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一轮复习教案:地图

别妄想泡我
894次浏览
2021年02月19日 22: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推荐小说)



2




地图



2016


届高二地理备课组


2015.4



21


学习目标定位



1

.知道比例尺的表现形式,会比较大小及利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



2


.掌握不同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和利用常用图例、注记辅助解题。

< p>


3


.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高度、地形坡度、地形 类型表达;准确判断地形部位的类型。运用


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区

(


或地形类型


)


、地形特征、地势 、水文特征、地形对气候影响;绘


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



1.


比例尺




1


)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




比例尺=



图上距离

< br>/


实地距离




2


)比例尺的表示方式


:


1



文字式:


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 地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如图上


1


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


10


千米。



2



数字式:


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


例如地图上


1


厘米代表实

< p>
地距离


500


千米,可写成:

1



50 000 000


或写成:五千万分之一。



3


、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


1

< p>
厘米所代表的实地距离。如



0







50







100


千米







|--------|---------|


注:三种表达方式可以相互转换




知道了地图的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就可以测算出两地的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


/


比例尺




3


)比例尺的大小:分数的大小




4


)比例的大 小与表示的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幅大小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地图 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



比例 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实地范围相同时:



比例尺小:图幅面积小,内容越简略


;


比例尺大:图幅面积大,内容越详细。




5


)比例尺的缩放



将原比例尺放大到


n



;< /p>


原比例


Xn


将原比例尺放大


n



;


原比例


X(n+1)


将原比例尺缩小到


1/n;< /p>


原比例


X1/n


将原比例尺缩小


1/n;


原比例


X(1-1/n)


比例尺缩放后


,


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 平方



例:将一张


1

< br>:


100000


的地图放大一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


1



50000


, 如果保持原来范围


大小不变,则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


4




2.


地图的方向: 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1



、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指向北极。




3



、经纬网定向法:按经纬网判断,经线指向南北、纬线指 向东西。



3.


图例和注记



1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 p>




2



注记:


地图


上用

< p>
文字


说明


地理


事物名称, 用数字说明事物数量。










二、等高线地形图



1.


地面高度计算方法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计算地 面高度必须用垂直距离,


相对高


度随比较对象而变化,因此在地 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也叫绝对高度。



< p>
如下图中甲的海拔高度是


1500


米,乙地的海拔 高度是


500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1000


米。






2.


等高 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就是等高线。



3.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4.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 p>


1


)等高线的特征


< /p>


①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


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


的高差相同。



②全图的等高距一致:


等高距即指两条相 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


拔为


500


米、


600


米、


700


米,则等高距为


100


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

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


终必环绕成圈,


但在一幅图上不 一


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不能相 交:


因为一般情况下,


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


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


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间隔


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 坡。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


=


垂直相对 高度


/


水平距离”来决定。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

< p>
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


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


(


山谷线或集水线


)


时,向上游弯曲, 成反


V


字形。





如图: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处,而 山脊往往会成为河流的分水岭。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


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地面坡向的识别 :示坡线、等高线间垂直于两条等高线的最短线段的方向,即斜坡方


< br>(


指向低处


)


如图所示:


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0


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海拔


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


500


米以下,


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


等高线稀疏,


弯折 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


5 00


米以上,


相对高度大于


100


米,


等高线密集,


河谷转折呈


V


字形——为山地地


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p>




2


)五种地 形种类



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坡< /p>


线



山地



闭合曲线



山峰



外低内高




四周低



中部高






线


外侧,坡度


向外降低




线



盆地



闭合曲线



洼地



外高内低




四周高



中间低






线


内侧,坡度


向内降低






等高线凸


< br>山





山脊



向低处的



山脊连线








部分



等高线凸



山谷



向高处的



山谷连线



一对山脊



鞍部



等高线之




多条等高



峭壁



线会合重



陡崖



叠在一线




或称陡崖



壁。峭壁边缘是悬崖,



< p>







线






叫集水线


















线




叫分水线





线

< p>


呈马鞍形
















3


)判断坡度的陡缓


< /p>


①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因为:


同一幅图中,

< br>等高线密集的地方,


单位距离的高差大


(同样距离内高度 差大)


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单位距离的高差小(同样距 离内高度差小)坡度缓。



②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

< p>
如果等高距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


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


的坡度较大,比例尺较小的坡度较小;



③如果 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一致,


则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


等高距较小的坡度


较小;



④如果等 高距、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不一致,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析如下





















公式中高差往往由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决定。







结论:坡度大小与高差(等高距)、比例尺(或与高差和比例尺的乘积)

成正比,与图上距离(往往由等高线的疏密或图幅大小决定)成反比。



5.


