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
.
..
.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思维是认识的
高级阶段是较高级的心理过程,它具有概括性
和间接性的特点。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与儿童
言语的发展分不开
的,也与儿童的经验和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借助思维活动,儿童
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教材,掌握多种概念、理论,了解
事物的
规律和知识体系,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解决自身遇到的各种
问题。
p>
比起感觉和知觉等,思维发生较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
童的思维
水平不断提高,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儿童的思维显示出
不同的水平和特点。著名儿童心理
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思维发展
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
演阶
段和形式运演阶段。而小学阶段正处于皮亚杰所论述的具体运演
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显示出如下一些特点。
(
一)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p>
儿童思维的发展遵循着质量互变这一辩证规律。在小学阶段
由具体形
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发展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思维
形式是一个质变。但思维发展过程中
的每一个质变都不是突然爆
发的,而是通过新质要素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逐渐衰亡和改造
实
现的。小学儿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不是自发实现
的,而是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在教学条件的影响下实现的。
刚
入学的儿童的思维还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也就是说,他们
还要借助具体事物的表象解
决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发现这样
i.
.w.
.
..
.
一个事实:当儿童对抽象的数学运算感到困难时,只要教师
用直
观教具一演示或以形象的语言来提示,学生就能很快领悟,得到
正确答案。初入学儿童的思维虽然保持具体形象的特点,但不意
味着他们的思维没有
任何抽象概括的成分。小学儿童的思维如何
从以具体形象为主向以抽象概括为主过渡呢?
我们仅以一个实
验为例具体说明。在一个关于“儿童对物体运动速度”的认知发
展研究中,小学儿童在理解
v=s/t
这一抽象
关系时经历了这样一
个过程:最初
(6
~
7
岁)儿童比较两车速度的快慢只是依据单一
的空间因素,如哪个车停在前面哪个车就快;或只依据单一的时
间因素,如哪个
车先停哪个车就快。以后,儿童逐渐能看到空间
和时间两方面的因素,但也只能从外部形
象判断,不能整合其中
的关系。
最后,
儿童才能真正抽象出
“速度
=
路程
p>
/
时间”
的关系,
主动采取各种策略解决问题,他们的思维逐渐达到了抽象概括的
水平。对速度的认知如此
,对其他事物的认知也表现出类似的发
展趋势。
(
二)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p>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幼儿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
注意事物
的某一点或某一个方面,不能同时注意和思考更多的方
面。这种倾向称之为思维的中心性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做
过一个试验:他给儿童看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玻璃杯
,杯
中装着一样多的水,让儿童确认两个杯子的水一样多之后,将其
中之一倒在另一个扁平的杯子中。他们让儿童判断此时两个杯子
i.
.w.
.
..
.
的水是否一样多,幼儿往往认为
两杯水是不一样多的。这说明幼
儿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容易考虑事物的单一因素,他们的分
析综合
能力还很差。而到了小学阶段
(6
岁半到
8
岁半),儿童已能同时
考虑
到液面降低了和杯子变宽了等多种因素,而且知道一个维度
──液体高度的变化可以由另
一个维度──液体宽度的相应变
化所补偿。这种倾向称为思维的脱中心化。这说明儿童的
分析综
合能力提高了。小学低年级儿童还只能在直接观察事物的条件下
< br>进行分析综合,
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条件的
影响下,
小学高年级儿童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更高水平的分
< br>析和综合了。
比较也是思维的过程。要找出事物
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需要
比较。研究表明,小学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表现在:从区分具体
事物的异同,逐渐发展到区分许多部分关系的异同;从直接感知
条件下的比较逐步发展到运用语言在头脑中引起表象的条件下
进行比较。小学儿童的比较
不是在所有条件下都是相同的,对某
些事物的比较既能找出相似点又能找出细微的差别,
但在另一些
条件下,他们进行比较时则有不同。
p>
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发展,这种发展表现在
儿童能从
对事物外部特点的概括
(
形象概括)
发
展到对事物本质属
性的概括
(
抽象概括
)
;
从对简单事物的概括发展到对复杂事物的
< br>概括。申禁等研究人员对儿童词语概括能力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发现二至五年级儿
童在概括三组包含不同因素的材料时,有不同
i.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