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
-
精品文档
第
一
章
认识大州
教
案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时区
【学情分析】
:
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
难情绪,如果不化
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本期教材编写从简,
从大洲、
地区、
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
< br>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
而是从生活的需
要为出发点,
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
重在
对
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
1)
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
:
【板书】
:
开学第一课
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
方法:与学生课聊
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
(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
引导叙
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
2)介
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
【板书】
:一、地理学习方法
①
预习并认真听课
②
及时完成作业
③
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
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方法:趣味提问
如:
1
)小明接爸爸回家
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
9
点钟去机场迎接,
8
点
30
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
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
底怎么回事呢?
2
)
NBA
直播的时间差
NBA
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
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
都是当
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3
)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
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
5
月<
/p>
4
日,哥哥出生在
5
月
5
日,这
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p>
(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
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目标三:了解地方时的概念
方法:提问引导法
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活动题”
2)提问:为什么会有地方时的产生?
(人们习惯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
的
12
时,依据太阳高
度确定各个时刻
,不同
经
度
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
3
)提问:由上面的知识,地球有
360
°经度,地方时是不是就有
360
个呢?
(引导学生思考时区的划分:
每
15
°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
24
个时区;
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
以
中
央
经
线
的
地
方
时为准;
每
隔
一
个
时区,时间相差
1
小时;东边的时间
早
于
西边的时间。
)
【板书】
:二、地方时的概念
1
、
不同
经
度
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
2
、每
15
°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
24
个时区;
3
、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
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为准
;
4
、每隔
一
个
时区,时间相差
1
小时;
东边的时间
早于
西边的时间。
目标四:能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
方法:练习巩固法
过程:1)由“小明接爸爸”的故事知道,北京时间要晚,大阪的时间要早,
北
京在大阪的西面,因此:
知道东面时间,算西面时间,要
减去
时差数;
知道西面时间,算东面时间,要
加上
时差数。
2)由
“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的故事知道,妹妹出生在国际日期
变更线东侧,哥哥出生在
西侧。
国际日期变更线
西侧
东侧
减去一天
加上一天
练习:
0
8
年北京奥运会定于8月8日
20
:<
/p>
00
举行开幕式,请问加拿大多伦多
这个
城市的人们该什么时候收看直播?(对照第四页世界时区图)
(作业计算步骤:
由北京向东过日期变更线至多伦多共有
11
个时区,相
差
11
个小时;
故北京时刻要加上11个小时,多伦多时刻为
8
月
9
日7:
0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由西侧向东侧过日期变更线
,减去一天,故多伦多日期应该为
8
月
8
日
多伦多直播时间应该是
8
约
8
日
7
:
00
)
【板书】
:三、时间换算
1
、
知道东面时间,算西面时间,要
减去
时差数
知道西面时间,算东面时间,要
加上
时差数
2
、
国际日期变更线
西侧
东侧
减去一天
加上一天
教学总结:
第二课时
亚洲和欧洲的位置及地形特征
【教学目标】
:
1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
)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
析方法,并在阅读地
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重难点】
:
1)
确立地理位置的方法
2)
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
:
【板书】
:
第一节
亚洲和欧洲
目标一: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方法:趣味引导识图法
如:
1)由“亚细亚”和“欧罗巴”
两大洲名称的来由,引导学生观察第
二页中得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寻相关位置。
(
“亚细亚”和
“欧罗巴”
,两大洲的地理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
山脉—土耳其海峡;
)
2)亚欧大陆的分布范围。
p>
(面积分布最广的大陆:
5000
多万平方
公里)
3)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经纬度位置:
本初子午线~
180
°经线
→
主要在东半球
赤道附近~北极圈内
→主要在北半球
,地跨热、温、寒三个温度
带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靠北冰洋,西接欧洲,东隔
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南通过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
)
4)请同学们自己分析一下欧洲的地理位置
(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面地中
海,东接亚洲,西南通过直
