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3岁孩子的逆反心理
-
如何对待
3
岁孩子的逆反心理
< br>
(2011-07-06 16:30:51)
转载▼
标签:
分类:
育儿知识
育儿
如何对待
3
岁孩子的逆反心理
一
首先,
家长往往以
“
乖
”
< br>作为衡量幼儿行为的标准,
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机会。
这其实是中国式教育观念的一个通病,
也是中
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级科学家的重要原
因。这点非常重要!
换句
话说,
就是不要用成年人的条条框框限制幼儿的行为和思想,
这
对
开发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自制力、求知欲、探索精神,以及各种能力很不利。至于
你上
面描述的行为,
只要观念和技巧转变一下,
其实很容易解决,
但里面涉及到家长和孩子的相
处艺术
和如何正确对待幼儿叛逆期的问题。(在这就不赘述了)
关于家长和孩子的相处艺术方面,我认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必须在孩子面前树
立一个
“
说话算数
”
的形象,并要不断强化这个形象,这样家长说的话小孩才信服(这需要一
个过程)。其次,巧妙运用赏识教育。你赏识他,他就乐意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
好孩
子是赞出来的
”
,这是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当孩子犯错时,可以采取
“
< br>冷处理
”
,只须冷静
严肃的告诉
她这样做不对就可以了(表情和语气不用太夸张)
,不必和孩子正面冲突(这能
有效避免家长使用暴力)
。事后再和孩子讲道理,
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有的事情可以给他
一个自己选择的权利,
这样可以满足他渴望独立,
不喜欢被管束的需求,
但是不要跟
他商量,
商量只会让他养成跟父母讨价还价的习惯。对待处在第一个逆反期的孩子一定要
多点耐心,
这个时期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半年,
但是过去了,
孩子就会有个飞跃。
另外还要每天及时
充分肯定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多说说
“
哇
~~
今天宝宝真厉害,
吃饭会自
己坐好好了!
”“
哎
哟
~~
宝宝今天好聪明啊!自己吃饭不漏嘴巴了!
”..
.....
不用多久,你就会发现孩子全身都是
优点和闪光点,
你也会越来越喜欢和宝宝在一起。
还有一点,我认为家长的角色应该定位为
“
孩子自我管理的协管员
”
,而不
是
“
孩子的
管理者
”
,这对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我管理能力和培养自制力和自觉性很有好处,
对孩子以后上学读书也更有帮助。最近我对儿子推行了
“
积分制
”
,
就是表现
好加分,反之扣
分,达到相应的分数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协助孩子自我管理,效果相当
理想(推行和制定
奖励额度要注意讲求技巧)。
二
如何与犯犟的孩子有效沟通?我说——
要说现
在的孩子还真长本事,打小就见多识广。当然,也有长脾
气的,好像特别有主意,有个性
,凡事总想依着自己的愿想,稍不满意就一个劲
地说“不”,
可
能还会冲大人来两句“烦死了”。
假如我们做大人的看得下去受
得住,自己先冷静下来,揣摩一下,理解他(她)的意思,暂时顺着孩子的劲,
结果自然
就好些;要是我们不去弄懂孩子的想法,一看这情形,一听这句话,气
不打一处来,忍不
住说上几句,甚至动手打压,孩子的情绪闹起来,可能会让你
莫名其妙,让你暴跳如雷,
让你“打不死吃不下”而无所适从„„
孩子犯
犟了,现在就不得了,以后还怎么管得住他(她)呢?
做家长的肯定这样想。
其实成长中的孩子哪一个没犯过犟,
就看我们怎么冷处理,
怎么进行引导式的“管”,
想方设法与其有效地沟通。
简单的“较真”往往适得
其反。
我们不妨先具体地、科学地认识孩子犯犟这个问题:
【身边案例】小男孩儿欣欣聪明、健谈、性急,每到吃饭就或
左顾右
盼,或百般挑剔,或磨磨蹭蹭„„大人看急了,一催促、一责怪,他都会立即不<
/p>
满,
沉脸、
发脾气不说,
还自顾跑进房间,
关上门谁也不理。
你越是在门外敦促
、
发狠,他越是锁紧门不出来;你要是不理他,一会儿,他会默默走回来,一复如
常。(你要是犯急,不就要天天为这事揍他一顿么?)
小女生灿灿上课讲话,被老师叫到
办公室并通知家长。妈妈的面子
下不去了,
火气十足地来到学校
,
见到孩子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巴掌。
女孩流着
泪只说一声“我不上学了”,就跑开了。老师、家长、同学四处寻找„„做母亲
的此时追悔莫及。(要是真的出了纰漏咋办?谁又该负责呢?)
