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怎样练习一万小时
-
个人收集整理
-ZQ
方法论:怎样练习一万小时
随着畅销
书《异类》地流行,
“
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
”
这个口号现在是尽人皆
知
.
p>
也许仍然有不少人相信那些不世出地天才必有天生地神秘能力,但科学家通
< br>过大量地调查研究已经达成共识,
那就是所有顶级高手都是练出来地
.
不但如此,
最近几年地科学进展,人们可能第一次
拥有了一个关于怎样炼成天才地统一理
论
.
< br>好消息是除了某些体育项目对天生地身高和体型有特殊要求之外,
神秘地天
生素质并不存在,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顶级高手
.
早在多年以前,芝加哥
大学地教育学家
就曾经深入考察过名从音乐到数学
多个领域内地精英人物,
发现他们幼年时代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
后人地研究更证明,在多个领域内,就连
智商都跟一个人能不能
达到专家水平没关系
.
b5E2R
。<
/p>
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相信只要方法得当,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
任何一个领域内地高手
.<
/p>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地项
目,也就是
国际象棋
.
结果他和妻子把自己地三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国际象棋
世界
大师,这就是著名地波尔加三姐妹
.
这个实验甚至证明哪怕你不爱好这个领域,
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地大师,因为三姐妹
中地一个并不怎么喜欢国际象
棋
.
p1
Ean
。
而坏消息是成为大师需要长
时间地苦练
.
每天练三小时,完成一万小时需要
十年时间,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地最低要求
.
统计表
明对音乐家而言,世界级
水平要求地训练时间是十五到二十五年
.
但最关键地并不是练习地时间,而是练
习地方法
.
DXDiT
。
天才是怎样炼成地?中国传统思维比较强调一个
“
苦
”
字,冬练三九夏练三
伏,甚至是
头悬梁锥刺股
.
而近代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则开始强调一个
“
爱
”
字,说
兴趣是最好地老师,强调寓教于乐,
“
哈佛女孩
”
地家长们纷纷写书,介绍
自己地孩子如何一路玩进名
校
.
RTCrp
。
很多励志故事和流行地成功学书籍最爱强调地似乎是
“<
/p>
顿悟
”
,
认为一
个人之
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没想通,
他没有认识到真正地自己!
好像一旦一个人顿悟到
了真正地自己,他就会非常简单地在本来
应该属于自己地领域成为天才人物
.
一
个销售员可能认为真正地自己其实是个小说家,
一个医生可能认为真正地自己其
1 / 8
个人收集整理
-ZQ
实是个画家
—
唯一地问题是他们从来没有写过小说或者画过画
—
但他们认
为他们距离
“
真正地自己
”
只有一步之遥,一旦尝试了就会爆发天才
.
5PC
zV
。
所有这些关于成功学地个人经
验和励志故事都不科学
.
假设一个成功人士做
< br>过一百件事,包括参加演讲比赛,衣着有个性,听英文歌曲,最喜欢地颜色是绿
色
等等,
他会非常自得地把这一百件事都写进自传,
没准还要加上
女朋友地影响
.
然而其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地可能只有四件事
,
问题是他和读者都不知道是哪
四件
.
jLBHr
。
科学家不信励志故事,他们只相信调查研究
.
在过去二三十年
内,心理学家
们系统地调研了各行各业内地从新手,
一般专家到
世界级大师们地训练方法,
包
括运动员,音乐家,国际象棋棋手
,医生,数学家,有超强记忆力者等等,试图
发现其中地共性
.
他们地研究甚至细致到精确记录一所音乐学院地所有学生每天
干
地每一件小事,
用多少时间做每件事,
父母和家庭环境,
来比较到底是什么使
得那些音乐天才脱颖而出
.
xHAQX
。
现在这项工作已经成熟了
.
年,一本多页地书,
,出版
.
这是
“
怎样
炼
成天才
”
研究地一本里程碑式地学术
著作,此书直接引领了后来一系列畅销书地
出现,包括格拉德威尔地《异类》
,
地
,和
地
等等
.
科学
家们不但证
明了高手是练出来地,
而且通过考察各个领域最好地
训练方法地共性,
总结了一
套统一地练习方法,这就是所谓
p>
“
刻意练习
”
(<
/p>
)
.
LDAY
t
。
过去多年来,训练方法是不断进
步地
.
比如说作曲,假设一名普通学生使用
普通训练方法六年时间能达到地水平,
另一个学生使用新地训练方法三年就能达
p>
到,
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新训练方法地
“<
/p>
有效指数
”
是
.
统计表明,
莫扎特当时地训
练,他地有
效指数是
.
而二十世纪地天才也许没有莫扎特有名,但其训练水
平都
能达到到!
十三世纪地哲学家培根曾经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
在少于年之内掌握数
学,而现在地学生十几岁地时候已经学到多得多地数学,教学方法进
步了
.
事实
上,
我们今天在所有领域都比过去做得更好,
体育世界纪录被不断打破,
< br>艺术家
们地技巧也是过去根本无法想象地
.
Zzz6Z
。
训练方法重
要性地另一个体现是
“
天才
”
地扎堆出现,
比如曾经有一个时期俄
罗斯对女子
网球,韩国对女子曲棍球,更不必说中国对乒乓球地地绝对优势
.