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
板书
】
:一、
“亚细亚”和“欧罗巴”
1
、
洲名的由来
2
、
亚欧大陆
3
、
亚洲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4
、欧洲的地理位置
目标二: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方法:读图分析法
过程:
1
)
观察图
1-1
,由颜色的变化总结亚洲的主要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找寻主要的山脉和高原;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等
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
)
、伊朗高原、蒙古高原、中西
伯利亚高原等)
2
)观察亚洲的地形的变化。
(中部有高大的山脉和高原,四周有低平的平原;
珠穆朗玛峰:
8844
米,死海湖面:-
400
米,相对高差大;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观察亚洲河流的分布,总结地势的特征。
(主要河流有:
注入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澜沧江)等;
注入印度洋:印度河、恒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等
注入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
< br>共有的分布特征:
由中部高原高山区向周围发散流入大海→地势
< br>中部高,四周低)
4
)一些特殊的地理事物。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最低处:死海;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
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
东部和东南部有一系列的岛屿和群岛:
日本群岛、
台湾岛、
菲律
宾群岛、马来群岛等)
【
板书
】
:二、亚洲的地形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势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目标三:通过教材中阅读资料和分析资料总结欧洲地形特征
方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
过程:
1
)阅读第
5
页到第
6
页的内容,分析欧洲的地形特征
;
(由图
1-6
,看出欧洲小于
200
米的地面比重约占
57%
→欧洲地形
以平原为主;
读图
1-5
可看出欧洲平均海拔是个大洲中最低,
同学们可以算出
各大洲的相对高差,比较分析→地面起伏不大、
相对高差小;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在图
1-1
种找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由山脉分布
分析→欧洲地势的特征:南北高,中间低。
)
2
)练习:填表欧洲和亚洲的地形差异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
除南极洲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度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地面起伏小,相对高差小
主要地形类型
高原、山地为主
平原为主
地形分布特点
中部高,四周低
高原山地分布在中部,平原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南北高,中部低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
【教学总结】
:
第三课时
亚洲和欧洲的气候、河流、国家和人口
【教学目标】
:
1
)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
,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
候知识,
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
考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
综合归纳、
对比分析能力。
2
)
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
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
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3
)读“亚洲人口分布图”
p>
,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
的原因,了解亚欧两
洲的人种和民族的组成,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
【重难点】
:
1
)亚洲的各种主要气候的分布以及季风气候形成原因;
2)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3)亚洲和欧洲河流的分布特征。
【教学过程】
:
【板书】
:
第一节
亚洲和欧洲
目标一:了解亚洲的气候分布及形成原因
方法:问题探索法
过程:
1
)亚洲南北跨了那几个温度带?
(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三带,北温带、
北寒带的范围很广)
2
)亚洲的气候种类很多,主要有哪些?
(亚洲的气候很齐全,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没有,其他均有;
北回归线附近(由西向东)
:热带沙
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东部沿海地带(由
北向南)
:冰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
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最广泛的两种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
候。
)
3)亚洲的东部收季风的影响非常显著,为什么呢?
(读图
1-8
和图
1-9
分析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征:
p>
夏季风
冬季风
发源地
太平洋、印度洋
西伯利亚、蒙古高原
风向
东南风、西南风
西北风、东北风
气流性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温度、湿度)
温
暖湿润
寒冷干燥
对气候的影响
带来湿热的降水
降温,干燥少雨
因西南风的影响,印
度的乞拉朋齐成为世界的“雨极”
)
4)亚洲的温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降水和气温都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
(读图
1-10
可知:
气温年变化增大,
降水量减少→陆性逐渐
增强,
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显著。
)
【板书:
】
三、亚洲的气候
1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
、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
目标二:认识欧洲的气候
方法:对比分析法
过程:1)思考第9页活动中第3题。
(利物浦和漠河所属的气候带不同,
利物浦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显
著,而漠河受大陆性气候影响。
)<
/p>
2)分析对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
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年较差小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较差大
降水
降水分配均匀
季节变化大
成因
受大陆影响明显
受海洋影响明显
3
)分析欧洲为什么会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显著?
