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
-
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
(
2016
-2020
年)
一、背景
包虫病、肝吸虫病、黑热病、钩虫
病等是严重危害人民
身体健康、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寄生虫病。包虫病主要
流行于我国西部农牧区的
350
个县,受威胁人
口约
5000
万,
高原地区人群包虫病
平均患病率为
1.20%
,局部高达
1
2%
以
上。其中,泡型包虫病如未经及时治疗
< br>,10
年病死率达
90%
以上,
被称为
“
虫癌
”
。包虫病属于人畜共患病,还严重影响
畜牧业发展。肝吸虫病是胆管癌的明确致癌因素
,主要流行
于黑龙江、辽宁、广东、广西等省份,局部地区感染率高达
< br>50%
以上。黑热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主要流行于四川、甘
肃、
新疆部分地区,
近年来时有局部暴发。
钩虫病可致贫血,
严重感染儿童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在我国广泛分布。
近年来,我
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
进展。
2006
p>
年以来,原卫生部印发了《
2006-2015
年全国重
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国家卫生计生委等
14<
/p>
个部门印发
了《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
2
010-2015
年)》,中央财政通
过转移支付安排了专项防
治经费,各地加大了防治力度,组
织实施了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开
展了
包虫病人群筛查和患者治疗,在重点地区实施了肝吸虫病、
钩虫病等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基本摸清包虫病等
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程度和范围
,大批患者得到及时发现和有
效治疗,疫情得到不同程度下降。
当前,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
还存在许多困难和挑
战。一是疫情仍然较重,局部地区感染率高。包虫病、肝吸
虫病、钩虫病患者数量居全球前列,高原地区的包虫病人群
患病率是其他
地区的近
10
倍。二是传播环节复杂。包虫病
< br>的传染源是犬、狼、狐狸等动物,中间宿主包括家畜以及鼠
类等小型哺乳动物。肝
吸虫病除了人以外,猫、犬、鼠类等
都可以作为传染源。人群和家畜的流动也为包虫病等
重点寄
生虫病防治带来新的挑战。三是不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依然存在。
部分流行区的畜牧生产、
水产养殖方式比较落后,
家畜屠宰、人畜粪便管理仍是薄弱环节,群众生食或半生食
鱼类
、螺类和肉类的行为短时间难以改变。四是基层防治能
力不足。包虫病防治工作起步晚,
防治机构基础条件差,专
业技术人员匮乏。
为有效控制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
流行,保障人民群众
身体健康,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推进健康中国
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二、指导思想
围绕
20
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推进健
康中国建设,以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p>
五大发展
理念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建立健全
包
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
治
结合的工作策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落实各项防
治措施,有效控制包虫病等重点
寄生虫病流行。
三、目标与指标
(一)总目标。
到
202
0
年底,建立完善重点寄生虫病监测体系,基本
控制包虫病流行
,降低肝吸虫病等寄生虫病感染率。
(二)具体目标和主要工作指标。
1.
包虫病防治。
具体目标:到
2020
年,
70%
以上的流行县
人群包虫病患
病率控制在
1%
以下,家
犬感染率控制在
5%
以下。
主要工作指标:
< br>到
2020
年,
2
岁以下家畜患病率控制在
8%
以下,患者管理率、监
测点任务完成率、中小学生包虫病
核心防治知识知晓率、专业人员技能合格率均达到
p>
90%
,犬
登记管理率达到
85%
,家犬驱虫覆盖率达到
80%
< br>,流行区定
居点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
95%
。
2.
肝吸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
具体目标:到
2020
年,低流行区继续维持较低感染水
平,其他流行区
肝吸虫和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在
2015
年基础
< br>上分别下降
30%
、
20%
p>
以上;
减轻黑热病等其他寄生虫病危害。
主要工作指标:基本建立重点寄生
虫病监测体系;重点
防治省份分别建立
1-2
< br>个试点;中小学生肝吸虫病等寄生虫
病核心防治知识知晓率、专业人员技能合格率
、安全饮水覆
盖率达到
95%
,农村卫
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85%
;肝吸虫病、
土源性线虫病重点人群药物驱虫覆盖率达到
80%
。
四、策略和措施
(一)实施包虫病综合防治。
采取<
/p>
“
以控制传染源为主、
中间宿主防控与病
人查治相结合
”
的综合防治策略。
1.
