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群文阅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

玛丽莲梦兔
630次浏览
2021年02月19日 03: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穿越恐龙)


单元群文阅读·人生困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


~< /p>


3


题。


(


限时< /p>


15


分钟


)


受 得委屈


,


可养格局



仲洁



“世界那么大

< br>,


我想去看看”


,


去年这封被称 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


,


在不少人心

中泛起涟漪。身边不时有年轻人


,


甚至刚刚工作不久


,


也贸然来个“华丽转身”——辞职走


人。然 而


,


当我们拿起现实的放大镜


,


去仔细观察那些具体的“离去”


,


就会发现不 少年轻人


的离职


,


只因受不了一时的小 委屈


,


理想与情怀只是被作为逃避的华美掩饰罢了。

< p>


的确


,


面对生活中各种 各样的委屈


,


有的人选择的不是面对


,


而是逃避。


问题是


,

< br>世上还有


不受一丁点委屈的人生吗?还有一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吗?设若每 受委屈而躲避


,



人生将无处可逃。在 一定意义上说


,


受不得委屈


,


也就难有“诗和远方”。



人生的炫彩少不了委 屈的纠缠。在文学写作中有一种说法叫“古老的敌意”


,


意指作 家


如果一生境遇太顺


,


沉湎于安逸生活


,


那么


,


他将 很难创作出真正传世的伟大作品。正如写就


《红楼梦》


的曹雪芹


,


陷于困顿沦落之间


,


依然坚持“披阅十载


,


增删五次”

,


最终贡献出这样


一部皇皇巨著。可以说

< br>,


正是生前“生于繁华


,


终于沦 落”的莫大困境和委屈


,


最终成就了他


流芳百世的身后之名。



对于普通人来说


,


虽不会遭遇曹翁那种盛衰逆转式的极端命运


,


但日常生活从来就是制


造各种委屈的高手


,


它所能提供的委屈品目繁杂、


款式众多:


比如努 力被否定


,


辛苦得不到认


< p>
,


隐忍之后换不来理解


,


一片真心不被接纳


,


默默付出没有成果……并且生活对之一律解 释


欠奉。在一定意义上说


,


面对委屈< /p>


,


选择什么样的态度


,

< br>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有的人容得下


委屈而成其大


,


盖因其胸怀襟度得以被委屈撑大;


有的人受不得委屈而处其微


,


实因格局不够


而被委屈撑破。



作家海明威写道:“一个人生来并不是要给打败的


,


你尽可以消灭他


,


可就是打不败


他。”人生在世


,


确实需要这么一点精气神 。面对委屈、挫折、困境


,


不是选择逃避


,


而是以


勇敢与微笑去面对;


不是选 择认命与沉沦


,


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


换言之


,


既然委屈是人生旅


途上如影随 形的种种难关


,


唯有认认真真去过好每一关

,


我们才能脱胎换骨


,


不断抵达自 由的


境界。相反


,


在生活的此处过不了 这一关


,


就别想在生活的别处能过好这一关。

< br>


一定程度上


,


面对委屈的姿态


,


就是一个人行走世界的基本步态;对委屈的消化能力


,



定了一个人“看世界”的襟度。

< p>
100


多年前


,


曾国藩求 学衡阳


,


同舍一名杨姓同窗


,


家中有权


有势


,


读书时 就对他百般刁难。曾中举后


,


他更是大发雷霆

< br>,


责难曾的书案抢了他的好风水。


当大家纷纷为曾不平时


,


曾却劝解众人


,

不要为这点小事再与之争论。可以说


,


只有吞得下生


活的小委屈


,


才能吐得出人生的大格局。



作家史铁生曾言:


“此岸永远是残缺的< /p>


,


否则彼岸就要坍塌。


”正是现实世界的 不完美


,


呼唤着我们用人性的完美去铸就彼岸的殿堂。世界有多 大


,


看你受得住多少委屈;人生有多



1


精彩


,


看 你有多大格局。



(


《人民日报》


2017



06



16



04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 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中的“世界那么大


,


我想去看看”


,


成为了年轻人辞职的


主要理由。



B



通过现实的放大 镜


,


我们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不少年轻人的离职只是因为受了点 小委


屈。



C


.在一定意义上说


,


只想躲避委屈


,< /p>


将无处可逃;受不得委屈


,


那么就很难有 “诗和远


方”。



D

< br>.


