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主题手抄报图画
-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图画
中国的
中秋节统合了神话、
传说和民间习俗等要素经过多个朝代
逐渐发
展形成,而且赏月、
祭月等习俗都呈现了由朝廷、贵族向普通
大
众普及的过程,
这也是中秋节在民间迅速流传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做中秋节手抄报让你更了解中秋节。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秋节主题手
抄报图画,希望大家喜欢。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参考图
(1)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参考图
(2)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参考图
(3)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参考图
(4)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参考图
(5)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参考图
(6)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的资料:中秋节的来源
农历八月十五日,
是我国传统的中秋
节,
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
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
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
处在秋季中间的
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
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
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
古往今来,
人们常用月圆、
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
/p>
客居他乡的游子,
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
的春风又
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第
1
页
共
4
页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
祭月赏月是
节日的重要习俗。
古代帝王
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
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
月重于祭月,
严肃的祭祀变成了
轻松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
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
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
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
拜
月亭、
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
案上,
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
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
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
月饼象征
着团圆。
月饼的制作从唐代
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
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
看来当时的月饼和
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
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
时,
有谕尚书
镇牛淆,
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
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p>
.
中
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
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
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
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
团圆之意
.<
/p>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
必牙错,
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
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
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
第
2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