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
-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
(
附答案<
/p>
)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
/p>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
/p>
1
)诗的第二句中
“
夏寒
”
一词似乎违背季节常理,你是怎么理解的?
(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
1
)不违背,这里的
“
夏寒
”
不是指气候,而是指松树长得高大、茂盛,给
人一
种清凉之感。
(
2
)通过对绿绿的芳草,茂盛的长松,晚归的牛羊,还有可爱的孩童,表达了作
者对自
由、和谐、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
【分析】
< br>⑴
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加以理解。落落长松夏
寒的意思是:夏季里高大的松树也带来阴凉。
“
夏
寒
”
的意思是夏季感到凉爽,这里是因为
松树生长的茂盛,树阴很大给人带来清凉。
⑵
本题考查诗歌意境的鉴赏,解答时要在读懂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作答。牛羊自
归村巷,童
稚不识衣冠的意思是:傍晚牛羊自在地回归村头巷中,村里的儿童不认识官家
的服装。
“
牛
羊
”
、不是衣冠的
“
童稚
”
很显然是描写乡村生活。牛羊自在的吃草,小孩不识官家衣服,更
不识官家人,所以也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悠闲、质朴、平
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意。
故答案为:
⑴
不违背,这里的
“
夏寒
”
不是指气候,而是指松树长得高大、茂盛,给人一种
清凉之感。
⑵
通过对绿绿的芳草,茂盛的长松,晚归的牛羊,还有可爱的孩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
< br>和谐、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点评】
⑴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
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
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⑵
做好本题要结合诗句理解诗
人的思想感情,平时对王维本人的诗作要多积累,对他的作
品特点也要略知一二。
2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请你描述
“
海日
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
/p>
(
2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案】
(
1
)示例: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
起,旧年还未过
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交替(或旧事物中孕育
着新事物)的自
然规律。
(
2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解析】
【分析】(
p>
1
)此题一定要把仙境般的美丽景象描绘出来。如残夜将尽
,
旭日从海
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
,
春意已经闯入江南。二问,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
暗示着时光
的流逝
,
蕴含自然理趣。
“
入
”<
/p>
和
“
生
”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
日
”
和
“
春
”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
象征
,
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
,
表
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
2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
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
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表达了诗
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更流露
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要抓住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等句分
析。
故答案为:
< br>⑴
示例: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
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交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
然规律;
⑵
p>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点评】
⑴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
诗词内容,
再进行概括即可;
⑵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
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
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3
.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1
)请你写出这首诗歌四个诗句的大意?
(
2
< br>)
“
月亮
”
这一意象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
1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
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
2
)
“
p>
明月
”
这一意象往往寄托着思念。本诗中,
诗人借明月这个意象,抒发了对朋友的无
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解析】
【分析】(
1
)翻译诗句即可,注意语言通顺,明白晓畅。也就是要把以下的意思
写出来: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诗人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
荒凉,诗人十分担忧,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
2
)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
“
p>
愁心
”
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
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
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
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抒发了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这种
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
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
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故答案为:
⑴
p>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
< br>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⑵
“
明月<
/p>
”
这一意象往往寄托着思念。本诗中,诗人借明月这个意象,抒发
了对朋友的无限
怀念和深切同情。
【点评】
⑴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
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
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
求作答;
⑵
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所谓意
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
意象就是寓
“
意
”
之
“
象
”
,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4
.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小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1
)古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中
“
排
”
字的表达效果。
p>
(
2<
/p>
)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
诉诗人的情怀。
B.
诗歌采
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
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
感伤情调。
D.
全诗虚实结
合,由虚入实,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感情。
【答案】
(
1
)
“
排
”<
/p>
在这里是
“
排开、推开
< br>”
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
云阻隔
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
2
)
C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炼字往往具有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
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
情到碧霄。
”
诗人抓住秋天
“
一鹤凌云
”
,这
一别致
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
鹤,也载
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
气势,却
是非凡的。
“
排
”
在这里是
“
排开、推开
”
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
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
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
2
)本题考查体会感情和写法特点。
C
项有误。诗人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
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
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不同意他们
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
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
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
有生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
寂寥。
<
/p>
故答案为:(
1
)
“
排
”
在这里是
“
排开、推开
”
的意思,形象地写
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
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
怀。
(
2
)
C
【点评】(
1
)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根据运用的方法来分析该词表达的效果,最
后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一个
“
排
”
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
“
鹤
”
自喻,也许是诗人视
“
鹤
”
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
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
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
高尚的情操。
(
2
)本题
考查体会感情和写法特点。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针对各个选项的说法
准确把握
意思,再结合相关语文知识,逐项字斟句酌比对辨析正误。
C
项
“
体现了萧瑟空
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
调
”
的说法有误,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
绪和
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
赞美
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5
.
阅读诗
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
·
秋思
天净沙
·
春
【元】马致远
【元】白朴
枯藤老树昏鸦,
春山暖日和风,
小桥流水人家,
阑干楼阁帘栊
①
,
古道西风瘦马。
杨柳秋千院中。
夕阳西下,
啼莺燕舞,
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飞红
②
。
【注】
①
帘栊:带帘子的窗户。
②
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
< br>1
)第二首小令画线句展示了一幅
________
p>
、
________
的美丽画面。
(
2
)马致远的《天净沙
·
秋思》中有
“
小桥流水人家
”
之句,
它和白朴的《天净沙
·
春》中的
“
p>
小桥流水飞红
”
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
(
1
)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
2
)马致远的《天净沙
·
秋思》中,借
“
小桥流水人家
”
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
子内心的孤
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白朴的小令中,则通过
“
小桥
流水飞红
”
明媚
艳丽之景,抒发了在明
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喜爱春天之情。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
“
春山暖日和风
< br>”
,作品开篇先从远处着
笔呈现了一个宏大而又温馨的背
景,也就是说,作者描绘了一幅和煦、温暖、辽阔的春光
背景画面。在这一句里,作者着
意突出了春天已经来到人间的特点,
“
山
”
是春意盎然的,
“
日
”
是暖意融融的,
“
风
p>
”
是和煦温情的。这样的画面很美:明媚的春光里,春山润泽,春<
/p>
日融融,春风和煦,怡然与舒畅。
(<
/p>
2
)本题考查体味思想感情和比较阅读。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
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
情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马致远的《天净沙
·
秋
思》中,借
p>
“
小桥流水人家
”
的美好画面,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
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
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沥。衬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