【专家研究】将
2-5
岁的幼儿分成反抗性较强和反抗性较弱两组。结
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
,有
80%
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
的幼儿中,
只有
24%
长
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
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
常常
依赖他人。
p>
【精点观点】犯犟是一种反抗。反抗不一定是坏毛病。所以,可别小
看这个不讨人喜欢的反抗期,
它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期,
父母
养教的态度正确
与否,
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专家认为,
反抗行为有时候意味
着孩子
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
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
这正是孩子发展判
断力的良
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若只一味要求孩子服从你,那么他(她)的判断力自然
就难以发展。
作为家长,觉得孩子不顺从,是在
与自己作对,可能在感情上一
时不能接受孩子的这种倔强、
这种
顶撞。
其实,
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反抗可能是无
< br>意的,只是一种独立和自主精神的体现,家长大可不必为此烦恼。想当初,自己
还
不是这样过来的?只是现在的孩子胆子大了些,
这种“犯犟”来得早了些。
所
以要理解:
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可喜的、<
/p>
重要的素质,
不要有意无意地去
压抑它。
孩子犯犟的时候,首先要冷处理,但又要尽快地沟通。
1
、不管孩子为何而犯犟,大人首
先要冷静,理解孩子的情绪。呵斥
他(她),性子上来只会是火上浇油,自己也会自讨没
趣,缺乏风度,伤孩子自
尊,扫自家威信。毕竟你是大人,他(她)是孩子。“呆会儿再
说”、“明天再
说”、“下次再说”、“找到机会再说”是眼下最好的处理办法。
2
、<
/p>
我们还可以把孩子犯犟视为是他
(她)
自
由表达自己感情的时候。
虽然只是儿童、少年,他们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但主张常常
是充满矛盾的,
当他(她)表达不清或不知怎么办时,也许只能借发火来“自助”。你要
能最终
控制局面,
就最好先给孩子一个发泄情绪的机会。
大闹的时候随他去,
阵势减弱
时开始安抚他,
没脾气的时候再行严格教育;
或者用其感兴趣的玩具、
话题或什
么事情吸引他(她)进入下一个活动。
3
、包容孩子一时犯犟,不是纵容
他,必须尽快的“秋后得算帐”。
待他(她)冷静下来,而且机会又合适,可以讲讲道理
,表明自己不满地态度,
对事情的看法,
以及对孩子的要求。<
/p>
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良的个案中,
有一个
共同的特点,
便是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
家长在对他说
话时,
比较多地从
“应该对孩子说什么”角度出发,
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
这样就忽
视了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知识容量、
心理特点、
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背景都在
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并且是
处在一个日益发展的动态过程中。
如果家长对孩子说
话的内容、
方式,
不能与孩子的变化相吻合,
结果
只能是家长的话孩子越来越不
听,或者“听不懂”。孩子只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
因此,家长有必要研
究怎样同孩子说话。
要以平等的姿态,
p>
征询孩子的意见,
给孩子留出选择的余地。
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又乐意听你的话,就不会轻易跟你说反话了。
4
、
家长也该经常自我反省。
当孩子出现“犯犟”后,
认真的想想孩子
出现
这种现象的原因,
不仅要从孩子身上找原因,
更要学会从自己身
上或其他方
面找原因。
我在网上征询这一话题时,
网友们不乏这样的妙招:
孩子都有犯犟的
时候,首先
你得理解;但先得培养孩子有好的习惯;多看一些这方面的书吧,大
人也是要经常学习的
;自己的孩子自己应该清楚;因材施教,慢慢来吧„„
教育其实就是因势利导。孩子的成长之路也有许多站台,让我
们在
下一个站台等孩子。
三
“发犟劲”就是心理学讲的逆反心理。
一般在儿童两岁左右比较明显,
到
了这个年龄,
“忽然”事事都要和你对着干了,
也就是说“发犟
劲”。
你的孩子才一岁半,
可能这种逆反心理出现得早些。
p>
两岁
左右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反抗期,过了这个时期(大约一
两年),就会好
了。
到少年期又有一个反抗期,
是第二反抗期,
好端端的孩子,
又会常常出现“风
p>
暴”。
造成这种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
过去,
他好像只是
“父母的延长”,没有自我
,随着生理的发展,心理的成熟,开始有了“我”的
意识。
我的
小熊、
我的牛奶、
我要玩水,
我要搭积
木„„,
碰到阻拦,
就用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