生命的炫彩不能没有委屈的纠缠


,

好比文学写作中作家一生不能太顺、


沉湎于安逸生


活。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与分析能力。


A



,

< br>文章第一段中只提到身边不


时有年轻人以“世界那么大


,


我想去看看”为理由贸然辞职


,


并未提 到这是“主要理由”。



2


.下列对原 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 章以流行语开篇


,


描写了新时期下年轻一代面对委屈的现状。< /p>



B


.文章描写了“人生的炫彩少不了委 屈的纠缠”后


,


用具体例子进行了解释。



C


.文章以年轻人的委屈为立论前提


,


并由此指向了人的进取。



D


.文中以大量的论据说明“世界那么大


,


我 想去看看”是年轻人的借口。



答案



D


解析



本 题主要考查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


D



,


“说明……是年轻人


的借口”错。文中的曹雪 芹、曾国藩等例是为了说明“受得委屈


,


可养格局”的论点。< /p>



3


.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普通 人是不会遭遇曹翁那种盛衰逆转式的极端命运的


,


但他们却是制 造各种委屈的高


手。



B


.因为面对委屈


,


选择什么样的态度


,


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


所以 人们有不同的人生精


彩。



C


.作者认为


,


对挫折的态度应该不是选择逃避而 是以勇敢去面对;不是选择认命


,


而是


不屈沉着以进取。



D


.曾国藩求学衡 阳的经历告诉我们


,


只要吞得下生活的小委屈

< br>,


就能吐得出人生的大格


局。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


A



,


文章 第四段中提到普通人“虽不会遭遇


曹翁那种盛衰逆转式的极端命运


,


但日常生活从来就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


,


选项张冠李



2



,


应该是“日常生活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


B



,


“所以人们有不同的人生精彩 ”错


,


原文是“有的人容得下委屈而成其大”“有的人受不得委 屈而处其微”。


D



,


文章第六段


中说“只有吞得下生活的小委屈


,


才能吐得出人生的大格局”


,


选项“只要……就 ……”说


法绝对。



二、阅读下面的文 字


,


完成


1



3


题。


(


限时


15


分钟


)


作为


20


世纪著名的作家


,

< p>
海明威是“迷惘一代”作家的代言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海明威及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怀着“保卫世界和平、民主”的理念参加了战争


,


但战争给他


们带来的只是残酷的厮杀和死亡

< br>,


根本不是什么“和平、


民主”。


战争的残酷性


,


使海明威逐


步看清了 其性质。


因此


,


海明威走出了迷惘


,


告别了战争。


他在厌战“英雄”的基础上 进一步


发展


,


创建了有名的“硬汉”形 象。


硬汉形象最明显的标志是:


世界把每个人都打碎

< p>
,


但在破


碎处站立起来的就是硬汉。海明威硬汉形 象的塑造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逐步完善的过程。


速写集


《在我 们的时代里》


主人公尼克是海明威早期硬汉形象的雏形。


尼克· 亚当斯预示了


另一个人物杰克·巴恩斯的产生。



发表于


1926


年的《太阳照样升起》是海明威的第 一部重要小说。主人公杰克·巴恩斯


曾亲自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


战争摧毁了他所遵循的道德标准、


伦理观念和他的人生理想


,


这对于他来说不啻是一次精神上的灭亡。

他和生活在他周围的一群青年一样有着一种毁灭之


后的失落感和空虚感。作者将他们 称作是“迷惘的一代”。在人生的角斗场上


,


杰克·巴恩


斯无疑是个失败者。但是他并不是那种逆来顺受、可怜兮兮的“小人物”


,


而是一个有着坚


强意志的人。无论命运对他多么残酷多么无 情


,


他从不抱怨


,

也从不唉声叹气。相反


,


他以坚


强 的毅力


,


以一种超然、洒脱的态度去迎接生活。这正是海明威欣 赏的“重压下的优雅风


度”。这一时期海明威所塑造的“硬汉”形象多是被动的承受者< /p>


,


在承受战争的创伤和生活


的重压中展现 其超凡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


这也是他前期思想的写照。< /p>



1929


年《永别了

< br>,


武器》的发表使海明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部小说里


,


主人公亨


利的经历和作者相似。书中反映的不仅仅是厌战< /p>


,


还有年青一代受到欺骗后的愤懑、怨恨、


沮丧和绝望。战争给他们带来身心创伤


,


破坏了他们对未来生 活的信心和希望。亨利摆脱了


战争却未能得到幸福


,

< p>
这个结局正是作者这种思想在艺术中的体现。



1 937


年海明威以记者的身份参加了西班牙内战


,


在他写的反映西班牙内战的小说


《丧钟


为谁而鸣》一 书中


,


主人公美国志愿兵乔丹不同于海明威过去的主人公


,


他的死是有意义的


,


体现了他愿为民主事业而牺牲的崇高理想


,


而不只是表现个人 在面对任何死亡时的临危不


惧。



《老 人与海》


是“硬汉小说”的总结。


它全面展示了“硬汉小说”的 特色。


小说塑造了


一个体力正在衰退的古巴老渔夫——桑地亚哥


,


在他身上不仅凝聚了海明威主角模式卓绝的

< br>特质


,


如重压下镇静的优雅风度以及产生这种优雅感的自 我控制力


,


还显示了一种更加阔远


宁静 的心理素质:


