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职语文一轮复习测试题:古诗词鉴赏(R1)

别妄想泡我
512次浏览
2021年02月19日 19: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叱诧风云)


中职语文一轮复习测试题:古诗词鉴赏




13




阅读 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


分 )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




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飕



①:形容风声




1


)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 分析。



4


分)





2


) 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请结合“动”


“开”二


字分析颈联,说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


分)

< p>




14


、古诗文填空。


(每空


1


分 ,共


8


分)






可以无悔矣,



?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


《游


褒禅山记》








?萍水相逢, 尽是他乡之客。


(王勃《滕


王阁序》








。< /p>


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


(陶


渊明《归去来兮辞》







不知其可也。




其何以行之哉?


< br>《论


语》





13



(< /p>


1


)运用了拟人、借代的手法。



2


分)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


把秋风与自己比 作朋友似的分别和重逢。


诗中假托秋风的口气说,


< p>
年黄菊盛开时与你(指作者)分别,今年秋蝉鸣叫时我(秋风自指)


又回来 了。此联没有直接说是初秋、秋末,而是选择了两个最能表明


季节特征的事物:


“黄菊”与“秋蝉”


。听到蝉鸣的季节,用来代指秋

初。


(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2


分)< /p>




2


)颈联描 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着头,抖动拳曲的毛,大雕睁


开睡眼看万里青云。一“动”一“ 开”


,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



“盼”



1


分)



还从侧面显示出秋风给它们带来了虎虎生气。


< p>
1


分)


感情:抒发了诗人不服老,想为国立功和积 极进取的豪情。



2


分)



14




⑴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其孰能讥之乎



⑵关山难越



谁悲失路之人




⑶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⑷人而无信



大车无輗






14


、阅 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


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


)试指出“渺茫”一词所包含的两 层意思。



4


分)






2


) 诗歌的三、四句在传情达意上有何特点?(


4


分)





15


、诗文填空(


5

< br>题限选


4


题,共


8


分)




1



























爽,





《氓》





2













浩。





。< /p>



《涉江采芙蓉》




3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 p>
《短歌行》





4




,枉用相存。



,心念旧


恩。



《短歌行》





5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归园田居(其一)

< br>》





14




1




4


分)


“ 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


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 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


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一语双关,虚实结合。



< p>
2




4


分)


第三句故设一问,


造成转折之势,


为下句抒情作准备;


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 而意


无穷。末句则卒章显意,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15




1

< p>
)渐车帷裳











士贰其行




2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3


)慨当以慷











唯有杜康




4


)越陌度阡











契阔谈讌




5


)暧暧远人村









鸡鸣桑树颠





14


.阅 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8



)


沪杭车中




徐志摩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①此诗作 于


1923



10


30


日。发表于


1923


年《小说月报》第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