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不上辅导班
-
高考状元不上辅导班
高考状元不上辅导班、不请家教。北京四中
< br>3
:
25
放学,强迫学生养
p>
成自学能力。
北京四中模式:
素质教育
21
年,
升学率
100%
,
重点大学
90%
以上,
一半考入清华、
北大。
高考中基础题不失分,
高考复习知识点命中率
100%
,题型覆盖率<
/p>
100%
,直接命中高考题
70%
,贴题率
90%
。高
考中分值差异低于
100
分。
研究北京四中的模式发现自学是解决学习成绩问题唯一出路。
1
.“自学是解决学习成绩问题唯一出路”
做个游戏,家长用筷子喂孩子吃一顿饭,直到他厌
烦为止,他要
吃咸的就给他吃淡的,要吃甜的就给他苦的。自学,就
是要养成自己吃饭的能力。
2.
学习是有规
律的思维劳动,不是体力劳动。
与时间不成比例
例如
王涣生,第一个网络中学生,六年的中学课程有三年在病床上渡过,<
/p>
就这样一个病魔缠身的中学生,
06
年高
考
528
分,考入首都师范大
学计算机
系,可见自学能力的高低很关键。
问题:
1
)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是造成
学习成绩差异的根本原因
2
)被
动学习是造成学生学习学习效率不
高的原因。从初中开始要求每天自学占
40%
以上。
3)
学习盲目是中游学生最困惑的问题。
尖子生与中等生根本差别是什么呢?基础不差,
主要是学习方法。
< br>尖
子生就说:
“小考之前小玩,
大考之前大玩”。
中等生考试前搞了考
前突击也没考第一,原因
是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并没有多大差别。
3
.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是学习成绩的构成要素
p>
学习成绩下滑后,家长给孩子找个辅导班,短期内学习成绩得到
改善
,
实际上只是改善了孩子的基础知识,
而学习方法在辅导班是学
不到的。
辅导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致命的摧毁。
特别是初一年年级,
是方法教育的关键一年。
孩子学
习如盖一栋楼,
这栋楼第一层没盖好
的话就会越盖越歪。
在初一先忍住不上辅导班,
实在不行再改正还来
得及。
比如,孩子得了感冒,到了医院不管不顾就给插了一根很粗的管
子,花很多钱,打最
好的药,很快感冒好了,可结果发现孩子的抵抗
力没有了。
家长
通过补习班补知识来补知识,
可是丢了孩子能力的培
养。
通过学习方法去改善基础知识
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系数,得到认知策略:小学三年级和高二
的
认知相关系数
0.82
,初一与高二
成绩相关系数达
0.90
。
也就是说:
学生高二成绩在
8
年前有
82
%是可以预测的。看的就是学习习惯。
一个学生
在小学三年级的习惯教育时是否养成学习习惯,
在初一方法
教育
时是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直接决定高二的学习成绩。
研究
还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
25%
变化有
取决于非智力性因素:意志力是
否坚强,是否喜欢学习,是否喜欢老师教的课等。
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原因:动机与兴趣。如果孩子表现为,学
p>
习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差、懒惰、摊玩、应付作业,那么
他的学习成绩下滑原因就是动机和兴趣的原因。
动机和兴趣的原因辅
导班是纠正不了的,
只有家长能解决。
如果是这类原因就不
要上辅导
班。
高中学习下滑原因:
学习方法和基础的原因。
表现为:
学习
刻苦,
题海战,学习力不从心,学习无计划,有好多高中生,由于初中基础
没学好,高中想学学不动。
性格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小学时外倾向
的孩子成绩好,初中生性格影响比较模糊。
一般内
倾向的男生和
外倾向的女生会成为尖子生。
初
一年级,高一年级的期末考试成绩对中高考成绩起决定性作
用,初一年级是方法教育的第
一步,很关键,一定要走好。而性格因
素不是直接的。
智力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正常孩子智商是
100~115
p>
,智商超过
130
的孩子
< br>属于智力超常的孩子,
智商达到
160
< br>的是天才,
那是爱因斯坦,
智商
低于
90
的孩子是弱智的孩子,
中国智
商研究报告显示:智商低于
90
高于
1
30
占所有学生的
2%
,
在一个
40
人的班级里按照
2%
的比例很难
找出一个智商低于
90
高于
130
的学生。也就是说全班孩子
的智商相
同。
我们能不能为自己和尖子生有着相同的智商而给自
己先鼓一下掌
好不好啊!(掌声)
你和尖子生有一样的智商,
为什么学
习成绩不一
样呢?我们来看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
学模式下智商对
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可以预测的。
小学阶段智商对
学习成绩的影响达到
0.6~0.7
,小学的尖子生是靠智商优
先的;到中学智商对学习成绩的
影响达到
0.5
,而到大学,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只有
0.4~0.5
。所
以我们发现一些天赋不太好的孩子为什么能成功呢?中国古话讲:
勤
能补拙。他们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
现在可以想象小学一年级,开学了
,我们有七个
东西是相同的。拥有相同的老师、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智商、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