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征教案
-
《三角形的特征》教案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
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学
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
形的学习,
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
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
辨出三角形
,
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此基础上进行
的。
教材的编写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创设丰富多彩
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
识。
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
积极情感体验,
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
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 br>”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主要运
用活动教学形态,采取:
“观察←→讨论←→操作←→观察”的循环教学模式,让学
生展示个性、积极参与、主动
求知。这节课属于几何知识概念课,在设计中应
十分重视为学生提供足量的感性材料,<
/p>
每个概念都是让学生由感知——表象—
—抽象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课要把学
生的观察、
操作、
演示、<
/p>
归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让学生主动去发现、
< br>研究、
探索,为他们营造一个观察和操作的空间。
教学目标:
1
p>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
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高。
2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3<
/p>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4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三角形,
知道三角形的特性
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
会画三角形的
高。
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摸一摸,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图形朋友(边说边出示一个三角形)
师:
我把它装在一个袋子里,
袋子里除了三角形外还有其它图形,
你能又快
又准的把三角形
摸出来吗?能说说你是怎样做到的吗?
2.
< br>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从这么多图形中准确的找到三角形,在生活中你在
哪些地
方还见过三角形?看来你们对三角形并不陌生,
今天我们更深层的研究
< br>一下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二、动手操作,构建概念
1.
画一画,探索三角形的定义
p>
(
1
)师:你们会画三角形吗?现在就在练
习本上画一画吧。
(学生画三角形)
(
2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比、评价一下你们画的三角形。
讨论:什么样
的图形是三角形?
预设
1
: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p>
预设
2
: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
预设
3
:
由三条线段、三个角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2
……
(
3<
/p>
)师:同学们说了自己的想法,到底谁说的更准确呢?别着急,老师先请
< br>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
大家帮个忙,
判断老师邀请来的图形
朋友是不是三角形好吗?
(出示下面图形)
< br>形?哪些不是?请说明理由。
(
1
)
(
2
)
(
3
)
(
4
p>
)
(
5
)
(
4
)全班交流,说
说这些图形哪些是三角形,为什么?
学生汇报预设:图①不是,因为它有四条边。图②不是,因为有一条边弯
曲了,不是线
段;图③不是,因为没有封闭起来;图④不是,有一条线段多出
一部分了;图⑤是三角形
;
(
5
)师
: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呢?引导学生概括出三
角形的定义,教师板
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重点讨论理解
“三条线段”
< br>、
“围成”
。
2.
自学
课本,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师:
同桌互相指一指,
说一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并在自己画的
三角形
里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指名说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
3.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4.
介绍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p>
师: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
A
、
B
、
C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
三个顶点,这个
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
ABC
。让学生给自己画的三角形标上字母,起个名
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