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常见呼吸道致病菌的知识橱窗
-
六种常见呼吸道致病菌的知识橱窗
科普及宣教版本
肺炎链球菌
3
型
概述
肺炎链球菌
(
S.
pneumoniae
)
为链球菌属的一个种,俗称
肺炎球菌
(pneumococcus)
广泛分
布于自然界,常寄居于正
常人的鼻腔中,
形成带菌状态,
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疾
病。直径为
0.5
μ
m~1.5
μ
m
,呈矛头状,宽端相对,尖端向
外,常成双排列,在患者痰
或脓汁中呈短链排列;无鞭毛,
无芽孢,
毒力株在机体内形成较
厚荚膜,
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
荚膜能抵
抗人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
。该菌对
温度抵抗
力较弱,在
52
~
56
℃时加热
15
~
p>
20
分钟即被杀死;对干燥的抵抗力较强,在阴暗处
的干痰中可生存
1
~
2
月。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头子包曲松、阿
奇霉素等敏感。
危害:
肺炎链球菌系通过飞沫传播,
主要引起小儿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元凶,例如大叶性肺
炎以及气管炎、中耳炎、脑膜炎、
胸膜炎、心内膜炎、败血症等疾病,
5
岁下儿童感
染死亡的主要致病菌及真凶。
全球:
WHO
估计,每年约有
70-100
万
5
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链球菌疾病。
亚太地区:每小时约有
49
名儿童死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中国:肺炎是导致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肺炎链球菌性疾病有高致残性,可引起患儿一或多个神经缺损,智力低下,永久听力
损失(在所有病原菌中,肺炎球菌导致耳聋的发生率最高)
,癫痫,瘫痪。
携菌率:
武汉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携带率为
22.31%(135/605).[1]
东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携带率约
为
34.5%(120/350)[2]
< br>(1)
孙自镛;
5
岁以下健康儿
童鼻咽部肺炎链球菌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儿科杂志
2007
年
45
卷
5
期;
(2)
何永明
;
东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携带率及耐药性检测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
2005
< br>年
26
卷
12
< br>期
治疗与预防:
用细菌荚膜多糖制备的
多糖疫苗进行预防,效果较好。抗生素类选择磺胺类药物、青
霉素等对肺炎等疾病的治疗
较为有效。而选择多价、多联疫苗也是预防此菌引发感染
的有效预防措施之一。
肺炎链球菌
A:
电镜,放大
12000
倍
; B:
光镜,放大
1000
倍
流感嗜血杆菌
概述及诱发疾病
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
)
,简称
嗜
血杆菌,前称费佛氏杆菌(或译拜菲尔氏菌)或流
感杆菌,属孤菌科嗜血杆菌属;是一种
无动力、无芽
孢
、
粘
液
性
菌
株
有
荚
膜
的<
/p>
革
兰
氏
阴
性
杆
菌
,
大
小
为
0.8~1.5m
m
×
0.3~0.4mm
,两端钝圆。
从病灶中新分
离的菌株多成球杆状或双球状,有时可呈短链。在陈
旧培养物中呈多形性,有长杆状或丝状体。
它是于
1892<
/p>
年由费佛博士在流行性感冒
的瘟疫中发现;它一般都是好氧生物,
但可以成长为兼性厌氧生物。流感嗜血杆菌最
初被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因,但直至<
/p>
1933
年,当发现流行性感冒的病毒性病原
体后,才消除了这种误解。不过,流感嗜血杆菌仍是会导致其他不同种类的病症。
对
磺胺类药物耐药严重,对头孢类药物较敏感。
危害:
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大多数
研究,其是细菌性肺炎较为常见的病因,仅次于肺
炎链球菌(
国内临床调查显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
Hi
占
29.0%
)
,流感嗜血杆菌主要
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感染,主要侵袭性感染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肺炎,偶尔地它会引
致蜂窝组织炎、骨髓炎及关节感染。含
b
型
(Hib)
多糖荚膜的菌株毒性最强,最容易引
起
严重疾病,包括脑膜炎(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中占
28.9%-51.7%
)
,会厌炎和菌血症性
肺炎,死亡率较高。
Hib
通过飞沫进入人的呼吸道,侵入血液繁殖
,可扩散至人体多个器官,引起组
织、器官的侵袭性感染,是儿童未使用一秒前化脓性脑
膜炎中居首位的病原菌。小婴
儿
Hib
肺炎常并发脓胸、脑膜炎及化脓性关节炎,易后遗支气管扩张症。其它并发症
如精神发育
迟缓、颅神经麻痹、癫痫等通常为暂时性的,有望治愈。
携菌率:
深圳市学龄前健康儿童口咽
部
hib
携带率为
24.9
%(
45/181)
[1]
(1)
陈辉;深圳市学龄前儿童流
感嗜血杆菌带菌情况及分型研究
;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年第
27
期
治疗与预防:
接种
HiB
结合型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其中某几种疫苗已经
广为使用。除
预防以外,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本菌对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
氨苄青霉
素和氯霉素均敏感,对
b
型荚
膜流感杆菌的急性感染,尤其是脑膜炎、会厌炎,过去
均以氨苄青霉素为首选,有的国家
报告耐氨苄青霉素的菌株逐年增加,故有人以氯霉
素为首选。
卡他莫拉菌
概述:
卡他莫拉菌(
moraxella catarrhalis<
/p>
,
MC
)为革兰阴
性双球菌,
原属奈瑟菌属
(
Neis
seria catarrhalis
,
NC
< br>)
,
Catlin
在
1970
年
将
此
菌
分
类
为
布
兰
汉
菌
< br>属
(
Branhamella Cararrhalis
,
BC
)
,<
/p>
1984
年在伯杰分类
细
菌
学
手
册
中
被
列
为
莫
拉
菌
属
的<
/p>
布
兰
汉
亚
属
(
Subgenus Branhamel
la
)
。
该菌镜下呈单个或成双排
p>
列,成双排列时两菌相对呈肾形,比奈瑟氏菌菌体大,
该菌营养要求
不高,普通培养基上即可生长,为苛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
35
℃,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