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余年寄山水
626次浏览
2021年02月19日 15: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xxx日本)


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


康而斗争!

< br>



1951



6



6


日《人民日报》社论)




语言的使用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 活的重要条件,是每人每天所离不了的。


学习把语言用得正确,


对于我们的思想的精确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都有极重


要的意 义。


很可惜,


我们还有许多同志不注意这个问题,


在他们所用的语言中有


许多含糊和混乱的地方,


这是 必须纠正的。


为了帮助同志们纠正语言文字中的缺


点,我们决定 从今天起连载吕叔湘、朱德熙两先生的关于语法修辞的长篇讲话,


希望读者注意。



我们的语言经历过多少千年的演变和考验,


一般地说来,


是丰富的,


精练的。


我国 历史上的文化和思想界的领导人物一贯地重视语言的选择和使用,


并且产生


过许多善于使用语言的巨匠如散文家孟子、庄子、荀子、司马迁、韩愈等,诗人


屈原、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关汉卿、


王实甫等,


小说家《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


《三国志演义》作者罗贯中、


《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


《红楼梦》< /p>


作者曹雪芹等。


他们的著作是保存我国历代语言

< br>(严格地说,


是汉语)


的宝库,


特别是白话小说,


现在仍旧在人民群众中保持着深刻的影响。


我 国现代


语言保存了我国语言所固有的优点,


又从国外吸收了必要 的新的语汇成分和语法


成分。


因此我国现代语言是比古代语言更 为严密、


更富于表现力了。


毛泽东同志


和鲁迅先生,是使用这种活泼、丰富、优美的语言的模范。在他们的著作中,表


现了我国 现代语言的最熟练和最精确的用法,


并给了我们在语言方面许多重要的

< br>指示。


我们应当努力学习毛泽东同志和鲁迅先生,


继续发 扬我国语言的光辉传统。



但是,


如果 根据毛泽东同志和鲁迅先生关于语言问题的指示来检查目前的报


纸、

杂志、


书籍上的文字以及党和政府机关的文件,


就可以发现 我们在语言方面


存在着许多不能容忍的混乱状况。


< p>
先拿词汇来说。


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


“语言这东 西,


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


非下苦工不可。

第一,


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人民的词汇是很丰富的,< /p>


生动活


泼的,


表现实际生活的。


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


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

< br>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


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


像瘪三一样,


瘦得难看,


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 和健康而斗争!




1951



6



6


日《人民日报》社论)




1


不像一个健康的人。


第二,


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


我们不是硬

< br>搬或滥用外国语言,是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于我们适用的东西。„„。



第三,


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



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 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


当然我们坚决反


对去用 已经死了的语汇和典故,


这是确定了的,


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东 西还是应


该继承。



(见《反对党八股 》一文)鲁迅先生的文字,正是实现了毛泽东同志这


些原则的模范。

鲁迅先生曾经特别指出要反对


“生造除自己之外,


谁也不懂 的形


容词之类。


”对于毛泽东同志和鲁迅先生的这些指示,很多 人没有认真执行,甚


至根本没有记在心上。


他们不但不加选择地 滥用文言、


土语和外来语,


而且故意


“ 创造”


一些仅仅一个小圈子里面的人才能懂得的词。


他们对于任 何两个字以上


的名称都任意加以不适当的省略。


直到最近,


我们还可以从地方机关的文件中看


到“保反委员会”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



“抗 援运动”


(抗美援朝运动)



“建网工 作”


(建立宣传网工作)等等新造的略语,以及“美


帝”


(美帝国主义)



“双减”

< br>(减租减息)



“生救”


(生产 救灾)



“匪特”


(土匪特

< p>
务)


等等老牌的略语。


这种混乱现象大部分发生在 报纸杂志的文章和党组织及政


府机关的文件上,并且被这些文章和文件所推广,以致滥用 省略成为通病。



更严重的是文理不通。


毛泽东同志和鲁迅先生都是精于造句的大师。


他们所


写下的每 一句话都有千锤百炼、


一字不易的特点。


毛泽东同志痛恨文理不 通的现


象,因为文法或语法,正如斯大林所说:


“是人类思维长 期抽象化工作的成果,


是人类思维所得巨大成功的指标。




修辞和逻辑,


也有同样的性质。


只有学会语


法、


修辞和逻辑,

< br>才能使思想成为有条理的和可以理解的东西。


但是我们还只有

很少的人注意到这个方面。


我们的学校无论小学、


中学或大 学都没有正式的、



容完备的语法课程。


我们的干部无论从学校出身的或从工农出身的,


都很少受过


严 格的语文训练。


他们常常在正式的文字里,


省略了不能省略的主 语、


谓语、



语,

使句子的意思不明确。


他们常常使用组织错误的和不合理的句子。

< br>有些有着


这种错误的句子甚至还出现在发行量很大的报纸和杂志上。


下面的例子是随便从


报纸上摘引来的:


< p>
“我们非要


加紧抗美援朝才能保家卫国不可


(五月 五日重庆



《新华日报》


..


..


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1951


< p>
6



6


日《人民日报》社 论)




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