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荒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22
分)
(注意:在
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彩色的荒漠
从库尔勒出城不久,
车子就离开国道,
进入石油公路。
新修的石油公路,
像一支黑亮的箭镞,
直直地
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
东送
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
的
穹窿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
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我们来到这里时,
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这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
< br>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
/p>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
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
子
向前,
茂密的树林,
渐次变得稀疏。
树的脚下,
已经薄薄厚厚的铺上一片黄沙。
独立的树木,
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
,折断了树枝,剥开
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
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
意志和信念。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
也喜欢胡杨树,
曾经为了保护
26
棵胡杨,
他们
7<
/p>
次挪动井位,
多花费了
200
万元人民币。
渐
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
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
挤在道路的两边。
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
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笔直的道路随
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可以达
到
60
℃
—70
℃。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
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
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
路基,让这路像与生俱来地生长在沙漠中一
样。
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
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
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
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
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
,让人顿时抖落了长途奔驰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
些建筑,
那一瞬,
脑海突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
看到了
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
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
是幻觉?
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
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
色。
< br>红帽、
红衣、
红裤,
有如朝霞,
有如春花。
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
照
耀着这一片沙漠。
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
凉的人生。这话被写
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
更是诺言。
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
气东送工程的起点
——
克拉
2
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
同,这里是犬牙交
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
石油工人硬是在
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
输气管道,<
/p>
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
那一刻,
< br>真有点让人激动。
它们翻山越岭,
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
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
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
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
你们遥远而又亲近
的地方。
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
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
14.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
< br>?
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
分
)
答:第一问:
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
;
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
第二问:
①为表现石油工人
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
;
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
建
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
;
③先抑后扬,
激发读者兴趣。
解析:
(
一
)
第一问筛选整合信
息,答题策略:■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
论述文
,
论题、论点
(
分
论点
)
是主要信息
,
p>
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
;
说明文
,
说明的对象、
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
(
特
点
)
是主要信息
,
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
研究段与段之
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
一
;
相属关系取其属
;
相并关系取其和
;
主次关系
(
偏正关系
)
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
(1)
采用摘句法
:
抓各段的中心句
(
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
),
进行压缩
;
(2)
采用合并法
: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
(3)
采用提炼法
: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
,
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
把握其内容的重点
,
选择主
要内容
;
(
二
)
p>
第二问考查行文思路结构,
注意,
把内容和
结构上的作用结合回答,
解题提示:
答用意
可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为表达某种意思
;
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
;
艺术手法<
/p>
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
15.(4
分
)
(1)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
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答:恶劣
环境中的胡杨树,仿佛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2)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