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
《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省实附中
于立青
一、教学设计概述
(一)设计思路概述
本教学设计尽可
能利用各种亲身感受导入课堂,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上根据
七年级上册学的植物
的呼吸作用让学生回忆起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人体除了必须不断地
< br>从生物圈中获取各种营养物质外,
还必须时刻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利用吸入的氧来氧
化细胞内的一部分有机物,释放其中的能量,以便满足
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
分析人体内的细胞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
换;探究空
气质量状况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本教学设计是要求学生通过分
组讨论、调查、分析资料、收集资料、动手测量、测算、
取样等活动使学生应当能够概述
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概述人体肺
p>
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
系,
引导学生关注大气
污染问题,
积极
参加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
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
< br>从而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以及社会责任感。
本章还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测量、
取
样和测算等基本方法,提高探究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
知识和技能目
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2.
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能概述肺与外界
气体交换的过程;
3.
掌握肺泡与血
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及意义;
4.
明确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尝试了解并学会分析当地的空气
质量状况。
过程和方法目标:
1.
调查、收集和分析事实材料的能力;
2.
< br>培养探研能力及运用知识解释生活实际问题能力;
3.
提高自主合作、沟通等能力。
<
/p>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关注呼吸在生
活中的作用。
2.
培养关注环境中空气质量的自觉性。
3.
引导学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
生物圈,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
1.
知识方面:通过资料
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呼吸运动的过程、原理。肺
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
2.
科学方法、能力方面:提高分析事实材料的能力,培养探究能力、运用知识
解释生活实际问题能力、合作能力。
3.
科学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类赖以
生存
的生物圈,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对应的
新课标:
“教师应从生物圈的角度引导学生开展人和生物圈关系的多种探究活动
,
认
识人类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都是生物
圈的组成部分
,
意识到生物圈中
的人对
生物圈应尽的责任。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概述人体肺部和
组织
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
分解。
活动建议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稿)
》
”
p>
。
(三)教学框架
呼吸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呼吸
发生在肺内的气
体交换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资料分析
动画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实验动画演示
呼吸道对空气
的处理
资料分析
图片展示
呼吸道的作用
视频播放
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空气质量
与健康
了解当地空气质量状况
图
1
《人体的呼吸》教学框架
资料分析
录像展示
调查、探究
(四)教学准备
< br>表
1.
学生调查表
关于当地空气污染原因的调查
调查人
调查地点
原因
1
原因
2
原因
3
原因
4
原因
5
调查时间
班级
天气情况
2
表
2.
调查活动评价表
课题:
评价项目
制定计划
(
15
分)
1
、活动目的明确
2
、活动内容、方法步骤具体
3
、任务分工明确
活动过程
(
60
分)
1
、组员积极参与,尽力完成任务
2
、小组分工合作,愿意互听意见
3
、查询资料、搜集材料手段多样
4
、小组活动记录详尽、真实
5
、收集的资料整理质量高、完整
成果
(
15
分)
收获
(
10
分)
1
展示内容丰富、手段多样
2
、现场答辩语言清晰,有条理
1
、能说出活动的体验,发现不足之处
2
、
提出自我改进建议和对组员的希望
小组平均总成绩:
表
3.
探究
活动评价表
课题:
评价项目
制定计划
(
15
分)
1
、活动目的明确
2
、活动内容、方法步骤科学
3
、任务分工明确
实施计划
(
60
分)
1
、组员积极参与,尽力完成任务
2
、小组分工合作,愿意互听意见
<
/p>
3
、
每个组员清楚整个计划和自己个人<
/p>
的具体任务
4
、小组活动记录详尽、真实
5
、每个成员积极参与成果整理
成果
(
15
分)
表达交流
(
10
分)
1
、展示内容符合科学、手段多样
2
、现场答辩语言清晰,有条理
1
、能说出活动的体验,发现不足之处
2
、
提出自我改进建议和对组员的希望
小组平均总成绩:
小组名
分值
5
分
5
分
5
分
5
分
10
分
15
分
15
分
15
分
10
分
5
分
4
分
6
分
总分
自评
组评
师评
建议
小组名
分值
5
分
5
分
5
分
5
分
10
分
15
分
15
分
15
分
10
分
5
分
4
分
6
分
总分
自评
组评
师评
建议
1.
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状况,分配学习小组和分配学习任务;
2.
课前指导学生制定调查、
探究计
划、
实地考察、
查找资料及制作调查和探
究结果汇报课件;
3
3.
制作或下载相关教学视频、课件作为信息技术支持;
4
.准备实验材料和模型。
(五)所需教学环境及资源材料
教学
环境:
1.
多媒体投影设备:便于教师、学生的电子文稿和教学
支持材料的展示;
2.
实物展台:便
于教师和学生展示作业;
教学资源:
1.