(引导思考第9页第4题)
4)分析出第5题的气候类型。
p>
(欧洲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
p>
【板书】
:四、欧洲的气候
1、温带气候为主;
2、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目标三:了解亚洲和欧洲的河流分布
方法:读图辨认法,资料分析法
如下
:
1
)观察亚洲的河流流向:发源于亚洲的中部,呈放射状流入
四周海
洋;中部干旱区域大,多内流河。
2)阅读
11
页活动材料,分析欧洲河流的特征。
(欧洲地域狭小,山地分布在南北两侧→河流短小,多发源于南部
山区,流入附近海洋;
欧洲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显著→河网密集,流量充沛;
欧洲的河流的通航能力强,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重要的两条河流:莱茵河和多瑙
河。
)
【板书】
:五、亚洲和欧洲的河流
1
)亚洲河流的特征:
2
)欧洲河流的特征:
河流短小,多发源于南部山区,流入附近海洋;
河网密集,流量充沛;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河流的通航能力强,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目标四: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国家和人口
方法:重点标记法
过程:1)亚洲是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亚洲有
6个。欧洲人口
7.27
亿,城镇人口比重高,人口密度最大,人口老龄化现象显
著。
2
< br>)亚洲的国家很多,很多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如中国,印度等;有
些国家是单一民
族国家:如朝鲜,日本等
【课堂总结】
:
个
案
第二节
非洲
【课
时】
:
2
课时
第一课时
非洲的位置及地形
【教学目标】
:
1)了
解非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了解非洲政治地图的演变。
2)了解非洲的分区概况以及非洲主要人种的分布。
3)了
解非洲的地形特征、海陆轮廓的特征以及特有的地形区及分布。
【重难点】
:
1
)非洲的地理位置。
2)非洲的地形特征。
【教学过程】
:
【板书】
:
第一节
非洲
目标一: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及非洲政治地图的演变,了解非洲的分区概况
及非洲人种的
分布
方法:趣味讲解法,读图分析法
过程:1)趣味讲解非洲的地理事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非洲是一片神奇的大陆,在这片大陆上存在着一系列离奇的
地
理现象:
在这片大陆上,
有世界上最
大最干旱的沙漠,
也有大片大片的原始的湿
热的热带雨林;
p>
有着世界上最长的壮观的大峡谷,
也有着屹立在赤道旁的高耸入
p>
云的绮丽多姿的雪峰;
这是一片干涸的土地,
饥馑来临时遍地饿俘,
这又是一片
富饶的大陆,黄金,石油,
金刚石遍地都是;这里是落后的标志,也是古代灿烂
文明的起源地。
那么非洲到底是怎样一片大陆呢,
请同学们自己了解去吧,
我们
的课本中有你想要知道的知识。
)
2)读图
1-16
< br>,分析非洲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p>
经度:西经
20
°~东经
< br>60
°→
在东半球的西部
纬度:
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中部,大部分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
东临印度洋,
西临大西洋,
北临地中海,隔着直布
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部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以苏伊
士运河为陆
上分界。
)
3
)非洲政治地图的演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非洲有
54
个独立国家,
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 br>二战以前:
除埃及、
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外,
很多国家成为
殖民地
非洲主要可分为:
北非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北非以白种人为主,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人的故乡)
【板书】
:一、非洲的地理位置
1
、非洲的地理位置:
2、国家最多的大洲:
目标二:了解非洲的地形
方法:读图分析法
过程:1)读图
1-17
,分析非洲的地形
<
/p>
(对比欧洲的海岸轮廓,发现:非洲海岸线平直,少半岛,海湾和岛屿;
< br>
由图中颜色分布,发现:高原面积广阔,海拔多在
50
0~1000
米,主要分布在东
侧和东南侧,山脉分布在东南和
西北边缘;
地势特征:东南高,西北低。
)
2
)具体地形的分析
(主要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
< br>、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主要山脉:阿特拉斯山脉和德拉肯斯山脉;
最高山峰:乞力马扎罗山(
5895
米)
最大盆地:刚果盆地;
最大沙漠:萨哈拉沙漠;
最大岛屿:马达加斯加岛;
最大半岛:索马里半岛;
最大海湾:几内亚湾;
最大裂谷:东非大裂谷。
)
p>
3)阅读第
18
页资料,分析东非裂谷和撒
哈拉沙漠的形成原因?
