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晏殊
,
字同叔
,
抚州临川人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晏殊,字同叔
,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
神童荐召,与进士千余人并
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
出身,时相寇准曰:“殊江外人。”
帝曰:“张九龄非江外人耶!”后二日,复
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
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
善,
擢秘书省正字,
累官翰林学士,
迁左庶子。
帝每访以事,
率用方寸小纸细书,
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
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
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
,垂帘听之,皆无得见,议遂定。后拜枢密副
使。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罢
知宣州,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
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召拜御
史中丞,兼三司使。拜参知
政事。陕西方用兵,请罢内臣监兵,兼以阵图接诸将,使得应
敌为攻守。及募弓
箭手教之,
以备战斗,
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
凡他司之领财利者,
悉罢还度支。<
/p>
悉为施行。
康定中,拜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
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
时之贤。帝亦奋然,欲因群材以更治。徙陈州许州,稍复礼部刑部尚书,以观文
殿大学
士知永兴军,徙河南府,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逾年,病寝剧,乘舆将往
视之,驰奏曰:
“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
不视疾为恨。赠司空兼侍
中,谥“元献”。
殊性刚简,奉养清俭,累典州,吏民颇畏其悁急。善知人,富弼、杨察,皆
其
婿也。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岁笃学不倦。
4
.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七岁,能属文
属
:
写作
B.
援笔立成
援
:
拿
C.
忤太后旨
忤
:
违反
D.
尤工诗
工
:
工整
p>
5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晏殊刚正率直的一组是(<
/p>
)(
3
分)
①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
②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
③天下学校兴学自殊始
④请罢内臣监兵,兼以阵图授诸将
⑤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
⑥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晏殊
小时被誉为神童,并被张知白举荐给朝廷。在廷诗中表现出过人的
才华,受到皇帝的称赞
。
B<
/p>
.晏殊行事很谨慎,仁帝即位后,他用“垂帘听政”的办法解决了大臣丁
< br>渭和曹利用之间的争端。
C
.晏殊很注重向朝廷举荐贤能的人才,当时名士范仲淹、孔道
辅等人都是
他的门生,并都受到了他的举荐。
D
.晏殊
在外遭贬期间生病,后来回京治病。这期间仁宗曾亲自探问,但不
久晏殊病逝,引起仁宗
深深痛惜。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p>
分)
p>
(
1
)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
省正字,累官翰林学士,迁左庶
子。(
5
分)
(
2
)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
5
分)
参考答案
4.D
5.A
6.D
7.
(
1
)宋真宗喜欢他的诚实不欺,
待晏殊写完后,宋真宗看了连连称好,
提拔他为秘书省正字,
后
来晏殊做官至翰林学士,
又被任命为左庶子。
(数,
擢,
累官各
1
分,句意<
/p>
2
分)(
5
分)
(
p>
2
)及时招幕弓箭手进行训练,以作好战斗的准备;晏殊还请求拿出
皇宫
中多余的物品来充实边防军费。
(“及,
< br>以,
长物”各一分,
句意
2
p>
分)
(
5
分)
p>
【参考译文】
p>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就会写文章。景德(宋真宗年号,公元
1004-1007
年)初年,张知白到江南任职,安抚各地,晏殊被张
知白以神童的
资格推荐给朝廷。晏殊与一千多名
进士一起在朝廷上进行廷试,晏殊神采飞扬,
毫不怯场,使起笔一挥而就。宋真宗对他非
常欣赏,赐他同进士出身。
当时,
寇
准任宰相,对宋真宗说:“晏殊是江南人,最好不要重用。”宋真宗说:“张
九龄不也是
江南人吗?”两天后,
进士们又复试诗赋和时论,
晏殊看罢、<
/p>
考题后
上奏说:“这个赋的题目,我曾
在私下里练习过,请给我换个题目吧。”宋真宗
喜欢他的诚实不欺,
待晏殊写完后,
宋真宗看了连连称好,
提拔他为秘书省正字
,
后
来晏殊做官至翰林学士,
又被任命为左庶子。
宋真宗每次询问大臣们国事时,
< br>晏殊都用方寸大小的小纸作详细的记录,
大臣们回答完毕后,
晏殊也做好了记录
封上,
宋真宗很器重他这种做事的慎密。
宋仁宗即位后,
章献太后暂时代理朝
政,
宰相丁谓、
枢密曹利用都想单独奏
见太后,朝臣们对他们二人的要求都不敢做决
定。晏殊建言说
:“群臣向太后
奏事,
太后须垂下帘子听奏,
< br>都不许单独面见太后。
”于是群臣就按晏殊的建议
做了决
定。
后来,
晏殊被任命为枢密副使,
他
上疏主
