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绝世美人儿
765次浏览
2021年02月19日 17: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2020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古典诗词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景立华






我们国家是诗的国度,


古典诗歌更以 其深邃的意境之美深入读者的灵魂。


新闻标题利用


仿拟,


巧妙融入诗词名句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目光,


撼动读者的心灵。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


《与元九书》中说:


“感 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中国老一代

著名报人邵飘萍曾说:


“新闻的灵魂应冷静活跃于理智之世界,而耕耘于世人感情之 田亩”



他们所说的感动人心的宣传效果,

不正是报纸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时所孜孜以求的吗?而把


古典诗歌的意境融入标题更 可达到语言简洁,画龙点睛,扣人心弦的效果。





请看


1958



3



16


日《人民日报》的一则标题:





车辚辚马萧萧凯歌贯云霄(引题)





最可爱的人回来了(主题)





读罢此题,


一种豪情从心底油然而生!


让人不得不佩服,


人民日报编辑为 报道中国人民


志愿军从朝鲜凯旋归国的新闻,


制作了一个多么出 色的标题!


她引用了杜甫的名篇


《兵车行》

里的首句:


“车辚辚,马萧萧„„”短短的6个字就把中国人民志愿军威风凛凛胜利 归来的


情景烘托出来了,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感染力强,让人读后击节赞叹!





比如:






知否,知否,绿消红瘦(主题)





连阴绵雨使杭州名花展上部分花卉受损(副题)






199 9



3



11


日《钱江晓报》







该报道 主标题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仿用了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如梦令》


中的


“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样仿写既切合新闻的内容,


又将娇花淋雨后的可怜之态现于笔 端。


这样一来,


使得标题显得更加灵动,


既契合文意,


又颇具新意。这就是将仿拟这种修辞方法


巧妙运 用,仿写古诗词名句佳句,利用古典文学中的情景交融之法,为标题营造意境之美。





比如: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浊浪令人心忧





(2002



2



4


日《楚天都市报》

< p>
)




很明显,


这是一则关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环保新闻。


作者引用诗词,


使读者眼前慢慢


地拉出一幅有关长江的画面,壮阔、雄伟、无边无际,遗 憾的是长江之水却已浊浪一片,浑


黄无比,这就给读者造成一种巨大的心理反差。


“滚滚长江”


,意境壮美


< br>;浊浪阵阵,心忧


万千!再一个“东逝”


,不免感慨古今 变化之大,对比何其强烈,由此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心


理共鸣。





比如:






垃圾山,垃圾山,害得居民苦不堪,不知几时搬?






臭水流,臭水流,流到大街小巷头,行人个个愁!







2001



2


月< /p>


21


日《长江日报》


< br>




该标题是仿照白居易《长 相思》的诗句“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


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 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仿拟的运用让读者形象地感知当地


居民受垃圾无人治理危害之重,


使得这则标题更加形象生动。


同 时,反复与押韵的使用,使


人读来琅琅上口,也为标题增添了活泼的气氛。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钱塘活水来(主题)





今日西湖一天可得活水十万吨(副题)






198 1



5



9< /p>


日《光明日报》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