(东非裂谷中成因: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拉伸张裂形成;
<
/p>
撒哈拉沙漠成因:北回归线附近,受东北信风控制,干燥炎热,
又
西面受加拉利寒流影响,海洋性气流不能进入大陆。
)
【板书】
:二、非洲的地形
1、海岸线平直;
2、高原大陆;
3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课堂总结】
:
第二课时
非洲的气候、资源及经济
【教学目标】
:
1
)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以及气候的对称分布
的特征,学会看各种
气候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
)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
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3
)了解非
洲富饶的物产及非洲是一个存在严重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
大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难点】
:
1)非洲气候及气候的分布特征的分析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
)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3
)非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教学过程】
:
【板书】
:
三、非洲的气候
目标一:了解非洲的气候及分布特征
方法:资料分析法
过程:
1
)由图
1-22
p>
和图
1-32
分析
(非洲主要位于热带:被称为“热带大陆”
;
< br>
最热处是
7
月的撒哈拉沙漠;
)
2
)由图
1-25
分析
(非洲气候类型:以热带气候为主;热
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最广泛;
热带草原气候:有干、湿两季(
11
月
~4
月
)
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
故非洲干旱的区域广大。
中部赤道附近西侧分布有热带雨林
,
热带雨林南北分布有热带草
原,
南北
回归线附近分布有热带沙漠气候,
在非洲的南北两端分布有小范围的地
< br>中海气候→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
)
3)阅读图
1-26
,分析气候的垂直分布特征
(乞力马扎罗山从山脚到山顶的自然景观发生了变化,
原因是温
度随海拔的上升在下降,
不同的温度带上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
出现了气候的
垂直分布特征。
)
p>
【
板书
】
:三、非洲的气候
1
)热带大陆:炎热;
2)气候分布呈南北对称分布;
3)干旱区域广大。
目标二:了解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及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方法:对比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过程:1)主要气候区的农业发展。
(热带草原区:发展畜牧业,水热条件好的地方被开垦为耕地;
p>
热带沙漠区:大河的两岸谷地和有水源的“绿洲”
,发展灌溉农业;
地中海
气
候区:种植柑橘、葡萄和油橄榄等。
)
2)读图
1-27
分析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河流名称
流
向
注入地
水量
水位变化
流经气候区
水力资源
国
际地位
尼罗河
自南向北
地中海
小
大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丰
富
最长河流
刚果河
自东向西
大西洋
大
小
热带雨林
丰富
流
量第二
目标三:了解非洲的资源
方法:重点标志法
过程:1)非洲重要的矿产资源分布,读图
1-29
和图
1-16
黄金——南非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金刚石——刚果民主共和国
铬铁矿——利比里亚
磷酸盐——摩洛哥
(具有种量多,储量大特点)
2
)非洲重要的动植物资源
(
动物资源:狮子,大象,长颈鹿,犀牛等;
植物资源: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
)
【板书】
:
四、非洲的资源
1
、矿产资源:种量多,储量大;
黄金——南非
金刚石——刚果民主共和国
铬铁矿——利比里亚
磷酸盐——摩洛哥
2、非洲的动植物资源:
p>
目标四:
了解非洲的人口、
环境和发展等问
题,
使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方法:讨论分析法
过程:
1
)读图
1-30
讨论分
析非洲的人口问题。
(从
1991
—
1999
年,
非洲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是很高的,
人
口的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
非洲的人口越来越多,
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
压力,引起了非洲战乱。
)
2
)讨论分析非洲的粮食问题。
(非洲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和稻米,
但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有咖啡、可可、花生、棉花、棕榈油和剑麻等,许多
国家产品
单一,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被掠夺资源的地位。
)
3)综合分析非洲的环境问题。
(非洲气候炎热干旱,又加上不合理的开发发展,出现了滥伐
滥
牧,森林被毁,草场退化,土地肥力下降,土地沙漠化的现象。
)
4
)讨论解决非洲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的可行方法。
(方法如下: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国民素质;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粮食产量;
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和平相处;
保护生态环境。
)
【板书】
:五、非洲的经济
人口问题
贫穷
