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九种修辞手法

余年寄山水
571次浏览
2021年02月19日 11:0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走马看黄花)


实用文档




一、


《考试大纲》规定的九种修辞方法例说



(



)


比喻



1


.概念



比 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


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


.结构



比 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


(


被比喻的事物


)


、喻体


(


作比喻的< /p>


事物


)


和比喻词


(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




3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 不是比


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


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


时代。


< /p>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


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


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如下文“比喻的种类”所列举事例,其中明喻例句本体、喻体相似点为“形

< br>状”


,暗喻的为“形态”


,借喻的为“性情”

< p>
,博喻的为“步骤”




4


.比喻的种类


(1)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


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


“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 甲像


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 亭的舞女的裙




< br>(2)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


“成 了”


“变成”等联结,


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


甲是


乙。


例如 :


更多的时候,


乌云四合,



层峦叠嶂都成了


水墨山水。



..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实用文档



①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例如:人多主意好,柴多火焰高。



②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 br>(



里“我的思想感情”是本体,


“潮水”是喻体。


)


又如: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


怕事实的镜子。


(


这里“事实”是本体,


“镜子”是喻体。


)


③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 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


(3)


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 式为甲代乙。例如: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4)


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


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 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 ....................


有时博喻是以不同角度的几个比喻来描绘一 个本体。


例如:


正如一粒粒的明


珠,< /p>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


前一个比喻是从荷 花个体的角度,


写它的光泽和颜色;


后一个比喻是从荷花整体的 角度,写它在荷塘里的分布。


)


5


.比喻的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简洁。



(



)


借代

< p>


1


.概念


< p>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方式不直


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


.借代的种类


(1)


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


原知道他家里 只有一个老娘……



...


(2)


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


里面出政权。



...


(3)


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 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 /p>


(4)


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


,西边的一


..


个是西装




..


(5)

< p>
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


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 br>



(6)


结果代原因。


例如:


专弄文墨,


为壮士捧腹。


(


“捧腹”



“笑”


的结果。


)


(7)


材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


3


.借代的作用



①以简代繁;②以实代虚;③以奇代凡;④以事代情。



4


.运用借代的注意点





实用文档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


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 语言环境中


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



)


比拟



1


.概念



比 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


(



)


、把人当作物来写


(


拟物


)


和把此物当作 彼物来写


(


拟物


)

几种形式。事实上,


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


“人化”



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


“物化”



“把甲物乙物化”




2


.种类



( 1)


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


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


拟物。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3


.比拟的作用



①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③表意丰富。



4


.运用比拟的注意点



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



)


夸张



1


.概念



夸 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


扩大或缩小的修 辞方式。



2


.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 夸张形


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br>(2)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


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


了一半。



(3)


超前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


们都说:

< br>“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


.夸张的作用


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②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③增强联想,创造气




实用文档



氛。



4


.运用夸张的注意点



第一,


夸张不是浮夸,


而是故意的合理夸大,


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


活的根据。


< /p>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 br>


第三,


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


张,以免歪曲事实 。



(



)< /p>


对偶



1


.概念



对 偶是用字数相等、


结构形式相同、


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 表达两个


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


.对偶的种类


(1)


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


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


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3)

< p>
串对


(


流水对


)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


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3


.对偶的结构形式



(1)


成分对偶。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典< /p>


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2)


句子对偶。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


.对偶的作用


①便于吟诵,易于记忆;②用于诗词,有音乐美;③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



)


排比



1


.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


内容相关、

< br>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


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 法。



2


.排比的种类


(1)


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