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

绝世美人儿
624次浏览
2021年02月19日 14: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阅读dna)


199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



30


分,每小题


3


分)




< /p>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翔实



词不达意



冷寞



一愁莫展









B


.痉孪



不经之谈



偏辟



励精图治



C


.风靡



蘖根祸种



攀缘



始作俑者





D


.倾轧



气冲宵汉



弘扬



扑溯迷离





2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p>




A


.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


号,然 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B



“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 想的完美的中国”


,在国家观念上尽管


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 和民族”






C


.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 ,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


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

< br>




D


.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


集体和国家的 利益。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


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


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 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疾病。





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___了。





A


.窜改



驱除



融解












B


.篡改



祛除



融解





C


.窜改



祛除



溶解












D


.篡改



驱除



溶解




4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 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p>
A


.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


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


.博物 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


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 美奂。





C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


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



美国国 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


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


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永逸。





5


.下列各句中,

< br>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A


.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


210


辆消防车、


3000

< br>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


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B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

< br>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C


.她把积攒起来的


400


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


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



3



17


日,


6


名委员 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



江苏大方教学测试实验室编



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6


.填入 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去年夏天,


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 养。


__________江岸后面是


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 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


.②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 其


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




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







B



冰心是


“五四”


新文学运动中涌现的著名女作家,


她的


《笑》

< br>《往事》


《寄


小读者》等作品,被认为是当时具有典范意 义的“美文”







C


.新诗 是现代诗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旧体诗,也被认


为是现代诗歌。





D

< p>
.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只写短篇小说的


杰 出作家。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8-9


题。

< br>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8


.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


的一项是





A


.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 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


这句诗异曲同工。





B


.第三 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


和平。





C

.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


,与一、三两

< p>
句的“静”对比鲜明。





D


.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 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9


.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 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


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

< br>





相同的一首是





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

< br>.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


.千山 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0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

< p>
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



11



17






A


.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 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


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p>





B


.关于“土地”


“河流”


“风”


“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


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 向往和希冀。




< br>C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


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





D< /p>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


诗中的“我”


,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二、

< p>


18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


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 芝。芝戏


问曰:


“卿欲官不?”对曰:


“设官求人,非人求官。


”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


军。除南清 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


知宾非盗者,


即便放之。


密走私访,


别获盗者。

< p>
从此畜牧不收,


多放散,


云:

“但


付府君。


”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 急,告曰:


“我物已寄苏公


矣。


”贼遂 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


多有出息,常得郡县 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


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 弟子问其故,研曰:


“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


何由得论地 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


自来送。

< p>
颍恃年老,


苦请,


遂便为留,

仍致于听事梁上,


竟不剖。


人遂竞贡新果,


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


普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


曰:


“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


”琼曰:


“一身 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


上表陈状,


使检皆免,


人户保安。


迁左丞,


行徐州事。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


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 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


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1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 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


.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B


.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C


.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 /p>


D


.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12


.下 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不相同


的一组是





A


.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


“但付府君。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


府。





B


.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












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C



人遂竞贡新果。
















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D


.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


在邦域之中矣。





13


.下 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郡多有出息,


(研)常得郡县为征。


B


.及(琼)欲求谒,度知其意 。





C< /p>


.苦请,


(颍)遂便为留。








D


.自从(琼)贷粟以给付饥者。





14


.下 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郡多有出息


---


在郡中有多方面的发 展前途



B


.径将我入青云间


---


直接把我带入缥缈的云天中


< p>
C


.启听淮北取籴


---


向上报告说应当听任淮北民众来购买粮食



D

< br>.遂得商估往还


---


于是使得商贩之间能够自由交往< /p>





15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一组是





①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





②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③每见则谈问玄理。





④仍致于听事梁上。





⑤遂上表陈状。





A


.①③






B


.②④⑤






C


.③④






D


.①②⑤





16


.下列叙述

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 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


当先设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应主动求官。曹芝十 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





B


.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的这一政绩 ,对


贼人起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





C

< p>
.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


方 无由启口;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





D


.苏琼 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


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 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



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




< /p>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7


题。







有这样一种假说:


冬眠是一种高度发 达的机能。


冬眠的哺乳动物虽然与


人类一样都是温血动物,


但是它们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


例如在体


温调节上,就要比非冬眠动物强。传统认为,哺乳动物冬眠的奥秘在于心脏。无


论冬眠动物,还是非冬眠动物,甚至人类,其心脏工作的原理是相同的。当钙离


子流进 心脏的细胞时,


就引起心脏收缩;


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 /p>


心脏又开始


舒张。


但是随着温度的降低,


非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


从而使心脏 的舒张越来越困难,


最后导致死亡;


而此时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 则完


全与此相反。


因此心脏细胞调节钙离子浓度的机制,


是冬眠时心脏正常活动的关


键所在。


后来的研 究证实,


心脏细胞的这种变化还不是冬眠的根本原因,


科学家< /p>


们推测冬眠最终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基因控制的。


然而,


人们却一直没有发现这


种遗传基因。


直到最近,


日本科学家发现,


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的血液中存在


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HP



HP


只能在冬眠动物身上找到,并与冬眠同步出现。这表


明,


HP


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人类身上也能找到类似 冬眠的现象


吗?人类也可能冬眠吗?答案是肯定的。


人在睡眠时 也有体温降低、


心跳放慢的


现象,


这在 性质上与冬眠相似。


而身体硕大的熊的冬眠,


为实现人类的冬眠 提供


了可能。如果以


HP


为线索,也许 能重新认识熊的冬眠。一旦控制熊冬眠的遗传


基因得以破译,


人 的冬眠就不是不可能了。


这样,


人类就能把自身的代谢控制到< /p>


最低极限,从而有利于癌症等疾病的长期治疗、未来的宇宙旅行等。





17


.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


不正确


的一 项是





A


.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某些哺乳动物在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从而具备


了冬眠的功能。





B


.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