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
长期的殖民统治
资源被掠夺
加
剧
环境问题
粮食问题
【课堂总结】
:
第三节
美洲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美洲的位置及地形特征
【教学目标】
:
1)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及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南北美洲的语言差别。
3)了解南、北美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掌握对比分析法了解地理
事物的异同。
【重难点】
:
1)美洲大陆的位置、拉丁美洲的概念;
2)南、北美洲地形的对比分析
【教学过程】
:
【板书】
:
第一节
美洲
目标一: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
方法:读图分析法
过程:读图
1-31
,分析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经度:西经
50
°~西经
160
°→在西半球
纬度:
p>
赤道穿过南美洲北部,
北美洲主要在北温带河北寒带,
南
美洲主要在热带和南温带
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
,西临太平洋。与亚洲隔白令
海峡相望,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可板书美洲简图,在图上标记各个
地理位置)
)
目标二:分析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
方法:分析对比法
过程:把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对比分析。
运河名称
所在地
分界线
沟通海洋
绕道
苏伊士运河
埃及
非洲和亚洲
红海和地中海
好望角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
南北美洲
大西洋和太平洋
麦哲伦海峡
目标三:了解拉丁美洲的范围及南北美洲通用的语言
方法:读图引导法
过程:由图
1-31
,引导学生找寻相关地理位置。
(新大陆发现以后,欧洲的殖民者开始向这里移民:英国和法国向北
美洲移民;
西班牙和葡萄牙向南美洲移民。
后来这些地方取
得独立,
语言就被沿
用下来,
故美国说
英语,
加拿大说英语和法语;
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通用西班牙<
/p>
语和葡萄牙语。
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都
源于拉丁语,
所以美国以南的地区被称为拉
丁美洲。
)
板书:一、新大陆
1、新大陆的位置
2、巴拿马运河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通用西班牙语的拉丁美洲
目标四:了解南北美洲的自然环境。
方法:对比分析法
过程:读图
1-35
、图
1-
36
至图
1-42
等图表,对比分析南
北美洲的自然环境。
北美洲
南美洲
面积
(平方千米)
2400
多万
1800
多万
位置
北寒带、北温带
热带、
南温
带
地形分布
西部高大山系
高大山脉中部和东部中部大平原,
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高原、平原
南北相
间分布
最长山脉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最长河流名称
密西西比河
亚
马孙河
流向
由北向南流
由西向
东流
注入地
墨西哥湾
大西洋
流经国家
美国
巴西
主要气候类型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
带
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可配合美洲大陆简图讲解各种地形的分布。
)
【板书】
:二、美洲大陆的自然环境
【课堂总结】
:
第二课时
美洲的气候、人口和经济
【教学目标】
:
1
)
掌握北美洲和南美洲气
候的特征,
突出北美洲地形对北美洲的气候的影
响。
2
)
了解美
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以及部分美洲国家的重要经济
部门。
< br>
3
)了解美洲居民组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难点】
:
1)详细讲解南北美洲的主要气候分布,及其成因。
2)举例讲解美洲的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教学过程】
:
【板书】
:
第三节
美洲
目标一:掌握南北美洲的气候特征,了解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方法:图表分析法
国产:
1
)读图
1-37
和
图
1-38
,分析南北美洲的气温分布。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由两图知道:北美洲冬夏季气温变化大,而南美洲全年气温变化
小,冬
季比较温暖,夏季没有酷暑。这是由它们所处的纬度位置决定的。
)
2)读图
1-40
,分析南北美洲的降
水分布状况。
(由图上看出:北美洲西海岸和东南部降水丰富;南美洲大部分
地方降水多。
)
3)由
上面的观察,结合图
1-41
分析南北美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形
成原因。
洲名
主要气候类型
成因
北美洲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受大陆地形影响
南美洲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还需要解释一些气候的分布原因,如温带海洋性气候。
)
p>
4)解释北美地形对北美气候的影
响。
(参考图
1-42
讲解)
【板书】
:一、气候
洲名
主要气候类型
成因
北美洲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受大陆地形影响
南美洲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目标二:了解美洲的居民及美洲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水平。
方法:自主学习法、材料说明法
过程:
1)
让学生自主学习
“美洲的居民”
的阅读,
然后复述这部分内容。
(可<
/p>
用一些提问帮助学生复述,强调重要的部分。
)
< br>
2)
据我所知,
美洲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请你搜集一些资料来证明一
下?
