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文化

萌到你眼炸
608次浏览
2021年02月19日 08: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红叶石兰)


在我看来秋天的果实里石榴算是最好看的,红花


红果

充满吉祥。每当秋天成熟之


后,石榴那一道道开口仿佛在张嘴含笑,里面藏着一粒粒 玛瑙,晶莹而透亮。石


榴被称为“天下之奇树,


九州之名果”,


它属于石榴科的落叶灌木,


一般在四五


月份开花,八


九月份


结果,真正体现


春 华秋实





据史载,


石榴于公元


138


年由


张骞


从西域带入,


汉武帝在长安修建的


上林苑


中就栽


有石榴了。从那时算起,我国栽 培石榴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古往今来,不少人


对石榴是


情有独 钟


,从榴花到果实,每一样都成为人们赞美的对象。




石榴不仅是奇树珍果,还可入药。晋朝潘岳在他的《石榴赋》 中说它有“御饥疗


渴,解醒止醉”的功用。


《本草纲目》曾详细 介绍说:“榴大如杯,


赤色


有黑斑


点, 皮中如蜂窠,有黄膜隔之,子形如人齿,淡红色,亦洁白如雪者。”


王义



在《


石榴花


诗》中浅吟低唱 :“待阙南风欲上场,阴阴稚绿绕丹墙。石榴已著乾


红蕾,无尽春光尽更强。不因博望来 西域,安得名花出安石。朝元阁上旧风光,


犹是太真亲手植。”诗人

傅玄


则用“灼若旭天栖


扶桑


”形容 石榴的红艳。杜牧在


《山石榴》中写道:“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被认为 是赞美


石榴



的神来之笔。中国人历来 视石榴为吉祥物,以为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称石榴


“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


婚嫁


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

露出


浆果


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而《榴开百子》



《多子多福》等也都


是常见的吉祥画 。





提 起石榴,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典故。人们都知道


杨贵


妃爱吃荔枝的 嗜好,其实


贵妃还


十分爱


赏榴花,同时 也喜爱吃石榴,甚至爱穿绣满


石榴花


的彩裙。据说,

< p>
唐明皇爱看贵妃酒后的醉态,常把她灌醉以赏观其妩媚之态。因石榴可以醒酒,

所以唐明皇剥石榴喂在她口中。但这些情状为大臣们所不满,因此对贵妃


侧目而



,拒不施礼,贵妃心中自然很不高兴。




天唐


明皇邀群臣宴会,请贵妃弹曲< /p>


以助兴,贵妃在曲子奏




到最精彩动听的时候,


故意把弦弄断一根,


曲子不能 继续弹下去。


唐明皇问是什


么原因?贵妃乘机说因听曲之臣对她 不恭敬、


不施礼,


司曲之神为她鸣不平而断

弦。唐明皇知道她深晓


音律


,所以很相信贵妃所说,于是便 降旨以后无论将相大


臣,凡见娘娘不行


跪拜礼

< br>者,概杀不赦!从此之后,大臣们见到这位娘娘都


诚惶


诚 恐


地拜倒在地。






杨贵


妃 总好穿绣有石榴花的裙子,故那些大臣们私下都以“拜倒在


石榴裙


下”之言来解嘲。


后来这句话便渐渐地从宫廷传到民间,


成为 男子对风流女性崇


拜倾倒的俗语。




石榴正因为蕴涵着这么深厚的文化底韵,所以值得我们去好好品味。






















摘要



中国 石榴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石榴独具特色的形态特


征和内在品质,


与传统的中国文化习俗相吻合,


造就了富有中国特色

< p>
的以吉祥为主题的石榴民俗文化。


中国石榴民俗文化历史悠久,

< p>
有着


丰厚的历史积淀,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几乎渗透到中国传统艺术和


重要仪式、


活动 的方方面面,


形成一种相沿成习的文化现象和历史文


化传承。石 榴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被视为吉祥果,喻为团圆、团结、


喜庆、红火、繁荣、昌盛、和睦 、多子多福、金玉满堂、长寿、辟邪


趋吉的象征。如何辩证地研究认识中国石榴民俗文化 ,如何保护、延


续这一历史遗存,如何科学继承、弘扬其文化精髓,是我们今后值得


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石榴;民俗文化;象征




石榴(


punica


granatum


L.


