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诸葛亮专练试卷

余年寄山水
708次浏览
2021年02月19日 17: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建材行业分析)


诸葛亮专练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 亮早孤,从父


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


..

< p>
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


刘表有旧,往依之。




时先主屯新野,闻亮名,凡三往,乃见 。曹公来征,先主率其众南行,为曹公所追


破。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 于孙将军。”时权拥军观望成败,亮说权


曰:“将军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

< p>
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


..

北面而事之!”权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且北方之


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


规同 力破操军必矣。


”权即遣周瑜等水军三万,


随亮诣先主,


并力拒曹。


曹公败于赤壁,


引军归邺。



建兴六年春,亮身率诸军攻祁山。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 使马谡督诸军


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大为张郃所破。亮还汉中,戮谡以谢众 。上疏曰:


“臣以弱才,不能训章明法,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 知人,恤


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其年八 月,


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


景耀六年秋,魏征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


樵采。



初,亮自表

< br>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若臣



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



1


A




且北方 之人


/


不习水战


/

又荆州之民


/


附操者逼兵势耳


/< /p>


非心服也


/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

< p>
统兵数万


/


与豫州协规同力


/


破操军必矣



B




且北方 之人


/


不习水战


/

又荆州之民附操者


/


逼兵势耳


/< /p>


非心服也


/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

< p>
统兵数万


/


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


/


必矣



C




且北方 之人


/


不习水战


/

又荆州之民附操者


/


逼兵势耳


/< /p>


非心服也


/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

< p>
统兵数万


/


与豫州协规同力


/


破操军必矣



D




且北方 之人


/


不习水战


/

又荆州之民附操者


/


逼兵势耳


/< /p>


非心服也


/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

< p>
统兵


/


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


/


破操军必矣



2

< br>.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从 父,即叔父。在古代,以“从”称堂房亲属,意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


< p>
B


.牧,指州郡长官。文中刘备曾被封为豫州牧,所以孙权称刘备为刘豫州 。



C


.中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 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后泛指中原地区。



D


.表,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以抒发至诚之情为主,一般不用于陈述事情。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3



)


A




诸葛亮 明于时局,有雄辩之才。在向孙权求救时,他先激将孙权,再深入分析敌我


双方形势,最 终劝动孙权放弃观望,合力抗曹。



B




诸葛亮 公正无私,不回避错误。街亭战败之后,诸葛亮主动承担过失,认为是自己


任人无方,虑 事不周所致,上疏请求自贬三等。




2


C



< /p>


诸葛亮才能出众,赢得对手敬重。他去世之后,司马懿巡行其营垒处所,对他赞叹


有加;钟会征蜀,命令士兵不得在他坟墓左右放牧打柴。



D




诸葛亮 廉洁自律,不谋求财利。诸葛亮上表说有八百株桑树,十五顷田地,可以养


活家人,此外 不谋求多余财物,在他去世后,果真如此。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p>


)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2


)谡违亮节度,大为张郃所破。亮还汉中,戮谡以谢众 。



【分析】(


1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 时的积累与识记。




3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 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 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


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 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 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

< br>1


)根据句意断句。“荆州之民附操者”为定语后置句,“者”后断句,排



A


.“数万”是“兵”的数量,要连在一起 ,排除


D


.“必矣”修饰“破曹军”,要


连在一起,排除


B


.故选


C


.译文:而且,北方地区的人,不善于进行水战。另外,荆


州地区的民众 归附曹操,只是在他军队的威逼之下,并不是心悦诚服。如今,将军如能


命令猛将统领数 万大军,与刘备齐心协力,一定能打败曹军。




2



D


< br>“一般不用于陈述事情”错误,


“表”一般用于陈说忠心和愿望,要陈述事情。< /p>




3



B


.“公正无私,不回避错误”分析错误。斩马谡不能理解为“公正无 私”。




4


)①“当”,抵抗;“案兵束甲”,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北面”指北面称臣。


译文: (您)如果不能抵抗,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或:解除武装),北面称


臣侍奉他 呢!



②“节度”,约束管理;“为……所”表被动,被;“谢 ”,谢罪。译文:向马谡违背



3


诸 葛亮的约束管理,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回到汉中,斩杀马谡来向三军谢罪。




答案:




1



C



2



D



3



B < /p>



4


)①(您)如果不能抵抗,为什么不 放下武器、捆起铠甲(或:解除武装),北面


称臣侍奉他呢!



②马谡违背诸葛亮的约束管理,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回到汉中,斩杀马谡来向三军< /p>


谢罪。



【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 的方法


--


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

< p>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 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


初步明确“什 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


即可,因为高考 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


各 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


课内 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


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 英雄之不幸也。夫众


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 人无间言。权倡人


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 无小帝者之政也


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 ,信其为伊、


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 论孔子之仕


鲁与自比老、彭哉


!


甚者至 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


信之耶


?


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


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