(让学生陈述自己找来的材料,例
证美洲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事实。
如: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强;
墨西哥
等拉丁美洲国家是发展中国家,
墨西哥形成了自己的石油
工业体
系,成为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一;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工农业发达;
阿根廷是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牛肉和羊毛等畜产品远销世界;
p>
南美洲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农矿产品,
矿产主要有:
< br>铁、
铜、
铝土矿;
经济作物有:
咖啡、香蕉、甘蔗、棉花、可可等,粮食作物大多不能满足本国需要。
< br>
)
【
板书
】
:
二、美洲的居民和经济
1、
南美洲——人种大熔炉
2、
美洲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课堂总结】
:
第二章
了解地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一节
东南亚
一、教学目标
㈠
知识目标
1
、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国家、自然环境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p>
2
、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3
、掌握马六甲海峡在海洋
运输中的地位
4
、了解东南亚热带经
济作物的分布、重要的矿产的分布及人口分布的简况
㈡
能力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分析东南亚的重要的地理位置,推理出马六甲海
峡的重要运输地
位
2
、让学生运用地图分析东南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㈢
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印度洋海啸灾难,反思人与自然应如何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
、重点:东南亚的组成范围国家及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
2
、难点:通过读图分析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不同地形特征。
3
、疑点:华人与华侨的区分
三、教学课型
新授课
四、教学思路
首先:
引导学生分析“地区”在整个初中地理课程中的位置,做到对课程结构的
心中有
数。
其次:
重点学习本节课所学的“
地区”代表———《
东南亚
》
。
根据其内在逻辑关系教学思路大致按照:
由组成→范围→国家→华人华侨→地形→河流→人口→城市→首都→气候→物
产→农
业→马六甲海峡→火山地震→海啸→六大板块。
最后:
指出通过对《
东南亚
》这一个地区的学习,从而掌
握学习“地区”的一
般方法,从而为自我学习其他“地区”培养能力。
< br>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自制课件
六、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思考
图文结合分析
师生合作解决
七、课时安排
2~3
节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越南遇龙湾景观导入: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设疑思考】引导学生分析
“地区”在整个初中地理课程的位置,做到对课程结
构的心中有数(详见课件)
。
◆组成
【图片观察】展示“东南亚地形”图,观察其组成,中南半岛(提醒注意中南半
< br>岛西南面还有个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哪些岛屿)
。
◆范围
相对位置:东临太平洋,南接
大洋洲,西濒印度洋,北与中国等接壤。
纬度位置:
10
°
S ~23.5
°
N
(北回归线)之间。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设问思考】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带(热带)?
◆国家
【图片观察】展示“东南亚政区”图。
中南半岛:
有哪几个国家?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
(按照由东向
西顺序)
?内陆国
有?
马来群岛:
有哪几个国家?地跨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国家有
(马来西亚)
?地
跨两大洋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
总共有
11
国家。
◆华人华侨
【教学过度】由新加坡(岛国)首都:新加坡。过度到“花园城市”
P36 <
/p>
页
阅读材料,过度到华人比例最大的国家,过度到华人华侨。
p>
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华人华侨
分布集中地区。
【疑点剖析】
华人:
华侨:
【历史背景】有“侨乡”之称福建和广东两省“下南洋”历史,通过了解东南亚
华人华侨
,体验华人华侨对东南亚作出的巨大贡献。
◆地形河流
中南半岛:
【发现问题】河流有哪些?
发现什么规律(流向,大小—大河)?
【引导分析】为什么流向由西北向东南?
【回顾联想】亚洲地形特征(中间高四周低)?
【发散思维】东亚河流流向(一江春水向东流—太平洋)?南亚河流流向(恒河
与印度河—印度洋)?北亚河流流向(俄罗斯—北冰洋)?东南亚河流流向?
p>
补充: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湄公河流经那些国家?在哪个国家注入海洋?
< br>
马来群岛:
发现什么规律(流向,大小—小河)?
【推理思考】在大河的下游会形成(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对比总结】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形河流特点: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人口
【推理思考】
东南亚适合人口居住否(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推理依据:
(教师必要时引导:
从地形、
p>
气候、
地理位置和发展历史等角度思考)
?
推理分布:
(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
平原、河口三角洲及沿海平原)?
◆城市
【推理思考】
推理城市分布:
(人口集中分布推理到城市分布推理到首都分布)?
◆首都
【推理思考】
推理首都分布:
(集中分布在河流附近)?
