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全部知识点

绝世美人儿
512次浏览
2021年02月19日 21: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宁夏枸杞)


天才教育内部讲义系列


---


七年级数学学科总 复习详细知识点汇总




初一数学科总复习



第一章



有理数



1.


有理数:



(1)


凡能写成


q


(


p


,


q


为整数且


p



0


)

< br>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


p< /p>


注意:


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


+a

< br>也不一定是正数;



不是有理数;






正 整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正分数



整数




< br>





(2)


有理数的分类


:




有理数








有理数




负整数






负整数



正分数


负有理数


分数





负分数




负分数




(3)

< br>注意:有理数中,


1



0



-1


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 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


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


自然数


< p>
0


和正整数;


a



0



a


是正数;


a



0



a


是负数;



a



0



a


是正数或


0



a


是非负数;


a



0



a


是负数或


0



a


是非正数


.


2

.数轴: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


3


.相反数:


< br>(1)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0


的相反数还是


0




(2)


注意:


a -b+c


的相反数是


-a+b-c


;< /p>


a-b


的相反数是


b-a



a+b


的相反数是


-a-b




(3)


相反数的和为


0



a+b=0



a



b< /p>


互为相反数


.


(4)


相反数的商为


-1.



5


)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


绝对值:



(1)


正数的绝对值


等于它本身



0


的绝对值是


0

< br>,负数的绝对值


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


距离;




a


(


a



0


)



a


(


a



0


)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a




0


(


a



0


)





a








a< /p>


(


a



0


)




< p>


a


(


a



0


)


(3)

< p>
a


a



1



a



0




a


a




1


< /p>


a



0




(4) |a|


是重要的非负数,即


|a|



0




5.


有理数比大小:




1


)正数永远比


0


大,负数永远比


0


小;




2


)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 p>



3


)两个负数比较, 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

< p>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5



-1



-2



+1



+4



-0.5


,以上数据表示与标准质量的差




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




1



/


10




天才 教育内部讲义系列


---


七年级数学学科总复习详细知识点汇总




6.


倒数:



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


0


没有倒数;




ab=1




a



b


互为倒 数;




ab=-1




a


b


互为负


倒数

< br>.


等于本身的数汇总: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


0


倒数等于本 身的数:


1



-1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


0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


0,1


立方等于 本身的数:


0,1



-1.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 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


)一个数与


0


相加, 仍得这个数


.


8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


)加法的交换律:


a+b=b+a




2


)加法的结合律:



a+b



+c=a+



b+c



.


9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a-b=a+



-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 p>


1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 值相乘;




2


)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 /p>



几个因式都不为零,


积的符号由负因式 的个数决定


.


奇数个负数为负,


偶数个 负数为正。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 p>
1


)乘法的交换律:


ab=ba

< br>;



2


)乘法的结合律:



ab



c=a



bc






3


)乘法的分配 律:


a



b+c



=ab+ac .


(简便运算)



12



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注意:


零不能做 除数,



无意义


.


13


.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 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4


.乘方的定义:




1


)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


)乘方中,相同的因 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



a


是重 要的非负数,即


a



0


;若


a


+|b|=0



a=0,b=0





2


2


2


a

0



2



/


10




天才教育内部讲义系列


---


七年级数 学学科总复习详细知识点汇总




0< /p>


.


1


2



0


.


01




2



1



1



4

< br>)据规律



2




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


10



100









< /p>








15



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


10

< br>的数记成


a


×


10


的形式,


其中


a


是整数数位 只有一位的数,


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


16.


近似数的精确位:


一个近 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


17.


有效数字:



左边第一个不为零 的数字起


,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


数的有效 数字


.




1 8.


混合运算法则:



乘方

< p>
,后乘除,最后加减;



注意:不省过程,不跳步骤。



19.


特殊值法:


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


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


,


但不能


用于证明


.


常用于填空,选择。


n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总复习



【知识点定义】



1


、单项式



对数字和若干个字母施行有限次乘法运算,所得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


一个数或一个 字母也是单项式.



2


、系数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


、单项式的次数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4


、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5


、多项式的项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 br>-


6


是常数项.



6


、常数项



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



/


10




天才 教育内部讲义系列


---


七年级数学学科总复习详细知识点汇总




7


、多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8


、降幂排列



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


式按这个字 母降幂排列.




9


、升幂排列



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


式按这个字 母升幂排列.




10


、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11


、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常数项都是


同类项.< /p>



12


、合并同类项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



同类项的系数 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13


、去括号法则


< br>括号前是


“+”


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 br>“+”


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



括号前是




< p>
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例:


a+(b-2c)-(e-2d)=a+b-2c-e+2d


14


、添括号法则


< br>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


“+”


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 变符号;





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





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例:


m+2x



y+z



5=m+(2x



y)



(

< p>


z+5)


15


、整式的加减



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1.


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 去括号;





2.


合并同类项.




16


、代数式的恒等变形一个代数式 用另一个与它恒等的表达式去代换,叫做恒


等变形.




4



/


10




天才 教育内部讲义系列


---


七年级数学学科总复习详细知识点汇总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综合复习指导



【知识点归纳】



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1.

< p>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


2. < /p>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


元< /p>


)x


,未知数


x


的指数都是


1(



)

< br>,这样


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


例如:


1700+50x=1800



2



x+1.5x



=5

< br>等都是一元


一次方程


.


3< /p>


.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


注:⑴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实质上是求得的结果,它是


一个数值


(


或几个数值


)



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



.




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 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


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 论


.


二、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


(1)


:等式两边都加上


(


或减去


)


同个数< /p>


(


或式子


)


,结 果仍相



.


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 /p>


a=b


,那么


a±c=b±c

< p>


(2)


等式的性质


(2 )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结果


仍相等,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


a=b< /p>


,那么


ac=bc;


< br>a


b



a=b(c≠0),那么


=



c


c


三、移项法则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p>



四、去括号法则



1.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


去括号后 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2.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


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改 变.



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1




去分母


(


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


2


、去括号


(


按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


)


3




移项< /p>


(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移项


要变号


)


4

、合并


(


把方程化成


ax = b (a≠0)形式


)


b


5.


系数化为


1(


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p>


a


,得到方程的解


x=

< br>).


a



5



/


10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