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2019中考试题语文卷解析版

巡山小妖精
575次浏览
2021年02月19日 03: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specialday)









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


28


分)


1


.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 汉字。



4


满树桃花盛




未必每朵都能结果



熠熠如玫瑰色的泡沫



云影蓝天。


1




è


n



< /p>


(映(


ch


感也像桃花

< br>


放)


n





2


每天成千上百地(


zh


à


收获什么。



真)






3< /p>


也当有嬉戏与(


ch


ú

< br>n


天地便太过狭(à


【答案】衬










开吧!一切顺其自然



别问能




也当花开满树


4



i




(否则




生命也缺乏乐趣。



——【德】赫尔曼·黑塞《桃花盛开》











A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 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分)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12




《十五从军征》



1


)十五从军征,




守行》



2


)黑云压城城欲摧,




子·元夕》



< p>



3

< br>(李贺《雁门太





(欧阳修《生查




,人约黄昏后。


< br>(


《论语·公冶长》



)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


“敏而好学,




4



(陶渊明《桃




5


)忽逢桃花林,夹


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





)是句诗离情的日





花源记》


日想》北中,设相逢之再诉 今寄夜隐李


6


()商


《雨










”两句生动描写了诗人深夜,




7


()赵师秀雨夜约客,客人迟迟不


至。






1





独坐,望灯而待的情景。




8



在生死大义面 前,


孟子主张


“舍生而取义者也”


,< /p>


文天祥慷慨陈词








古人的这些豪壮之语感召了多少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





!


【答案】



1


)八十始得归(


2


)甲光向日金鳞开(


3


)月上柳梢头(


4


)不耻下问(

5


)芳草鲜美,


落英纷缤(


6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


)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考 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 br>


3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6


分)





1


)近 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塞翁失马》





< p>


2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 /p>


3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 p>



案】



1


)逃跑(


2


)没有



归依(


3


)交换



答应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

< br>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


基础,


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 时,


要联系原句来理解,


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


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 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


确、恰当。注意“亡”是古今异义词:逃跑。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 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


.名著阅读。



6


分)



< /p>



1


)表格中的句子是对不同名著的评论 ,请分别为下面名著选择正确的一项。



3

分)



名著:


《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


(①)


《名人传》


(②)


《老人与海》


(③)



评论:



A


.这本书是对一种即使一无所获仍旧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讴歌,是对不畏艰险、不惧失败的

那种道义胜利的讴歌。——董衡巽



B

< br>.这本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精神在相当


长的时间里成为我精神生活的最重要的支柱。——张洁


< br>C


.这本书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 为创




2





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杨绛




2


)在《三国演义》中,刘表和吕布 对刘备有不同的评价,你更赞成谁的观点?结合小说相关


情节,简要论述。



3


分)




①玄德仁人也。——刘表



②是儿最无信者!——吕布



【答案】




1


)①


B



C



A



2


)示例


1


:我更赞成刘表的观点,刘 备对百姓常怀仁慈与怜爱,如新野战败后,即便有被曹


军追上的危险,也始终不肯舍弃跟 随他的百姓。



示例


2


:我更赞成吕布的观点.刘备看似仁义,但为了个人的霸业,确有失信之举,如他向东吴


借荆州,虽一再说要还,但最终还是有借无还。







【考 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


)试题分析:此题 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赞成谁的观点都可以,赞成刘表的观点需要


用体现刘备仁德 的事件来证明,赞成吕布的观点需要用体现刘备不讲求信用的事件来证明


< p>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二、现代文阅读(

< p>
31


分)





(一)


19


分)



为了水晶心



【美】弗朗西斯·弗罗斯特




1


)农场就在山顶上,周围大山连绵不绝,苍茫茫地给人以温柔亲切 的感觉。当他赶着牛群走


向牧场的时候,当他穿过晒谷场到猪圈去的时候,他总喜欢看着 那些大山。




2

< br>)他是一个漂亮的小伙,喜欢让风雨阳光直接接触他的皮肤。父母去世后,给他留下了负债


累累的农场。后来,邻居哈德把女儿萨丽嫁给了他。




3


)婚后,萨丽发现她所嫁的不只是个农夫,而且还是个诗 人。那天,他拿着从林子里采来的


七瓣莲走到她面前。




4



“我无法给 你别的好东西,因为我们欠着债,但如果你喜欢的话,


我可以带给你树林里的东


西。







3






5


)她把一只手轻轻地放在他面颊上,


“我更喜欢树林里的东西,约翰 。





6



“这儿有一首诗。


”他朗诵了起来。




7


)听 完后,她大为惊讶,


“啊!真是棒极了!约翰!是你写的吗?”