读
P36
页
图
2-3
完成下表:
< br>
◆气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设疑思考】东南亚绝大部
分处于五带中的什么带(热带)?判断依据是(特殊
纬线—赤道与北回归线)?
【对比分析】
中
南半岛:
热带季风气候,判断依据是(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沿海)?气候特
点(雨季
11
月
~
次年
5
月东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多;旱
季
6
月
~10
月西南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马来群岛:
热带雨林气候,判断依据是(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岛屿)?气候特
点(全年高温多雨)?
◆物产
热带经济作物
: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重要产地。
读
P38
页
图
2-6
东南亚物产分布图,
观察东南亚游哪些热带经济作物?其产地
在哪里?
粮食作物
:水稻。水稻出口国有:泰国越南缅甸。
完成活动
P39
页<
/p>
1~2
。
有哪
些
矿产资源
(印度尼西亚
-
石油,马来西亚——锡矿砂世界第一)?其产地
在哪里?
< br>
◆农业
中南半岛:
雨季播种,
旱季收获
。
分布特点
(河流下游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
马来群岛:
随时播种,全年收获
。分布特点(沿海狭小平原)
?
完成下表: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气候特征
主要国家
◆马六甲海峡
【图片观察】展示相关“大洲”图。
【教学过度】由东南亚位置过度到马六甲海峡位置
→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由马六甲海峡位置推理
→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天然水道。
→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沿岸港口天然航道。
p>
→发散到东南亚“十字路口”
(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
/p>
◆火山地震
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海啸是由苏门答腊岛西侧的海底
8.3
级地震
【图片展示】海啸灾难图
海啸形成示意图
【引导思考】地震爆发原理
【图片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原理
分析】三大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
动活跃,外部表
现为多
“火山”
< br>“地震”
,爆发在海底则多形成“海啸”
。
【引导讨论】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通过感受印度洋海啸灾难,
反思人类与自然应如何相处。
是持悲观还是乐观态度,
说出各组的依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九、总结全文
先由学生自由小结,然后教师强调:
本节课主要讲了东南亚的组成
、
范围
、
国家
、
地形
、
河流
、
气候
、
物产
、
农业
、
人口
、
城市首都
、
华人华侨
、
马六甲海峡
、
火山地震
、
海啸和六大
板块,其中涉
及到地理位置的部分要充分熟悉
第
二
章
第
二
节
南
亚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图上填出
南亚的国家和主
要城市。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河两大河流的概况。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演绎和归纳的方法,认识区域
地理特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
解南亚地区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重点难点
1
、南亚的三大地形区
2
、南亚的两大河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播放《西游记》动画,同学们看过这部电视剧吗?
你知道玄奘到哪里取经吗?
p>
这就是南亚,
这里有灿烂的古代文明,
宏伟
的建筑和佛教塑像雕刻艺术,
早已
令我们心驰神往,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走进南亚。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自读课本
,在科代表的带领下预习课本,并对
问题进行讨论。
1
、请同学们用红笔描出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的界线;用蓝笔妙处印度半
岛的的
海岸线;再用红笔描出北回归线。
2
、南亚位于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
3
、东西各濒临什么海湾和海?
p>
4
、南亚大部分地区纬度位置如何?北回归线穿过本区的什么部位?
5
、南亚一共有几个国家?哪些国家
与我国相邻?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
活
动
复备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三、
激情
互动
四、
魅力
精讲
五、
拓展
应用
6
、岛屿国家?哪些是内陆国?
p>
7
、
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三大地形区各有
什么特征?
8
、南亚有哪两大河流?
发源地,流向和注入海洋。
9
、南亚
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气候?有什么特点?
科代表针对学习目标,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讨论:
1
、南亚地区的三大地形区分别是?
2
、印度半岛东西两侧的山脉叫什么名字?
3
、通过河流的流向判断印度半岛地势走向的特点?
p>
4
、南亚的河流印度河与恒河流经的国家
?发源的地
区?注入的海洋?流经的国家?
< br>5
、南亚的地形与河流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
6
、德干高原为什么是热带草原景观?
在学生讨论和展示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
、德干高原地势东西比较,
哪里地势较高?哪里地
势
较低?判断理由是?