教师制作的专题教学演示文稿:展示教学支持材料,明确学习要求;
2.
学生查找的资料:调查结果和资料收集、探究汇
报的
ppt
;
3.
学生学习评估表:明确学生学习任务中的各项具体完成情况;
二、课时
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
理
(一)教学目标
目
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2.
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
分析相关资料,
通过分组讨论合作,
提高分析问题、
归纳总结的能力。
3.
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
的关系。
重点难点:
1.
重点: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
2.
难点: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
教学环境:
有多媒体平台的教室。
(二)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1.
当你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时,你的第一声啼哭标志着什么的开始?
p>
2.
请三位同学上讲台来做一组对比实验
:
甲用手捏鼻子,
闭上嘴巴,
乙用手捏
鼻
子张开嘴,
丙不捏鼻子张开嘴,
老师
不捏鼻子闭上嘴做对照组,
请同学们仔细
观察他们的动作和变化
分析哪个人的动作最准确。
问
题:
呼吸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
p>
学习活动:
播放视频——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的视频。
p>
出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图,<
/p>
抢答各个部分的名称,
每位同学总结一张呼吸系统组成
的图表。
师生小结
:教
师巡视挑出最好的归纳图表用投影展示
。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亲身经验出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借助视频
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通过对
学生独立总结的知识图表的展示来
创造一个有竞争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更
高的阶段。
问
题:
呼吸道的作用。
学习活动:
资料分析
P44
。
4
学习任务:
1.
< br>呼吸道中的骨和软骨有什么作用?
2.
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畅通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
/p>
3.
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4.
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
在那里
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
鼻子的形状可
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5.
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
害吗?
6.
你的父母对你吃饭时大笑
有什么看法吗?为什么?
7.
你知道
你的声音是从你的那个器官发出来的吗?
四人小组讨论:
p>
难度大的有第
2
小题,
可以播放鼻子的结构和功能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和总结,
痰的形成也有视频播放和小品
表演。各小组代表发言,其他作补充。
气体进入肺的通气,使
气体畅通(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温暖
——
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能
预热空气
使到达肺的气体
湿润
——
鼻黏膜和支气管黏膜分泌
< br>的黏液
清洁
——
鼻毛、鼻黏膜和
支气管黏膜
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还
能杀死一些细菌
能够发声
(呼吸道对空气处理能力有限)
师生小结:
呼吸道的作用
。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通过层层问题的设计,
引导学生
获得学到知识后马上应用的成就感。
对于难点
,
配合相应的视频和小品把难度降
低,
再通过学生的动笔总结本课的难点问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明白结构和功能是
相适应的事实。
同时通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来培养学生辩证的
分
析问题能力,
同时可以提高环保意识。
接着播放吸烟对人体危害的教育录像来告
诉学生保护呼吸系统一定要保护环境空气的清
新,
培养学生关注空气质量的自觉
性。
问
题:
课件上展示本节习题。
学生活动:
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检测掌握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并同现实
生活相联系,
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分两课时)
课时
2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一)教学目标
目
标:
1.
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能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5
2.
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3.
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
/p>
重点难点
:
1.
重点: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2.
< br>难点: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教学环境:
p>
配有多媒体的生物实验教室。
(二)教学过程
导
入:
让学生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看能维持多久,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问
题:
呼气和吸气时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活动:
观看肺的结构图并进行几个小实验。
1.
p>
测
30
秒内你的呼吸次数,然后计算你一分
钟内的呼吸次数。
2.
把手按在胸部
两侧,深深吸气能感觉到肋骨和胸廓有什么变化?
3.
把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呼气能感觉到肋骨和胸廓有什么变化?
p>
4.
感觉到的不一定就是事实,
通过测量胸
围差来验证,
三人一组完成下表并讨论
思考题。
表
4.
让学生根据下表进行
探究,并注意记录思考。
测量胸围差方法
受
< br>测
者
身
体
自
然
站
立。软尺围绕受测者
胸廓,软尺下于胸前
与乳头上平齐,背侧
于两肩
胛骨下角处。
胸围差
深吸气
深呼气
次数
记录表
1
2
3
思考
1.
呼气、呼气时胸围各有什么变化?
2.
不同人胸围差一样吗?为什么?
3.
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
吗?为什么?
拓展
有
没
有
什
么
方
法
可
提
高
胸
围
差?
a.
根据自己的感觉小组讨论推测引
起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b.
给出呼
气和吸气时膈肌运动的动画,
引导同学们从左右前后上下的三维立体空间中来了
解胸廓变化的原因,并通过相互补充来总结。
教生总结
:呼吸运动的概念及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设计意图
:
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来引入课堂,<
/p>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测量胸围差的实
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推测胸廓变化的原因,
锻炼
了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
题
: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
?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还是由于胸廓扩
大导致吸气?
<
/p>
学生活动
:谈生活经验并观察演示实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