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必掌握的修辞手法汇总
-
中考语文必掌握的修辞手法汇总
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
征、寄寓
(
寄
托)
,
互文,设问,反问,引用
1
.比喻:
1
、定义
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
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
方法。
2
、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
p>
、
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
、种类
< br>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
可分为四种。
(1)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
、
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
似的”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舞女的裙。
< br>(
2
)
暗喻。
< br>本体喻体都出现,
中间用比喻词”是、
成了、
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
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
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
p>
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
喻:
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
关系。
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 br>③注释式暗喻:
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
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
“罐头”的盖子—
那扇铁门一推开……
(
3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
/p>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
我们的血
肉。
(
4
)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
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
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
、比喻的作用
(
1
)化平淡为生动;(
2
)化深奥为浅显;(
3
)化抽象<
/p>
为具体
5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p>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
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
1
)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p>
(
2
)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
3
)不
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2
.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
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p>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比拟分为拟人和
拟物
(
1
)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
活动,
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
把
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
使具体事
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
桃树、杏树、梨树
,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
赶趟儿。——《春》
朱自清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朱自清
(
2
)拟物
(
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
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
/p>
2.
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
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
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
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
3
.夸张:
1.
定义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
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叫夸张。
2.
种类
(
1
)扩大夸张。故意把食事物说的“大、多、高、深、
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2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
、浅、
弱”等的夸张手法。
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
3
)超前夸张。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
面包子
的香气来了。”
3.
夸张的用法
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
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
1
)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
离生活的基
础和依据。
(
2
)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实在说
< br>事实还是在夸张。
(
3
p>
)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告
、
报告,科技
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不宜使用夸张的修辞。
4
.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
相同的
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
感加强,条理
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
样的坚
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
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
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