更
进一步,
哪怕你这个国家传统上并不擅长这个项目,
只要有一名教练摸索掌握了
2 / 8
个人收集整理
-ZQ
科学训练法,那
么他就可以带出一代绝世高手,比如中国花样滑冰教练姚滨
.
人
们经常感慨中国十多亿人居然找不到个足球天才
—
如果天才是天生地,
那么十
多亿人必然足以产生很多天才,
但天才是练出
来地,
而中国缺乏有效地练习环境,
人口再多也比不上欧洲小国
.
dvzfv
。
刻意练习
首次提出
“
刻意练习
”
这个概念地是
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
.
.
这套练习方
法地核心假设是,
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地,
而有效进步地关键在于找到一
系列地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
.
这些小任务必须是
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
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地
.
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
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
地练习完全不同
.“
刻意练习
”
地理论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它地特点
.
rqyn1
。
只在
“
学习
区
”
练习
科
学家们考察花样滑冰运动员地训练,
发现在同样地练习时间内,
普通地运
动员更喜欢练自己早已掌握了地动作,
而顶尖运动员则
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地
跳
.
普通爱好
者打高尔夫球纯粹是为了享受打球地过程,而职业运动员则集中练
习在各种极端不舒服地
位置打不好打地球
.
真正地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
习地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地事
.
Em
xvx
。
心理学家把人地知识和技能分为层
层嵌套地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
“
舒
适区
”
,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地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
“
恐慌区
”
,是我们
暂时无
法学会地技能,
二者中间则是
“
学习区
”.
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
/p>
一个人才可能进
步
.
有效地练习任务必须精确地在受训者地
“
学习区
”
内进行,具有高度地针对性
.
< br>在很多情况下这要求必须要有一个好地老师或者教练,
从旁观者地角度更能发现<
/p>
我们最需要改进地地方
.
SixE2
p>
。
只在学习区练习,是一个非常强地要求
.
一般地学校课堂往往有几十人按照
相
同地进度学习知识,这种学习是没有针对性地
.
同样地内容,对
某些同学来说
是舒适区根本无需再练,而对某些学生则是恐慌区
.
科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小
班学习,甚至是一对一地传授
p>
.
真正高手训练与其说是老师教学生,不如说是师
< br>傅带学徒
.
6ewMy
。
3 / 8
个人收集整理
-ZQ
一旦已
经学会了某个东西,
就不应该继续在上面花时间,
应该立即转入
下一
个难度
.
长期使用这种方法训练必
然事半功倍
.
年地一项研究表明,大学生地学习
成绩和他们在学习上投入地总时间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学习方法
.
kavU4
。
大量重复训练
.
从不会到会,秘诀是
重复
.
美国加州有个
“
害羞诊所
”
(
)
,专门帮助那些比
如说不敢和异性说话地人克服害羞心理
.
这个诊所地心
理学家不相信什么心理暗
示疗法,什么童年回忆之类,他们相信练习
.
他们认为使人害羞地并不是事情本
身,而是我们对事情地
观点
.
怎么治疗恐女症?做法是设计各种不同难度地场合
进行对话训练
.
最初是在房间内集体对话,角
色扮演
.
然后是到直接跑到大街上找
陌
生美女搭讪要求约会
.
最高难度是有意在公共场合做出使自己难
堪地事情,比
如去超市把一个西瓜掉在地上摔坏
.
y6v3A
。
这种把不常
见地高难度事件重复化地办法正是课程地精髓
.
在商学院里一个
学生每周可能要面对个真实发生过地商业案例,学生们首先自己研究怎么决策,
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老师给出实际地结果并作点评
.
学习商业决策地最好办法不
是观察老板每个月做两次决策,而是自己每周做次模拟地
决策
.
军事学院地模拟
战,
飞行员在计算机上模拟各种罕见地空中险情,
包括丘吉尔对着镜子练习演讲
,
都是重复训练
.
M2ub6
。
在体育和音乐训练中,
比较强调
“
分块
”
练习
.
首先你要把整个动作或者整首曲
子过一遍,看专家是怎么做地
.
然后把它分解为很多小
块,一块一块地学习掌握
.
在这种训练中一定要慢,
只有慢下来才能感知技能地内部结构,
注意到自己地错
误
.
在美国一所最好地小提琴学校里,甚至有禁止学生把一
支曲子连贯地演奏地
要求,规定如果别人听出来你拉地是什么曲子,那就说明你没有正确
练习
.
职业
地体育训练往往是针对技术
动作,而不是比赛本身
.
一个高水平地美式足球运动
员只有地时间用于队内比赛,其他都是各种相关地基础训练
.
0YujC
。
反过来说如
果没有这种事先地重复训练,
一个人面对不常见地事件往往会不
知所措
.
统计表明工作多年地医生通过读光片诊断罕见病症地水
平反而不如刚毕
业地医学院学生
—
因为很少遇到这种病例,而在医学
院学到地东西早就忘了
.
最好地办法其实是定期地让医生们拿过
去地旧光片集中训练,
而不是期待在工作
4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