对失败的反应已不再像其他主角模式那样愤世嫉俗。


在命定的失败和厄运



3


面前他能 够保持人的尊严


,


在重压下表现出勇气和优雅风度


,


平静而坚定地接受自己的命运


,

< br>内心的信念也并未因此而丧失。



海明威正像他作品中塑 造的“硬汉子”一样


,


一生中几度濒临死亡的深渊


,


但他以顽强


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命力渡过了难关。< /p>


在晚年


,


当他的健康情况恶化时


,


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


摆脱病痛


,


为了不屈服于所谓命运


,


他决然选择了死


,


他想以死证实“硬汉子”精神是不可战


胜的。在海明威看来


,


正是死亡的胁迫


,


将生命从麻木的沉沦中唤醒


,


并驱策它投入最后的超


升。


也只有在死亡的时刻


,


生之大门才会敞开它生命的全部现实可能性。

因此


,


他笔下的“硬


汉”形象是被 “死亡感”逼促着而做出真正必要的创造


,


将有限的人生转化为 超越时空界限


的价值人生的个体生命。在海明威的笔下


,


生命和死亡同样是美的再现。



对于海明威来 说


,


压倒一切的恐惧并不是失去生命


,


而是失去主动和意志:


男子汉气概的


消 失。对海明威的这种“人生结局”


,


历史当然要作公正的评价< /p>


,


但有一点是无可怀疑的


,



“海明威主人公”和海明威本人一样


,

< p>
在世界文坛上树起了不可磨灭的形象。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 br>A



海明威所塑造的“硬汉”形象的发展有一个过程


,


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以一个“准则


英雄” 的形象呈现于读者面前。



B



《永别了


,


武器》


中 的亨利最终摆脱了战争却未能得到幸福


,


这个结局正是作者这种 思


想在艺术中的体现


,


“这种思想”是 指战争带给人们的身心创伤


,


破坏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


信心和希望。



C


.< /p>


《老人与海》结局并不圆满


,


但体现了人 在生存中不断挑战的精神以及在失败中保持


人的尊严的价值。桑地亚哥猎取的马林鱼虽然 只剩下一副骨架


,


却为他赢得了尊重与爱戴。

< br>


D


.对于海明威来说


,


压倒一切的恐惧并不是失去生命


,


而是失去主 动和意志:男子汉气


概的消失。此处“男子汉气概”是指男性面对困厄的勇敢和坚韧。< /p>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分析和 概括的能力。


选项中“‘男子汉气概’是指男性


面对困厄的勇敢 和坚韧”表述错误。原文是“压倒一切的恐惧并不是失去生命


,


而是失去主


动和意志”


,


可知他面对的 是“失去生命”(或死亡


)




2



海明威塑造的“硬汉”人物贯穿他创作的 各个时期


,


并形成了整个群体的特征。


请结


合文本分析其特征。



答:





































































答案



①顽强


,


勇敢


,


有超凡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 神;


②超然、


洒脱地迎接残酷命运的


优 雅风度;③为伟大事业牺牲的崇高理想;④面对重压镇静应对的自我控制力


,

< p>
在失败中保


持人的尊严的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


本题要求筛选整合海明威



4


在多部作品中各主人公反映出来的特征。注意下 列关键语句:“这一时期海明威所塑造的


‘硬汉’形象多是被动的承受者


,


在承受战争的创伤和生活的重压中展现其超凡的意志和坚

韧不拔的精神”“在命定的失败和厄运面前他能够保持人的尊严


,

< br>在重压下表现出勇气和优


雅风度”“他的死是有意义的


,


体现了他愿为民主事业而牺牲的崇高理想”“在他身上不仅


凝聚 了海明威主角模式卓绝的特质


,


如重压下镇静的优雅风度以及产 生这种优雅感的自我控


制力”。对此稍加整合即可。



3


.文中说


,


在晚年< /p>


,


“他决然选择了死”。你对海明威的这种“人生结局”有何看法 ?


