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第八篇《礼治秩序》导读学案+练习题
-
《乡土中国》第八篇《礼治秩序》导读学案
+
练
习题
一、根据原文,写出你对以下概念的理解:
1.
统治:
2.
法治:
3.
人治:
4.
礼治:
5.
礼:
6.
传统:
二、根据原文,完成下面
7
-
9
题。
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
际,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
B.
礼
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醋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合式的。
C.
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
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D.
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8.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
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
B.
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C.
文章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礼不是靠外在
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
D.
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法。
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靠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
即便“无法”也并不意味着无序。
B.
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要按照传统去做,生活就有可能过得安稳;反之就可能受挫。
< br>
1
C.
礼因为缺乏变化,只能在乡土社会发挥作用,而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其效力无从发挥。
D.
如果人们在教养中养成了对礼的敬畏感,就
不会出现不好、不对,不合、不成的现象。
三、请完成《礼治
秩序》
“阅读导引”及“思考与探究”中的所有问题,并认真核对答案、修改。
参考答案:
一、根据原文,写出你对以下概念的理解:
< br>1.
统治:是指“社会秩序的维持”
。
< br>
2.
法治: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
的。是“人依法而治”
。
3.
人治:是指有权力的人凭借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
4.
礼治: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约束”
、通过教化养成个人敬畏感而“主动地服于成规”
。
5.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6.
传统:是社会所积累的经验。
<
/p>
二、根据原文,完成下面
7
-
9
题。
【答案】
7B.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
“
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
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或者
“
正确的一项
”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
< br>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 /p>
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8D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
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
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D
项
“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
论证法
”
错,不是很多处。
9C.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
< br>题干的表述一般为
“
对文章有关内容
的表述,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或者
“
正确的一项
”
< br>,
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
答<
/p>
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
C
项强加因果,原文说
“
因为礼是
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
是乡土社会的特
色
”
。
三、
“阅读导引”问题答案:
1.P99
阅读导引①作者为什么认为“人治”和“法治”相对称的说
法并不很清楚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