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选是由南朝梁宗室文学家谁组织文人共同编选的

绝世美人儿
623次浏览
2021年02月19日 14: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科学发展观是)


昭明文选是由南朝梁宗室文学家谁组织文人共同编选的



昭明文选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


,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


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 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


,所以


他主编的这部文选 称作《昭明文选》


。一般认为,


《昭明文选》编成于

< p>
梁武帝普通七年(


526


年)


至中大通三年(


531


年)



之间。



[1]



《昭明文选》


收录自周代至六朝梁以 前七八百年间


130


多位作者的诗


文< /p>


700


余篇



,是一部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在这部总集里



,萧统


把我国先秦两汉以来文史哲不分的现象作了梳理和区分



,他认为经


史诸子都以立意纪事为本




不属词章之作,


只有符合

< p>
“事出于沉思




义归乎 翰藻”的标准的文章才能入选。也就是说



,只有善用典故成< /p>


辞、善用形容比喻、辞采精巧华丽的文章



,才合乎标准



《昭明文


选》正是以此来划分文学与非文学界限的第一部选集。


[2


-


3]



由于



《昭明文选》


选材严谨




注重词藻




所选的大多是典雅之作。


在过去文人的眼中,


一向被视为文学的教科






是士子们必读的一


部书,千余年来流 传不衰。大诗人杜甫教育他的儿子宗武要



“熟精


文选理”



《宗武生日》




。到了宋代



,更有“文选烂



、秀才半”的


俗谚(陆游《老学庵笔记》





[4


-


5]



《昭明文选》的诞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


自从有了《昭明文选》


,这


才使我国自先秦来文史不分现象 有了明确的分界。


《昭明文选》继往


开来



,对古今文体做了全面的阐述、辨析和整理



,它是我国第一部


按体区分规模宏大的文学总集



,这在文学史上是个开创。



[6


-


7]








名《昭明文选》又






名《文选》主






编萧统卷







60


卷地






区中国 四部分类集部



文集



目录



1


作品简介



2


作品目录



3


时代背景



4


文学影响



5


历代注本



6


名篇佳句



作品简介编辑



《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



崇文书局版



崇文书局版



它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 八九百年间、


100


多个作者、


700


余篇各种


体裁的文学作品。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

< p>
501


年—


531


年)主 持编


选的,故称《昭明文选》


。作品共


60


卷,分为赋、诗、骚、七、诏、


册、令、教、文、表、上书 、启、弹事、笺、奏记、书、檄、对问、


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 论、连珠、箴、铭、


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等类别。

< br>《文选》所选作家


上起先秦,下至梁初(以“不录存者”的原则没有收入当时尚健 在的


作家)



作品则以


“事出于沉思,


义归乎翰藻”


为原则,


没有收入经、


史、子书。



[8]



萧统,是个很渊博的学者。 著作多散佚,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



其主持的《昭明文选》


,主要收录诗文辞赋,除了少数赞、论、序、


述被认为是文学作 品外,一般不收经、史、子等学术著作。选的标准


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即情义与辞采内外并茂,偏于一面


则不收。


萧统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同学术著作、


疏奏应用之文区别开


来,


反映了当时对文学的特征和范围的认识日趋明确。


后世注本主要


有两种:


一是唐显庆年间李善注本,


改 分原书


30


卷为


60

< br>卷;一是唐


开元六年(


718


年 )吕延祚进表呈上的五臣(吕延济、刘良、张铣、


吕向、李周翰)注本。近代以来有《四 部丛刊》本、


《四部备要》本


及中华书局以胡刻本断句,于


1977


年出版的影印本。



作品目录编辑





卷一



赋甲



【京都上京都】



【两都赋序】



【西都赋】



【东都赋】



【明堂诗】



【辟雍诗】



【灵台诗】



【宝鼎诗】



【白雉诗】



⒉卷二



【京都上】



【西京赋】



⒊卷三



【京都中】



⒋卷四



【京都中】



【三都赋序】



【蜀都赋】



⒌卷五



【京都下】



【刘渊林注】



⒍卷六



【京都下】



【左太冲】



⒎卷七



郊祀



【甘泉赋(并序


)


< br>


畋猎上



⒏卷八



畋猎中



【上林赋】



【羽猎赋(并序)




⒐卷九



畋猎下



【长杨赋(并序)




【射雉赋】



纪行上



⒑卷十



纪行下



【西征赋】



⒒卷十一



游览



【登楼赋】



【游天台山赋(并序)




宫殿



【鲁灵光殿赋(并序)




⒓卷十二



【江海】



【海赋】



⒔卷十三



【秋兴赋(并序)




【鵩鸟赋(并序)




⒕卷十四



鸟兽下



【舞鹤赋】



志上



⒖卷十五



志中



【思玄赋】



【归田赋】



⒗卷十六



志下



【哀伤】



【长门赋(并序)




【思旧赋(并序)




【叹逝赋(并序)




【别赋】



【江文通】



⒘卷十七



论文



【文赋(并序)




音乐上



【洞箫赋】



⒙卷十八



音乐下



【琴赋(并序)




⒚卷十九



【高唐赋(并序)




【神女赋(并序)




【登徒子好色赋(并序)




【洛神赋】



⒛卷十九续



【补亡】



【述德】



【讽谏(四言并序)




【励志】



21.


卷二十



献诗



【上责躬应诏诗表】



【四言】



应诏诗



【四言】



【关中诗】



公宴



【公宴诗(五言)




【公宴诗(五言)




【公宴诗(五言)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



【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五言)




【应诏宴曲水作诗】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



【送应氏诗二首(五言)




【征西官属送於陟阳候作诗(五言)




【金谷集作诗】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别范安成诗】



22.


卷二十一



咏史



【咏史诗(五言)




【三良诗(五言)




【咏史八首(五言)




【咏史(五言)




【览古(五言)




【张子房诗】



【秋胡诗(五言)




五君咏五首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