2
、南亚气候有什么特点?降水主要集中在几月?
此处降水的类型受什么因素的制约?
3
、南亚的农业受气候的影响比较大,
西南季风强会引
发什么灾害?西南季风来的晚会引发什么灾害?
小麦水稻,黄麻
棉花在印度的分布状况如何?
1
、南亚的位置、地形、与气候之间
的关系。
2
、以图析文。
1
、假如你是南亚某国的农业部长,
根据本国地形和气
候条件,
你将如何安
排本国的农业生产?你将采取
什么措施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
、出示一张泰姬陵的图片和南亚的地图:
宁宁利用暑假想去图一所时的著名景观旅游一番,你
能从图二中标出该景点的位置吗?
第三节
西亚
课时安排:第
1
课时
< br>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
位置的重要性。
认识里海、
黑海、
地中
海、
红海、
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土
耳其海峡。
能在西亚的填充图上准确的填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能力目标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了解西亚居民以阿拉伯人为
主,
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以及与宗教有密切关系
的两个城市——
麦加、耶路撒冷。
教育目标
了解西亚也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是犹太教、基督教的发源地。
教学重点:
1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能够正确填图
教学难点:
1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提高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
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课
由新闻直接指出硝烟弥
漫的战场——伊拉克。找学生指出伊拉克所在的位
置,
由此引出
伊拉克的所属区域——西亚地区。
联系实际、
从新闻出发吸引学
生
兴趣。
三、讲授新课
通过读图确认伊拉克的位置,了解西亚的范围
读图找出亚洲欧洲、
非洲,
阿拉伯海、
红海、
地中海、
黑海、
里海
、大西洋、
印度洋
㈠五海三洲之地
通过读图掌握西亚的地理(海陆)位置:
1
.间接的沟通着大西洋与印度洋
<
/p>
2
.位于亚洲的西南,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带
3
.位于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
海之间
所以被称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㈡交通要道(古代、现代)
找学生介绍历史上所学的古代丝绸之路的知识。
从古代起,西亚地区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简单介绍现代铁路、公路、航空
运
输途经西亚的情况。强调其重要性
㈢主要国家、首都
指导学生读世界地
图以及图
2-17
西亚的国家图。
在图
2-17
中找出西亚的主
要国家及其首
都
:
利用填充图册
12
页的题目进行练习。填注两洋、三洲、五海、大洲分界线、
波斯湾、
霍尔木兹海峡、
伊朗、
伊拉克、
沙特阿拉伯、
巴勒斯坦、
埃及、
土耳其、
科威特等名称的位置。
㈣阿拉伯国家、宗教
启发学生根据所
看新闻报道回忆西亚地区居民的外貌、
穿着打扮,
西亚居民
p>
多数为阿拉伯民族,
主要为白色人种,
日常
生活中以白色头巾、
白色长袍包裹全
身,男子蓄须,女子以面纱
遮脸。语言以阿拉伯语居多。宗教以伊斯兰教为主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麦加是伊斯兰教第一圣城。
伊斯兰教、
基督教、
犹太教都将耶路撒
冷做为圣
城。
简单介绍巴勒斯坦地区
以及巴以之间的矛盾冲突。
试着分析引发矛盾、
战争
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良好习惯。
四、小结与作业:
目标检测上的题目
教学后记:
美伊战争后,
伊拉克及世界各地报复事件不断,
社会反响较大,
绝大多数学
生对此较为关注,
这正是培养学生地理兴趣,
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地理的
好时机
课时安排: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河流等。
2.
了解自然环境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
水农业所取得
的成就。
3.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
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
根据地图,
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p>
教育目标:
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
指
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
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1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
2
.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教学难点:
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
的强调,
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培养学
生科学的人地观。
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
内容。
学生回忆,
并回答问题。
通过复
习总结西亚独特
的人文特点,
并指出西亚的自然环境也很独特,
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
通过复
习总结
西亚独特的人文特点,
并指出西亚的自然环境也很独特,
跟非洲
的北部非
常相似
二、讲授新课:
㈤以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指导学生读
图分析,
提示分析地形特征的四个方面
(平均海拔高度、
相对高
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学生分别分析西亚地形的四
方面特征。
重点强调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