加大
传染源控制力度。完善家犬登记管理,按户建立
家犬驱虫登记卡。全面推行家犬拴养,因
地制宜实施限养,
对母犬进行绝育试点。控制并减少无主犬数量,对无主犬进
行集中收养,鼓励僧尼、农牧民等领养无主犬并拴养。根据
当地实际情况定
期开展犬驱虫,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和配合犬
驱虫工作,定期投喂犬驱虫药,并在无主犬聚
集的场所或经
常出没的区域投放驱虫药饵。做好犬粪深埋、焚烧等无害化
处理。
2.
开展病人查治和救助工作。按照相关技术方案要求,
开展包虫病人群筛查,对患者给予药物或手术治疗,加强患
者随访,规范患者管理,
完善包虫病管理信息系统。对符合
救助条件的包虫病患者及其家庭开展医疗救助和生活救
助。
3.
加强家畜屠宰管理和免疫。逐步实行牲畜定点屠宰,
加强对
屠宰场(点)屠宰家畜的检验检疫,做好病变脏器的
无害化处理。加强对分散宰杀牲畜内
脏的管理,不要随意丢
弃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牲畜内脏。引导农牧民用牲畜内脏喂犬
时应予煮熟,废弃的牲畜内脏应予深埋。加强对调运动物及
其产品检疫
监管。加强家畜免疫,每年对当年新生存栏家畜
进行接种。
4.
控制
鼠类密度。在牧民定居点及乡村周边环境实施灭
鼠(包括鼠兔),降低泡型包虫病的传播
风险。
5.
提供安全饮用水。开展供水工程建设,保障定居点农
牧民
的饮用水安全。在居住分散地区设立集中供水点,有条
件的地区供水到户。建立水质监测
检测体系,对供水水质进
行卫生监测。
6.
开展
防治试点。实施包虫病防治试点,通过试点探索
藏区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经验,发挥示范
效应。
(二)积极开展肝吸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采
取
p>
“
以健康教育为先导、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
/p>
”
的综合防治策略,
实施改水、改厕、改
善环境、改善行为和药物驱虫等综合防
治措施。进一步开展肝吸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人群
感染情况
调查,查明人群感染现状。对有生食或半生食鱼类、肉类、
螺类和有赤足下田耕作等习惯的重点人群进行驱虫。大力推
进农村改水、改厕、改善
环境和安全养殖等工作,加强人、
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喂
鱼和
施肥。在重点防治省份建立肝吸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工
作试点。
在黑热病流行区,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提高诊
治能力,及时发现、治疗患者
;推广使用药浸或长效蚊帐,
提倡安装纱门纱窗,减少人蛉接触;加强白蛉监测,传播季
节开展药物喷洒灭蛉;在犬源型流行区积极探索传染源控制
模式
。
(
三)大力开展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
网、移动客
户端等新媒体传播健康知识,开展内容丰富、形
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刊播包虫病等重
点寄生虫病防治知
识和工作信息,
创新健康教育的方式和载体,
普及防治知识,
增强群众防病意识。
加强包虫病流行区宗教人员、农牧
民、畜产品交易人员
的宣传与教育,采取培训、座谈等方式普及防治知识和防治
政策,招募僧尼志愿者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在农牧区设置
宣传标语牌、
户外广告牌等,开发和配备符合当地习俗和语
言的健康教育宣传包,引导农牧民养成良好
卫生习惯。定期
在屠宰人员中开展以不随意丢弃牲畜内脏、不用生鲜内脏喂
犬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
在肝吸虫病、钩虫病流行区,重点宣传和引导群众逐步
养成不生食或半生食鱼类、螺类和肉类的饮食习惯,不用未
经无害化处
理的粪便喂鱼和施肥。在生产生活中加强防护,
避免赤足下水下田,防止蚊虫叮咬。
p>
将包虫病、肝吸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纳入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