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
-
《灰雀》教学教案
教学设想:
课文中
的三个主人公:灰雀、列宁、男孩。分别对三位主人公进行聚焦,再探究三者之
间的联系
。
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列宁对男孩润物无声的教育,
男孩在列宁的教育下诚实地改
正了自己。
教学目标:
1
、
会认<
/p>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
子。
< br>
2
、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
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
、
体会列
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
到保护鸟
类等动物的教育。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1
、
揭题: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列宁吗?我们曾经学过关于他的课文——《蜜蜂引路》
。会
观察的列宁凭借蜜蜂的指引找到了养蜂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另外一篇关于
他的课文——
《灰雀》
。
2
、
请同学
们自己读读课文,标出段落,圈出生字。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
、
词语:
白桦树
胸脯
婉转
面包渣
郊外
散步
仰望
欢快
或者
严寒
自言自语
可惜
肯定
果然
欢蹦乱跳
诚实
高低
勇敢
婉转:形容声音非常动听(声音婉转)
用更加含蓄的说法提出来,就是间
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措辞婉转)
面包渣:还能说出“·
·
·渣”
4
、
分段检查朗读
5
、
整体感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三个主角
1
、
课文主
要讲了灰雀、列宁和男孩之间的故事。我们一个个在认识他们。
2
、
灰雀:一种可爱的小鸟,吃害虫,是益鸟。
(
1
)
灰雀图片欣赏:看着这可爱的灰雀,你有什么想说的?
(
2
)
p>
找出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
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
< br>人喜爱。
(
3
)
读出喜爱的语气来,背一背
3
、
列宁:
读了课文,说说你对列宁的印象。——很喜欢灰雀、没有用批评的方式对待男孩
(
1
)
找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a
、
列宁每
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
面包渣和谷粒
。
b
、
<
/p>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
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c
、
列宁自
言自语地说: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
4
、
男孩:
其实灰雀是哪里去了?——被小男孩抓去了。
是啊,
但是小男孩在列宁的影响下,
又把灰雀放回到了白桦树上。
(
1
)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诚实,知错就改
(
2
)
出示对话:
这时,
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
“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
的灰雀吗?
”
男孩说
:
“
没
……
我
没看见。
”
列宁说
:
“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他怕冷。
”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p>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
再也飞不回来了。
”
男孩看
看列宁,说:
“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p>
”
列宁问:
“
会飞回来?
”
p>
“
一定会飞回来!
”
男孩肯定地说。
a
、男孩说:
p>
“
没
……
我没看见
。
”
从省略号你有什么发现?
b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此时男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
p>
C
、男孩看看列宁,说:
“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
它还活着。
”
“
一定会飞回来
!
”
男孩肯定地说。
从句号到感叹号,你又感受到什么?
(
3
)
p>
是啊,小男孩在列宁的话语里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在心里暗暗决定要让灰雀回
到大自然的怀抱。
板书:
灰雀
喜欢
诚实
列宁
男孩
教育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
背背课文描写灰雀的句子。
2
、
这么可
爱的灰雀,难怪列宁和男孩都喜欢。男孩会情不自禁地把它捉过来。
二、分角色朗读
1
、
出示对话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
,就问:
“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
男孩说:
“
没
……
我没看见。
”
列宁说:
“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他怕冷。
”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
飞不回来了。
”
男孩看看列宁,说:
“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 br>”
列宁问:
“
会飞回来?
”
“
一定会飞回来!
”
男孩肯定地说。
2
、
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