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优秀教学设计四年级

余年寄山水
665次浏览
2021年02月19日 06: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篇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清远市新北江小学



罗永坤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


103



10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 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




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 br>激发学生学数学、



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难点: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


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三大数学趣味题之一,


“鸡 兔同笼”


。下面,先


让我们来玩个接龙游戏,我说动物的数量, 你们对应说出他们的头的个数和脚的只数。如:



师:一只鸡。




生:一只鸡,一个头,两只脚。



师:一只鸡和一只兔。




生:一只鸡



和一只兔,两个头,


6


只脚。



„„




师: 那反过来如果有


5


个头,


16


只脚,该有几只鸡几只兔呢?



„„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解决这类问题的。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情境,很自然地引入课


题。



二、



出示表格,学习模式



设计意图:数形 结合,以画促思,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



例题讲解




那现在我把数量增加一点点,


你们再来算一下?


(出示例


1




< p>
1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


8


个头,从下面数,有


26


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1.


尝试与猜想(分小组合作,活动后汇报、交流)




四人小组按照表格模式,


探讨方法,


并把讨论结果综合在表格里,


组长负责收集和整理相关


信息,并推荐一位组员上台展示成果并分享方法。


经过同学们的小组交流,合作探讨,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你们善于观察和总结规律,

< br>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以上的方法属于一种猜测和推算的过程,这些方法在对于一些数字简


单的题目还是可行的,但是如果数字较大,以上两种方法操作起来就有些难度了,我们能不


能用列式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2.


假设与探究



假设全是鸡




师:突然传来一阵鞭炮声,兔子们吓得全都用前面两只脚捂住耳朵,站立了起来。这时,兔

子和鸡一样只有两只脚站在地上。同学们,听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

< br>题吗?




(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再交流)




设计意图: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兴趣盎然。




生:


我们是这样想的:


兔子都用


2


只前脚捂住耳朵,



2


只后脚站了起来,


这时每一个头 就


对应着有


2


只脚站在地上

< p>
(即可假设


8


个头都是鸡头)


此时站在地上的脚的个数是


8


×


2=16


只。




师:算式里的


8

表示什么?


2


又表示什么?结果的


16


只脚是什么的脚?



< p>
生:


8


表示


“假设


8


个头都是鸡的头”



2


表示


“每只鸡有


2


只脚”



16


只脚是站在地上 的脚。


而之前数有


26


只脚,少了


26-16=10


只脚,这


10

< p>
只脚是兔子捂耳朵的前脚,而每只兔子有


2


只前脚 ,所以兔子的只数是:


10


÷


2=5< /p>


只,鸡的个数是:


8-5=3


只。




师:



10


÷


2=5


”式中的


10


表示什么?


2

表示什么?




生:


10


表示兔子抬起捂耳朵的前脚,


2


表示每只兔子有


2


只前脚,


10


÷


2


表示兔子的数量。

< p>



师:以上的方法就是假设法,假设全是鸡,先 算出脚的假设总数,



然后对比实际总数,再用少了的脚数除以


2


就可以算出兔子的数量了。假设全是兔




师:


鞭炮声停了,


兔子们都把前脚放回到地上,


这时所有的鸡看到兔子被鞭炮声吓倒,


都笑


得站不稳,用两只翅膀撑到地上,变成了鸡好像也有


4


只脚的样子。你又想到了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再交流)





2


:我们 是这样想的:鸡都把翅膀撑到地上当“脚”了(即可假设


8


个头 都是兔头)


,这


时地上的脚的总数是


8


×


4=32


只,但实际上只有


26


只脚,多出来的“脚”


32-26=6


只,多出


来的这


6



“脚”


实际上是鸡的翅膀来的,


每只 鸡有


2


个翅膀,


所以鸡的个数有


6


÷


2=3


(只)< /p>



兔的个数有


8-3=5


(只)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可以把刚才的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假设法”——假


设怎么样,然后怎么样。经过这两道题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假设全是鸡,就会先

< p>
求出兔的只数;假设全是兔,就会先求出鸡的只数。




四、渗透文化,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穿越时空回到

< br>1500


年前。在一间




篇二:新人教版四年级鸡兔同笼教案




鸡兔同笼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


103-105


页内 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尝试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这类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课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出示原题:




师:


同学们,


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


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


部数学著作。


《孙子算经》


就是其中一部,


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


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有

< br>名的数学趣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电脑出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2


、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谁愿意试着说一说!



生:这道题的意思就是:今


天有鸡和兔在一个笼子里,上面有< /p>


35


个头,下面有


94

< br>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师:大家同意吗?




(电脑出示)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


35


个头,


从下面数有

94


只脚,


鸡和兔各


有多少只?( 全班齐读)



3


、揭示课题:



< br>师: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也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