< p>
,为石榴科(


punzcaccac


)石榴属植物 ,


原产于伊朗、阿富汗、中亚西亚一带地区。中国可能在汉代由中亚传

< br>入,栽培历史已有两千多年。


《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


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石榴花果并丽,很快被中国人


们所接受 ,并传播到国内各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


的中国石榴民俗文化。


自古以来,


石榴被人们视为吉祥果,


喻为团圆 、


团结、喜庆、红火、繁荣、昌盛、和睦、多子多福、金玉满堂、长寿、


辟邪趋吉的象征。



1


中国石榴民俗文化的历史




石榴栽培历史悠久。


在伊拉克出土距今


4000


多年的皇冠上


,


就有精美


的石榴图案,证明其栽培历史源远流长。汉代,石榴经丝绸之路引入


我国,先 植于上林苑、骊山温泉一带,后逐渐传播到国内各地。




石榴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保健价值。


石 榴独特的花、叶、枝、干、果实等形态特征,以及春华秋实、多籽


等特性,


又使石榴极具观赏价值,


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和古

< br>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


并被赋予诸多象征意义,


在漫长的 人类历史中


演化成为一种文化植物,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石榴民俗文化现象。




西晋时


,


石榴赋大兴。潘岳《安石榴赋》:“榴者,天下之奇树,九


州之名果。” 南北朝时,出现石榴诗、石榴裙和多子多福的祝福。梁


元帝的《乌栖曲》


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句,而“石榴裙”的典


故正是由此而来。南北朝何思 徵《南苑逢美人》:“风卷葡萄带,日


照石榴裙”,用石榴来暗比心中美女。

< p>
《北史》记载:北齐南德王高


延宗纳妃,


妃母宋氏 以两个石榴相赠,


祝愿子孙众多。


唐代,


出现“拜


倒在石榴裙下”典故和“石榴仙子”的神话传说,


民 间开始流行结婚


赠石榴的礼仪。山东峄城、


陕西临潼、河南荥阳 等石榴主产区民间至


今都有石榴仙子的美丽传说。宋代,流行“石榴生殖崇拜”,开始盛


行石榴对联、谜语。金元时


,


流行“石 榴曲”,庭院石榴、盆栽石榴


开始普及。


明清时


,


因中秋正是石榴成熟季节


,


开始有了“八月十五月


儿圆


,


石榴月饼 拜神仙”的习俗。




有着近


2000


年历史的石榴民俗文化,在民间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几乎渗透到中国传统艺术和重要仪式、

< p>
活动的


方方面面。


美术类有:

石榴门神、


石榴年画、


石榴国画、


石榴剪纸


(窗


花)等;服饰类有:石榴裙、石榴肚兜、石榴刺绣 、石榴荷包、石榴


鞋垫、石榴地毯、石榴印染等;工艺品类有:石榴盆景、石榴玉器、< /p>


石榴雕塑、石榴瓷器、石榴发饰、石榴砖雕、石榴建筑纹雕等;非物


质文化遗产类有:石榴传说、石榴民谣、石榴典故、石榴楹联、石榴


民歌、石榴谜语等 。每逢传统的中秋、端午、七夕等节庆日,以及庆


生祝寿、


婚丧 嫁娶、


祭祀庆典等重要仪式、


活动,


都 会与石榴相关联,


形成一种相沿成习的文化现象和历史文化传承。



2


石榴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1


团圆、团结、繁荣、昌盛、和睦、和谐、幸福的象征




“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这是流传甚广的民谚 。仲


秋佳节,时值石榴成熟。亲朋好友常常互赠石榴,“送榴传谊”;月


圆之时用月饼和石榴等瓜果祭月,


借石榴吉祥之意祈愿月神赐福;



家团聚品尝圆圆的石榴、


月饼,

< br>以示阖家团圆、


吉祥如意、


美满幸福。

< br>各地习俗中,过仲秋节,家中最不能缺少的两样东西,一是月饼,二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