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
设计理念
]
1.
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感悟。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他们
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
前提。因此,我设计
了由欣赏丝绸的风采导入,并引起学生思考“丝绸是怎样被世界认识
的”。
2.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因势利导。采用探究性学习
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进行
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师只给
以适当点拨、引导。
3.
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搜集、整理
、运用资料,让学生宏观地看丝绸之路。
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
[
教学目标
]
1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
通过反复读课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3
.
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
.
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意义,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
教学重点
]
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意义,激
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
教学难点
]
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
教学准备
]
课前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资料。课件。
[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境,直入课文
1.
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看——
p>
学生
(
齐说
):<
/p>
丝绸
(
板书“丝绸”)
(
播放
课件,展示各种华美的丝绸面料,过渡到丝绸面料的衣服
)
2.
积累运用词语。
看了这些礼物,你是什么感受?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
预设学生会说出
:
赞叹不已、赞不绝口、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设计
目的:让学生用成语形容自己的感受,一来培养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能力;二来帮助学生理
解文中新词“赞不绝口”、“目瞪口呆”;三来可以由此引入课文。可谓一举三得]
3.
引入课文。
中国的
丝绸不但在今天受到全世界的青睐
,
早在古代就赢得了众多的喝
彩
!
历史上就曾经记载过这
样一件事:
„„请同学们读文。
4.
学生读课文第
1
、
2
自然段,了解丝绸在
国外知名度很高。
二、
发现矛盾,产生疑问
1.
课件出示地图,显示罗马和中国之间的距离有七千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