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中普遍存在的历史错误总结

温柔似野鬼°
797次浏览
2021年02月19日 17: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justforyou)


1.


奉天承运



“奉天 承运皇帝诏曰”


这是古装剧里太监宣读圣旨必然的开头,


相信大 家都耳熟能详。


现在


的古装剧甭管哪朝哪代都是这样的开头,其 实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只有明清两朝是这样的。


奉天指的是尊奉天命,承运指的是继承” 五德“(也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运行。所


以奉天承运意为君权神授,君权是上天 赐予的。在唐朝一般诏书的开头“门下”二字,而元


朝汉文诏书的开头一般为“上天眷命 皇帝圣旨”。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圣旨开头为八个字,圣旨开 头“奉天承运皇帝“六字是连续的,其余的


两个字根据圣旨的内容和诏告对象的不同可分 为三种,分别为诏曰,制曰和敕曰。“诏曰”


是诏告天下的意思,凡重大政事须告知天下 臣民的,均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制


曰”是皇帝表达 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


“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


姓。



“敕曰”有告诫的意思,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 爵时均会使用敕曰,意为告诫官员要勤


于政务,勿贪图享乐,要忠于朝廷,勿结党私营, 危害朝廷。



参考史料:


< p>
1.


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


卷二:


“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曰奉天殿,


门名亦如之。


„„太祖


‘奉


天’


二 字实千古独见,


万世不可易,


以故祖训中云:

< br>皇帝所执大圭,


上镂


‘奉天法祖’


四字,


遇亲王尊行者,必手秉此圭,始受其拜。以至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 皇帝’。



2.


毕諴之父赠承德郎翰林 院学士,母葛氏封恭人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易曰:

< p>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未有躬自累善,而其后不振者也。朕岂吝于褒贶哉。尔毕


矩乃翰林学士,毕諴之父,其性之义,其行之良,允文允武,四方之纲,庆延乃子,翰墨奇


香,甚悼尔之,弗躬者也。是宜褒编,以彰潜德。兹特赠尔:承德郎,翰林院学士。尔灵不

< p>
昧,其尚知荣。



敕曰:德之在人,亲者父母均也 。故朝廷追锡之典并逮之,尔翰林院学士毕諴之母葛氏,孝


敬勤俭,贞静淑懿,笃生哲嗣


,


克举其官。兹特赠尔为恭人,九原有知


,


钦承无数。



敕命



大中四年五月二十八日之宝




2.


臣妾



现 在的古装剧中皇后和妃嫔均对皇帝自称臣妾,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


臣妾的本意为天下的男


女,特指低贱的男女。一般情形下皇后和妃嫔对皇帝的自称为妾 ,妾身,贱妾,小妾等。很


少有自称臣妾的,目前只在《明史》一部正史中发现皇后称臣 妾的记载,另外在《四朝闻见


录》中也发现了妃子自称臣妾的记载。


史料参考:



1.


《尚书传》:“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



2.


《明史》卷五四



志第三



礼志八



嘉礼二



册皇后仪册妃嫔仪附条



< p>
“古者立后无册命礼。至汉灵帝立宋美人为皇后,始御殿,命太尉持节,奉玺绶,读册。皇


后北面称臣妾,跪受。其后沿为定制,而仪文代各不同。明仪注大抵参唐、宋之制而用之,


太祖初,定制。”



3.

《四朝闻见录》:大姐姐远处北方,臣妾缺于定省„„臣妾诚梦不到此。这是宋高宗对当

时还是德妃的宪圣慈烈皇后吴氏说等韦太后回来就册封她为皇后时吴氏的回答。



3.


大人



称呼当官的为大人,


源于清代,


源于满清政府对于汉人思想的奴 性控制。


所以现在的编剧给


我感觉都太缺乏历史常识了,不管哪 一年代的古装戏,全称大人,不知道误导了多少观众。


大人前面一般会加上姓,比如刘大 人,但是现在的编剧都称呼和珅为和大人,这就不对了,


和珅姓和吗?不是,他姓钮钴禄 ,和珅是他的名字,所以按照汉人的叫法可叫钮大人。



4.


总兵



总 兵这一官职源于明朝,现在的《隋唐演义》和《封神演义》这种官职居然满天飞,确实是


误导了不少无知少年。


总兵简单而言就是边防军的统领。


总兵一 职在明初还是无品级的,



到了明末就成了军队的领袖,


高级将领,


相当于现在军区的司令。


总兵到了 清朝官阶为正二


品,归巡抚提督统辖。



5.


包拯



影 视剧中的包拯包青天杀人前居然不需要奏报皇帝核准,


这简直是逗死我了,


宋朝的死刑复


核复奏制度哪里去了?他包青天杀人不用皇帝批准,

< p>
这就和杀人犯杀人没有差别。


那还要皇


帝干嘛?他 包青天是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干脆篡位自立为皇帝好了。



所 谓死刑复核复奏制度就是在地方官判决一个犯人死刑后,


要上奏给中央,


宋朝是上奏给刑


部,


刑部审查后交由皇帝批准,


皇帝批准后方可执行,


一般都在皇帝批准后三日内执行。



个制度始于北魏太武帝,


隋朝和唐初是实行三复奏 ,


而唐太宗李世民害怕枉杀人命,


还一度


实行五复奏制度,


后来改为地方三复奏,


中央五复奏。


所谓三复奏就是指前后向皇帝上奏三


次,


五复 奏同理,


皇帝均要同意,


方可杀人,


而 且明确规定皇帝同样执行死刑三日后必须执


行。


如果说在复奏没 有批准的情形下,


或者批准后不是在三天后执行,


则执行死刑的 官吏要


获罪。


历朝历代的复奏次数不一样,

但是上诉执行死刑的规定是一样的。


包拯没经过皇帝批


准就 杀人,是要获罪的。



6.


奴才和奴婢


现在的影视剧不管是哪朝太监都对皇帝和后妃们自称奴才,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


宦官自称奴


才始于明代。


清朝的满臣和入了 旗的汉臣也自称奴才,


没入旗的汉臣只能自称臣。


这事实上


这是清廷的一种民族歧视,


因为臣比奴才地位更低。


而且清朝的女官(即高级宫女)


也是自


称奴才。



现在的影视剧宫女们对皇帝和后妃都自称奴婢,

这也是不对的。


奴婢的本意为奴隶,


男称奴,


女称婢,


奴婢是没有自由的。


倒是在元朝的戏剧中有 发现宦官自称奴婢的,


所以可以知晓宦


官有自称奴婢的。



7.


夜市



现在不少影视剧在唐朝出现了夜市的剧情,


夜市,

一般认为起源于北宋东京,


在两宋时期夜


市发达,而且商品 玲琅满目,有娱乐场所,有饮食服务,有各种各样的商业服务。但是在唐


朝除了上元节这 一天,


夜市开放,


男女们都跑到了街上去看花灯,去尽情玩乐,


这天也是有


情男女最开心在一起的一天,


因此也说法认为中国的情人节是上元节。


有人曾经拿出王建的


《夜看扬州市》


来证明唐朝有夜市,


今天我要给予反驳,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夜市千灯照碧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