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





































































答案



我认为这种“人生结局”是有其 积极意义的。①这种结局是海明威文学作品中


“硬汉”形象的投射。

面对无法挣脱的病魔


,


海明威选择了更加阔远宁静的方式< /p>


,


在厄运面前


保持尊严

< br>,


勇敢、平静、坚定地接受挑战。②海明威的“人生结局”


,


不是生命的结束


,


而是

< p>
生命从麻木的沉沦中被唤醒的超升


,


是将有限的人 生转化为超越时空界限的价值人生的无限


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作个性化解 读的能力。


解答本题


,


一定要先明确观 点


,


可以肯


定海明威的这种“人生结局 ”


,


也可以否定


,

然后紧扣文本


,


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


,


然后围绕


文本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简单的论证。


切不可跳出文章


,


泛泛而谈。


作答时


,


要明确“死”的含



,


在海明威看来


,


正 是死亡的胁迫


,


将生命从麻木的沉沦中唤醒

,


并驱策它投入最后的超升。


也可从海明威面对病魔的思索 与逃避来否定他的这一行为


,


言之成理即可。

< br>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p>


1



3


题。


(


限时


15


分钟< /p>


)


河的第三条岸


[


巴西


]


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 恼


,


只是更沉默一些。是


母亲


,


而不是父亲


,


在掌管 着我们家


,


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 p>


但有一天


,


发生了一件 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



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


,


它要用含羞草特制


,


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


,


大小恰好可供


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


,


牢骚满腹


,


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渔夫吗?父亲什么也没有说。


< /p>


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


,


有一条大河流过


,


水流平静


,


又宽又深


,


一眼望不到对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


父亲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神情。


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帽



,

< br>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


,


没带食物


,


也没拿别的什么。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


,


但她没有。


脸色苍白


,


从头到 尾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


,


就待在外面


,


永远别回来。”



父亲没有 吭声


,


他温柔地看着我


,


示意我和他一起出去。


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


我强烈 地


感到无畏和兴奋。“爸爸


,


你会带我 上船吗?”




5

< br>他只是看着我


,


为我祝福


,


然后做了一个手势


,


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 的意思做了。但当


他转过身去


,


我伏在 灌木丛后面


,


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


,


划远了。



父亲再也没有回来。其 实他哪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


,


漂来漂去。



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


,


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


了。母亲觉得羞辱


,


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


,

< br>尽力保持着镇静。



河边的行人和两岸附近的居民说


,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


一条被遗弃的船


,


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 人们一致认为


,


对于父亲而言


,


食物是一


个大问题


,


他一定会离开大河


,


回到家中。



可他们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


,

< br>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


后来我惊异地发现


,


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


,


而且总是把食物 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


她怀


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感情。



日复一日


,


年复 一年


,


父亲从不踏上泥土、


草地或河岸 一步。


从没生过火


,


没有一丝光亮。< /p>


他的身体怎样?不停地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


,


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


这样问自己。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


,


她坚持要让父亲看 看外孙


,


那天天气好极了


,

< p>
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


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


,< /p>


高高地举起婴儿


,


姐夫在旁边为他们撑着 伞。我们呼喊


,


等待。但父


亲始终没有 出现。姐姐哭了


,


我们都哭了


,


大家彼此携扶着。



后来

,


姐姐搬走了


,


哥哥也到城里去了 。母亲最后也走了


,


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


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面对一生中的困境


。父亲< /p>


,


孤独地在河上


..

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知道他需要我


,


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 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


,


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 /p>



我的头发渐渐灰白了


,


我到底有什么错


,


到底有什么罪过?渐渐地

< p>
,


我因年老而心瘁力竭


,


生命踌躇不前


,


同时爱讲到疾病和死亡。


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终有一天


,


他会精疲


力竭


,


让小船翻掉


,< /p>


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


,


直到船内积水 过多而沉入激流当中。噢


,


天哪!


< /p>


我等待着


,


等待着


,


终于


,


他在远方出现了。在那儿< /p>


,


就在那儿。我庄重地指天发誓


,


尽可


能地大声叫着:“爸爸


,


你在河上漂流得太久了


,


你老了


,


回来吧


,


你不是非得这样下去不可


,


回来吧。无论何时


,


我会登上你的船


,


顶上你的位置。”

< br>


他听见了


,


站了起来


,


挥舞着船桨向我划过来


,

他接受了我的提议。


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


因为他举起手臂 向我挥舞


,


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


我 不能……我害怕极了


,


发疯似的逃掉了


,


因为他就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


,


我病倒了。


从那以后


,


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


听说过他。


从此我还是一个男人吗?我不该这样

< p>
,


我本该沉默。但明白这一点又太迟了。我不得不在内

心广漠无际的荒原中生活下去。我恐怕活不长了。在我死的时候


,

< br>我要别人把我装在一只小


船里


,


顺流而下


,


在河上迷失


,


沉入河底。




6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