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1卷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word解析版)
-
林宏超
-
编辑
绝密★启用前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
1
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 br>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p>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治沟造地是陕西
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
复、
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
展(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
增加耕地面积
B.
防治水土流失
C.
改善人居环境
D.
提高作物产量
2.
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
优化农业结构
B.
方便田间耕作
C.
健全公共服务
D.
提高耕地肥力
3.
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
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
规划建筑物为高层(
7
层以上)和多层(
7
层或以下)
。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
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林宏超
-
编辑
4.
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
II
的是(
)
A
①
5.
相
对居住片区
II
,居住片区
I
的建筑布局宜(
)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
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
A.
春季盛行风
B.
夏季盛行风
C.
秋季盛行风
D.
冬季盛行风
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B. ②
C. ③
D.
④
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
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
7.
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p>
)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人工岛
< br>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
A.
取水难度大
B.
开采周期长
C.
水质较差
D.
储量较少
林宏超
-
编辑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
才结实(种
子)
。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
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
20
世纪
< br>90
年代以
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
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
70~80
米,但近年趋于稳定
。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
幼树
C.
老树
B.
中龄结实树
D.
各树龄组混生
10
推测
2
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
林带(
)
A.
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C.
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B.
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D.
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11.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
原因可能是(
)
A.
降水稳定
B.
水土流失量稳定
D.
岳桦结实线稳定
C.
土壤肥力稳定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
47
题为
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35
分。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葡萄喜光,耐旱。下图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
/p>
52°N
附近,
气候湿润。
.
(
< br>1
)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
降水特点
。
(
2
)指
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
(
3
)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
坡垄
理由。
林宏超
-
编辑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
p>
500
米左右的玄
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
700
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
900
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
构成台地、平顶
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
1
)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
的变化。
(
2
)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
3
)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
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14.
[
地理——选修
3
:旅游地理
]
景泰蓝制作是北京市地方传统技艺,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北京市某企业依托其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景泰蓝制作技艺互动体验中心以及工
厂店,在夏秋季节每周五、周六
17
时至
22
时,
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吸引众多的市民
与游客前来观光和互动。
简述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的旅游价值。
15.
[
地
理——选修
6
:环境保护
]
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向退化的有害动物
而
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
越好,生态系统抗
退化能力越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
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
系。
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
兔的策略。
林宏超
-
编辑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
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
复、生态建
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
展(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
增加耕地面积
B.
防治水土流失
C.
改善人居环境
D.
提高作物产量
2.
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
优化农业结构
B.
方便田间耕作
C.
健全公共服务
D.
提高耕地肥力
3.
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
1. C
2. B
3.
C
【解答】
【
1
题详解】
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
为一体的“田水
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说明治沟造地出来关注耕地面积、水土流失和作
物产量,还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
境。所以选
C
< br>。
【
2
题详解】
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丘陵沟壑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田间
耕作条件差,如
多坡、地形起伏大、灌溉条件差、机械化条件差等。优化农业结构、健全
公共服务不属于改善当地的生产
林宏超
-
编辑
条件,方便田间耕作是改善生产条件的主要体现,提高
耕地肥力不是生产条件改善的主要体现。所以选
B
。
【
3
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但生态环
境脆弱,需要易
地移民搬迁,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
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
选
C
。
【点评】该题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利用整理和
规划。城乡规划中乡村规划越来越得到国家
的重视,这道试题的命题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要求。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
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
规划建筑物为高层(
7
层以上)和多层(
7
层或以
下)
。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
出入
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
II
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相对居住片区
II
,居住片区
I
的建筑布
局宜(
)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
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
A.
春季盛行风
B.
夏季盛行风
C.
秋季盛行风
D.
冬季盛行风
【答案】
4. B
5. A
6.
D
【解答】
【
4
题详解】
居住片区Ⅱ位于该居住小区的西南方向,考虑到该地盛行风向是夏季西南风和冬季东北风
,居住片区Ⅱ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