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教学案例
-
《认识钟表》教案案例
教案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
册第
92
——
93
页《认识钟表》。
课前思考
<
/p>
在第一学段中,《标准》对钟表的要求是:能认识钟表,了解
24
时记时
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对于这个教
案任务,教材是分
别安排在一、二年级完成。在一年级,主要是认识钟表的基本知识,能
够认
识整时及半时的记时法。在二年级,主要是认识
24
时的记时法,形成完整的
钟表知识。材通过“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
图,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
数学,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体现了新教材为学生
提供现实、有
趣、富有挑战性的素材,为学生提供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知识的学
习过程中,渗透数学的思维。因此,在教案中,应贯彻下面四个思路。一年
级的孩子,生活在条件优越,节奏日益紧凑的环境中,有朦胧的时间观念及
钟
表知识,在钟表的认识上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这种经验仅是对钟表
完整知识的肤浅
认识。而且,还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另外,学生从踏入
学校大门的一刻,便进入了一
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情感品质、学习
习惯都应该得到良好的熏陶和发展,尤其是
在课堂的文化知识学习中,锻炼
和发展情感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刚踏入学校
大门的一年级的学
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开端。为此,在教案中,我力争找准学生的最近
发展
区,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创设多层次的,操作性强的体验活动去调动学
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教案目标的有效达成。
课堂写真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看屏幕,猜谜语。
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
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三个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实物钟挂在黑板
上。
师:同学们,黑板上的实物你们认识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生:台钟、闹钟、挂钟,这些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2
、导入:这些钟虽然大小不一,形状不同,但作用都
是用来帮助人们掌
握时间的,它的作用可大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猜谜语游戏,创设出富有趣
味、
引人入胜的情景,自然地引出“钟表”;通过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验,归纳钟
表的大小、形状和作用,使学生初步认识钟表的外形、作用。达到
激发学生
兴趣,促进学生自觉地参与教案的全过程。)
二、演示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实物观察,认识钟面。
出示钟面,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概括有关钟面的知识。
<
/p>
(
1
)分组讨论。
请小朋友们观察黑板上的钟面或自己的小闹钟,仔细观察后向小组的同
学介绍,看谁的眼睛最明亮,谁的口齿最伶俐,将你所知道的、看到的、想
到
的说一说。
(
2
)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师生共同交流,在合作交流中促进
学生知识的内化。(教师要把握知识
掌握的深度,引导学生观察出数字排列的有序性、数
字分布的均匀性、指针
行走方向的一致性,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对称、有序地观察
钟面)。
(
3
)引导学生概括。
钟面上有时针、分针、
< br>12
个数字,这
12
个数字是按
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
排列的。(课件同步显示时针、分针、
12
个数字以及时针、分针行走的方
向)。
学生概括教师板书:数字——
1
、
p>
2
、
3
…
12
时针——
(
短、粗
)
分针——
(
长、细
)
(
4
)知识的深化。
想一想、说一说:(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l
钟面上的数字
1
< br>、
2
、…
12
< br>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