有关计算




1


)悬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公式:(


n



1


)×Δd≤ΔH<(


n


< br>1


)×Δd




n


:悬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




Δd:等高距







理解:






2


)悬崖绝对高度的计算

< p>








1


、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大≤H<大+Δd















大: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大的。










2


、悬崖 崖底的绝对高度:小-Δd<H≤小















小: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小的。





理解:





3


)海拔高度的计算



计算某地可能的海拔,应在一定的取值范围内。如下图中所示中


A


地的海拔


H


A

< p>
应为:



B


地海拔


应为


米。




4


)坡度大小的计算



地形坡度的计算公式为:


tan


α


= h/L



h


为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可由 两点等高线求出。


L


为两


点间的水平距 离,


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间图上距离算出。


α为坡度,


可由


h/L


的值从数学


用表中查出。




5


)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 对高度,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


(0.6



/100m)


可计算出两地温度


的垂 直差异


,



:T



=0.6



/100m


×



H


差。



(< /p>


6


)建坝时可根据等高线计算坝高及与建坝相关的工程量预算,如 库容量、土地淹没量和


移民搬迁量计算等。


< br>(


7


)打井深度的计算



通过等高线和等潜水线计算至少打多深井才能出水。其计算公式为:


a


为等高线值,


b


为等潜水线值。




h


为井深,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 br>等



线






上,用颜色的深浅来表示


海拔的高低,在分层设色







< br>表





看。



四、地形剖面图


< p>
以等高线地形图某条剖面


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


垂直剖面。直观地反映出


地出上沿剖面线方向的地


势的起伏状况 。



1.


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步骤:







第一步 :


根据剖面线的水平距离和沿剖面线的高度差确定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 p>
其中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相同,而垂直比例尺一般比原图大。







第二步:绘制水平基线和垂直高度坐标。水平基线的长度宜和剖面线相同,坐标上

< p>
标注的高度宜和等高线上的海拔相同。







第三步 :把剖面线和等高线的各个交点确定在水平基线上,并标注在相应的高度坐


标上。







第四步:把确定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2.


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方法一:引垂直线法



方法二:量距离法






五、地形图的应用




①与气候结合:



海拔高的地区应考 虑气温的垂直递减,对流层下部的垂直递减率为


0.6


C/10 0m




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 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



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②与河流水文结合:



由山谷的分布, 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水 库坝址宜选择峡谷地段


(


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


区或选在“口袋 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区域。



0


如图:


大坝一般选在峡谷处,


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


地区“口袋形”盆地或洼地


处。< /p>













水库范 围应是由大坝及接触到的最高一条等高线共同所组成的闭合区域。





图中阴影部分为库区范围



③与运输线路结合:



建铁路、公路应 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要利用有利的地形


地势,充分考 虑路线的长度、坡度、少过河建桥;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


冻土区、< /p>


地下溶洞区等。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


交通 线路的修建一般往往与等高线平行,



“之

字形”(盘山)线路。如果一定要从地表经过山区,往往选择从鞍部位置穿越。



引水线路的选择应遵循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的原则。



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④与“点”的区位结合:



工厂区位的 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


要选择河流下 游,


常年主


导风向的下风方向,


结合地 质地形条件,


宜放在地基坚实,


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


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从经济 效


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



港口的建设应考虑选择在避风的深水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


(


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⑤与农业生产结合:



根据等高线地形 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


因地制宜地提出农 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坡度≥


25


°


的山地丘陵宜发展林牧业,不


适合修建水平梯田;平原地 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发展耕作业。



【典型例题分析】




1


在一张地图上,


60


°


N


纬线上有两地,其 图上距离为


11.1cm


,地方时相差两小时。则


此图的比例尺是(





A


、< /p>


1



15000000 B



1



100000 0 C



1


< br>30000000 D



1


1500000


解析:


11. 1


这个数据提醒我们可用纬线上


1


度距 离的知识解答,要注意纬度为


60


度,


其实地距离是赤道处的一半。地方时相差两小时意即跨越经度数为


30

< br>度。



比例尺


=11.1/



30


×


111< /p>


×


100000


÷


2



=1



15000000


答案:


A



2


下图是等高距相同的四幅地形图 ,有关


a



b



c



d


四处 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