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教育制度差异
-
《日语入门》课程论文
中日教育制度差异
(中小学教育制度)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学号:
B14030907
姓名:傅建淳
中日教育制度差异
大约二十年前的一篇论及中日中学生在内蒙古大草原
上的“草原探险夏令营”活
动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
动,
在之后的十多年间一直是老
师家长口中告诫孩子们的励
志故事。文章内容大概就是说中日两方的孩子表现迥异,中<
/p>
方孩子叫苦不迭,不堪重负,乱丢垃圾,家长拖后腿;而日
方孩子
恰恰是样样完全相反,充分表现了坚忍不拔、文明教
养的精神。
在我看来,中国的教育更具功利主义性质,是选拔达到
目的型的
教育;而日本的教育则更强调人的素质提高,是普
及提高能力的教育。
< br>
以下是我对中日教育制度差异的一点分析和看法。
(一)
历史遗留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中国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而人口又带来巨大负担,
是世界人口
大国,
在如此广大的范围内落实教育是非常难的,
而且要考虑到
其他社会生产因素,
在教育投资方面每年拿出
生产总值的二十五
分之一还不到;而日本,经济大国,人口
较少,他们有资本重视教育,且日本每年拿出生
产总值的五
分之一发展教育。
在日本的江户末期到明治初期,欧洲来的外国观察员就
观察到一个现象,在日本,无论是什么职位什么阶级的人,
都会拿着售
价便宜的小说在看,
一般的老百姓都能以文字来
获取娱乐了。在
明治以后,又引入了西方的教育制度,更加
促进读书的风气,可以说,在很早的时候,日
本民间就已经
形成了良好的读书风气,是自然而然的社会风气,统治阶级
也是积极鼓励学习的,不分贵贱贫富,即使没饭吃,也有书
读的。
日本历史上所经历的三次教育改革.
1853
p>
年是日本近代
教育的开端。日本政府在
18
72
年制定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
教育制度,提出“全民教育”是
日本的教育基本方针,也正
是在同一年日本的学制得以实施,
这
就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
次教改。
但由
于当时的经济状况,许多人家交不起学费,所以教
育并未被大多数人接受。为了改变这种
情况,提高全体日本
人的素质,
1947
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教育基本法、
学校教育
法等,提出教育要
民主化、大众化,要求每位学龄儿童均要
接受教育。为了保证每个儿童均受教育,日本政
府提出免去
一切学杂费。当时中小学教育的宗旨是(
1
)尊重个人的尊
严,培养有个性的人;(
2
p>
)培养为和平做贡献的人;(
3
)
尊重人格。这些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日本第二次教改的开始。
从此以后,教
育被普通百姓所接受,日本所有学龄儿童都能
接受同等的教育。为了配合此次教改,日本
政府
1971
年又
实行了提高教师工资
待遇政策,接着
1980
年又推出了教师
培训制度
,
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经过这次教改,日本的中
小学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在历次全球性的数学、
物理竞赛中,
日本中学生代表队取得了优异成绩,
日本
的教育体制也为世
界各发达国家所效仿。
日本政府于
1984
年成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该审议会
的出现标志着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
开始。
第三次教改的主
要内容有:(
1
)变单轨制为多轨制:缩短学时,变六天制
为五天制;(
2
)将初、高中分立改为一贯制中学(初高中
一体),取消初中升高中的考试;(
3
)扩大学生择校的选
p>
择,实行教育的自由化和市场化;(
4
)改
革过去单一的课
程安排,实现课程的多样化。调整课程内容
--
----
减少
30%
的原有内容,腾出
时间开设综合课
;
(
5
)增加高中类型
;6
)
地方分
权。
改变过去
“一切由文部省决策的中央集权”
现象,
尊重地方或个别学校的自主性。
为配合这次教改,日本政府于九十年代又推出教育复
兴二十一世纪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建立孩子们感到愉快
的教
育。
目的是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
1
)
建立具有个性、
创造性的教育,把养
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通过
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p>
2
)推进心
灵教育。通过心灵教育培养学
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3
)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