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 br>、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
p>
、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
的含义
,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
动,学会解决
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
、学生在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用数学眼
光观察
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
、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
、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
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简易建筑图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 br>、教师:今天,老师要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你们准备好了
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单位转换”)
2
、学生集体回答。(个别难题,教师引导计算,并且提问学生:你
是怎么想的?注意学生的鼓励表扬)
3
、创设情境
(
1<
/p>
)师:今天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产生了一场争论,你们想知道是
怎么
回事吗?
(
2
)学生情景表演。(师播放动画)
(
3
)
通过刚才的观看,
你们会支持哪
一位同学呢?你有什么办法
把操场画进本子吗?
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
4
)教师
:你的想法很对,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长的距离表示
操场的长
80
米,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宽
60
米?
生
1
:用
8
厘米表示
80
米,用
6
厘米表示
60
米。(板书)
(
5<
/p>
)其他同学认为他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表扬他。
4
、师:现在,在我们的黑板上出现了两组量,这两组量中,哪组是
我们画在图上的距离?(
8
厘米和
6
厘米)哪组是实际生活中的
距离?(
80
米和
60
米)
5
、小结:我们把画在图上的距离叫图上距离
,把实际生活中的距离
叫实际距离。(板书)
6
、
师:
当我们用
8
厘米表示
80
米时,<
/p>
实际上把
80
米缩小了多少倍?
(自由回答)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比是多少?
(引导:比的前项和后项单位要统一,再划成最简整数比)
板书:
8cm
:
80m=8cm:8000cm=1:1000
p>
7
、继续引导,并板书:
6cm:60m=6cm:6000cm=1:1000
8
、师:这里的
1
:
1000
说明我们用图上距离
1cm
表示了实际距离多
少厘米?(
1000
厘米)
9
、小结:像这种图
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比例尺。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就是比例尺。(板书:比例尺)
(二)探索发现
1
、揭示比例尺的意义。(课件播放)
教师补充板书: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p>
=
比例尺
公式
转换: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比例尺
(板书)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尺
2
p>
、补充说明比例尺的特点:比的前项与后项单位要统一,并且是最
简
整数比。例如:
1
:
100
或
1/100
说明用图上距离
< br>1cm
表示实际距
离
100cm
。
3
、小组
比赛,说一说:以上比例尺分别说明了什么意思?
举例:
1
:
200
说明用图上距离
1cm
表示实际距离
200cm
。
(分组回答)
4
、师:仔细观察,这些比例尺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比例
尺的前项都是“
1
”。
师:为什么要写成前项是“
1
”,而不写成前项是别
的数字呢?
生:这样可以清楚的看出图上距离代表实际距离多少厘米。
师:真了不起,真是一针见血。
5<
/p>
、
师:
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是老师的房屋平
面图,
你能从看到哪些呢?
(课件出示房屋图,生自由回答)<
/p>
生
1
:父母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