8


)他惭愧地露齿一笑,

< p>
“这……”




9



“一定是你写的!我真不知道你还会写诗!再多给我写一些吧!< /p>





10< /p>



“晚饭后我再给你读一首。


”他说。< /p>




11


)< /p>


他走进谷仓,


从干草垛里掏出一本被虫子蛀过的诗集。

< p>
他曾想,


既然没什么可送给萨丽的,


那就给她一点 别的东西——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的最美的诗句。他并没有想到她会以为是他写的,


而且还 给她带来了欢乐。他坐在干草垛上又背下了一首。




12


)晚上,他们在晒谷场上散步,看着大山,他用低沉的声音给她朗 诵。她的欢喜对他来说比


饭菜更香甜。



13


)儿子出生后,他逐渐增加了一些新诗,每次她都会 说:


“写得真好,约翰!





14


)女儿出生那年,庄稼很不好,债务沉 重地压在他的身上。冬夜里,孩子们进入了梦乡,萨


丽坐在火炉旁缝补衣衫,他就靠在椅 子上,端详着她,心里在想,


即使用最伟大的诗歌来形容她


也绝 不过分。


这时,


她抬起头微笑着说:


“ 再给我朗诵一遍


《爱人,


让我们肝胆相照》

吧,


约翰。





15


)他轻声朗诵起来:



“啊!爱人,让我们肝胆相照。



因为,



尽管这个世界在我们梦中



是那么丰富,那么清新,那么美好,



而在现实中



却没有欢乐,没有温馨,没有阳光普照。



我们好像站在漆黑的原野上,



听凭 世风日下,正不压邪,风雨飘摇。





16


)第三个孩子生下来就死了,萨丽也病得厉害。债单上 又增了一笔医药费。




17


)光阴荏苒,他们辛辛苦苦、一点一滴地减少着债务。


< p>


18


)有一天,女儿拿来了一本小书。




19



“您还记得那些年爸爸读给您听的诗吗?它们都在这本书上!看这儿——‘去吧,从山里


来的牧童,因为他们在呼唤你……”




20



“这是那年冬天,孩子死了的时候, 他读给我听的。





21



“他一直在骗人!他说是他写的这些诗!





22



“不,


”萨丽低哑地说道,


“是我对他这样说的。除了诗以外他什么也没说过。我永远不让


他知道我已了 解了事实。不然他的心都会碎了的。我现在知道了他是多么爱




4





我……”




23


)六十岁时,约翰到山下还清了最后一笔债。回来后,他走进谷仓,坐在干草垛上 ,哭了起


来。他给她背了四十年的诗,他们俩相濡以沫,真是像诗里讲的“肝胆相照”< /p>


。现在好了,他再


不需要昧着良心给她背诗了。

< br>



24


)萨丽在谷仓找到他 。他们一起来到晒谷场上,又注视着大山。




25



“大山是我们的了,我们可以尽情地看了,一 直到死。


”他说道。



< p>
26


)但是,就在那一个星期,萨丽发起了高烧。约翰心如火燎,紧握着她 发烫的手指。




27



“约翰,


”她哽塞着说,


“诗,新的。





28


)他怔住了。所有背过的诗他都反复地念给她听了。




29



“好,亲爱的。


”他吃力地把一个个字组织在一起,为她作了一首诗,他自己的诗,他 一生


当中唯一的一首诗。



“那些永远属于我们的大山啊,



把飞花般的群星撤满天上。



大山用夜的语言互诉衷肠,



直入云霄的峰巅像插上了翅膀。



我和我的爱人将攀上群峰,



乘上那岩石的翅膀在长空里翱翔



她把头埋进我的臂弯,



我把唇垂在她的脸庞。





30



“是你写的, 约翰?”




31

< br>)


“是的,是我自己写的。


”他说。



32


)他把她埋在能看到大 山的地方。那本诗集同七瓣莲一起躺在她的坟墓上。



(选自《心灵的日出》


,有删改)



5



约翰为什么送给萨丽从林子里采来 的七瓣莲?阅读第



3



段,


根据上下文简要回答。



3


分)



6


.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p>



A


.文题中的“水晶心”

< p>
,喻指澄澈美好的心灵。小说中的约翰和萨丽都拥有这样的水晶心。


< /p>


B


.小说中介入诗歌,丰厚了内容,增添了诗意,也使主人公真挚 的爱情更令人感动。



C


.小说用浪 漫的笔调描绘出多幅温馨的画面,反映了主人公顺利美好的生活境遇。



D


.萨丽的死,给童话般的故事添上一抹悲剧色彩,使小说更有震撼人心的力 量。



7


.在约翰“一生当中唯一的 一首诗”中,他为什么要借助“大山”表达情感?结合小说内容加


以分析。



5


分)