张不能让张耆担任枢密使,
顶
撞了太后的旨意,
被贬为宣州知州,
又改任应天知府。
晏殊延请范仲淹来教授
学校的学生。自从五代以来,天下的学校教育都被
废弃
了,大兴学校教育就是
从晏殊开
始提倡的。后来,晏殊被召回京城,任命为御史中丞、兼三司使,又被
任命为参知政事。
这时,陕西方面正在发生战争,晏殊请求撤
除内臣宦官监军<
/p>
的制度,并把作战地图交给众将领,使得宋军能够便于攻守,应敌致胜;及时招
幕弓箭手进行训练,以作好战斗的准备;晏殊还请求拿出皇宫中多余
p>
的物品来
充实边防军费;
其他部门管理钱财
权力,
晏殊都收归度支部统一管理。
这些建议
< br>都得到了施行。
康定(公元
1040
年)中,晏殊被任命为同平
章
事兼枢密使。晏殊平时喜欢
结交贤
才,
当时的知名贤才如范仲淹、
孔道辅都出自他的门下。
等到晏殊做了宰
相,便更加致力于提拔有才能的人,范仲淹、韩琦、富
弼
都是在这一时期被提
拔到了重要岗
位上,
这些人都是一时的人才。
宋仁宗也励精图治,
想依靠这些人
才的辅佐开创崭新的局面。晏殊于是又被调任陈州、许州,逐
渐
复任礼部、刑
部尚书,
以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任永兴军知州,
又调任河南知府。
< br>晏殊以身体有
病为由请求回京访医问药。一年后,晏殊的病情加重,宋仁宗打算乘
轿
亲往探
视,晏殊得知后,派人急速
报告仁宗说:“我得的是老病了,已经快要痊愈,不
值得陛下为我担心。
”不久,
晏殊就去世了。
宋仁宗虽然亲自前往致奠,<
/p>
但仍
然
以没有
前来探望晏殊的病情而感到终生遗憾。
朝廷追赠晏殊任司空兼侍中、
谥号
“元献”。
晏殊性情刚正简朴,
生活清静节俭,
他几次出任地方官,
地方的官吏和百姓
都很害怕他急躁的性情。晏殊善于识别人才,富弼,杨察都是他的女婿。晏殊的
文章丰富
华丽,才思不穷,尤其善长写诗,诗风闲雅有情思,晚年仍好学不倦。
二: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
抚江南,以神
童荐之。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
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
他题。”帝爱其不欺,
既成,数称善。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
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
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
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议遂定。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太后谓东宫旧臣,恩
不称,加给事中。预修
《真宗实录》
。
进礼部侍郎,
拜枢密副使。
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
忤太后旨。
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
弹奏,罢知宣州。
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
自殊始。
召拜御史中丞,改资政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兵部侍郎、兼秘书监,为三司
使,复为枢密副使,未拜,改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
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太后崩,以礼部尚书罢知亳州,徙陈州,
< br>迁刑部尚书,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
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
攻守;及募弓
箭手教之,
以备战斗。
又
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
凡他司之领财利者,
悉罢还度支。
悉为施行。康定初,知枢密院事,遂为枢密使。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庆历中,
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
为相,益务进
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
,欲
因群材以更治,
而小人权幸皆不便。
殊出欧阳修为河北都转运,
谏官奏留,
不许。
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
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
临朝,故
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徙陈州,又徙许州,稍复礼部、刑部尚书。祀明堂,迁户部,
以观文殿大学
士知永兴军,徙河南府,迁兵部。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既平,复求出守
,特
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如宰相。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
p>
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
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殊性刚简,奉养清俭。累典州,吏
民颇畏其悁急。善知人,富弼、杨察,皆
其婿也。殊为宰相兼枢密使,而弼为副使,辞所
兼,诏不许,其信遇如此。文章
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岁笃学不倦。
文集二百四十卷,及删
次梁、陈以后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
子知止,为朝请大夫。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
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