8



《心灵的日出》一书的编者将这篇小说编人“第 二种生活”单元。结合小说内容,联系




5




< /p>


下边的单元导语,探究编者的意图。



8


分)







当有人开始写字,



日子就有了味道。



当你用文字创造世界,



生活就向你显示她的辉煌。



【答案】



5




1


)约翰欠着债,无法送给萨丽 别的好东西,林子里的七瓣莲是大自然恩赐的礼物,约翰想


借此表达对萨丽的爱。



6



C


7


.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



第一层:着眼于小说内容,基于整体,思考深入。



示例:


大山是约翰和萨丽的生活环境,


也是他们 寄托希望的美好家园。


约翰与萨丽常常一起看大


山,

< p>
大山给予他们力量,


支撑他们度过艰辛的岁月。


萨 丽死后,


约翰将她埋在能看到大山的地方,


大山是他们的生命归 宿。


约翰借


“大山”


来表达情感,


是因为大山是他生命的基石、


精神的家园,


诗歌也因此有了更鲜明的形象感,更深沉的感染力。



第二层:着眼于小说内容,思考较深入。


< br>示例:大山是约翰和萨丽生活的地方。大山给予他们自然、


纯粹的心灵,


约翰与萨丽常常一起看


大山,大山给予他们力量,支撑他们度过艰辛的岁 月。约翰借“大山”来表达情感,让诗歌更形


象,更有感染力。



第三层:着眼于文字表象,思考肤浅。


示例:


大山是约翰和萨丽生活的地方。


他们常常一起看大山 ,


从来没有离开过大山。


因此他借


“大


山”来表达情感。



8



【说明】深入理解小说,正确理解导语内涵,推导出题者意图,并形成内在 的逻辑关系。对文


学的意义有独到的认识,酌情加


1-2


分,加至满分为止。



第一层:深入理解小 说,联系导语内涵进行探究,并由此推导出出题者的意图。



示例


1


:约翰在艰辛的岁月里读诗给萨丽听,他们相濡以沫,肝 胆相照,生活有了“味道”


,萨


丽生病后,约翰把他对萨丽的爱 以及对生活的憧憬融在“一个个字”中,写出了一




6




< /p>


首诗,


成了一个真正的诗人,


萨丽也因此 拥有了一首真正属于自己的诗,


这是他们共同创造出的


完全不同 于背诵别人诗歌的“第二种生活”


,编者将这篇小说编入这个单元,意在引导读者通过< /p>


两颗“水晶心”的故事,认识到文学能丰富人生的精神生活,创造出更为辉煌的世界。



示例


2


:约翰 读诗给萨丽听,诗歌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和力量,支撑他们度过艰辛的岁月,让生活


有了温 暖和希望。在萨丽的鼓励下,约翰超越自我,为爱人写出了一首诗,由农夫成为真正的诗


人。诗歌让生活焕发了灿烂的光芒,熏陶了他们的人生。编者将这篇小说编入“第二种生活”单

< br>元,意在引导读者认识文学之于人生的意义,在每位读者的心头播下自觉追求文学的种子。



第二层:正确理解小说,联系导语内涵进行探究,并由此推导出编者的意图 。



示例:约翰读诗给萨丽听,诗歌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和力量 ,


支撑他们度过艰辛的岁月,


让生活有


了温暖和希望,在萨丽的鼓励下,约翰为爱人写出了一首诗,诗歌让他们的生活更有味道。


编者


将这篇小说编入“第二种生活”单元,意在引导读者认识文学之于人生的意义,< /p>


在每位读者的心


头播下自觉追求文学的种子。


第三层:正确理解小说,联系导语内涵进行探究,但结论有偏差。



示例:约翰读诗给萨丽听,诗歌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和力量,


支撑他们度过艰辛的岁月,


让生活有


了温暧和希望。 在萨丽的鼓励下,约翰为爱人写出了一首诗,诗歌让他们的生活更有味道。


编者


将这篇小说编入这个单元,意在引导读者认识诗歌能丰富约翰与萨丽的生活。


第四层:只结合小说内容,没有联系导语内涵进行探究。


< /p>


示例:约翰很爱萨丽,四十年来一直读诗给萨丽听,萨丽生病后,


约翰把自己对萨丽的爱写成了


一首诗。编者将这篇小说编入这个单元,希望读者能认识到 诗歌对约翰的重要性。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