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灰雀》教学反思

温柔似野鬼°
916次浏览
2021年02月19日 23: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brunt)


2019


秋季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灰雀》教学反思



《灰雀》这篇课文 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列宁的爱鸟的言行的影响下,把捉回家的鸟又


放回树林的故事。< /p>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


品味词语,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品味词语,


达到了这个教学目标。


上课时,


我引领学生在< /p>


“抓关键词”


理解的基础上,


按照“字不 离词,


词不离句”的方法,首先找到句子“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


,


都要停下来


,


仰望这三只欢快的< /p>


灰雀


,


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和“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


,


也没有找到”,接着

< p>
细读品味,相互交流。通过品读“每次”


“都要”


“经常”几个关键词语,当灰雀消失之后,


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


,这表明他对灰雀的着急和担心,以及对灰雀的喜爱之情。本


环节教学以学生 为主体,学生熟读课文,从句到词,由词语品味感悟,走进文本,学生依据


课本这个例子 ,学会了阅读。



2.


增加神态,体会人物情感。



语文教学中,


感悟人物的品质,


一般是通过 人物的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活动来 体会,


这样文本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就是教学的重点之一。本课第三至第十自然段,是列 宁和男孩


关于灰雀丢失的对话。教学中,我请学生尝试给对话加上合适的表示神态的提示 语,很好地


帮助学生理解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如: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担心、 着急)问:


“孩


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列宁(难过、惋惜)说:


“一定是飞走了 或者是


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这样,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就清楚明白了。



二、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中,比较成功之处是让学生调换角色,读写结合。


< /p>


传统教学复述课文就是把课文内容从头到尾讲述一遍。


在实际教学 中,


学生们为了完整,


甚至把课文逐字逐句背诵下来,造成复述 和背诵的混淆。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和灰雀调


换角色,以灰雀的身份从另一种角度, 说说自己传奇的经历,主要有:见到列宁——和列宁


嬉戏——被男孩捕捉——关在鸟笼— —回到树林。接下来,我让学生把刚才所说的写下来,


做到读写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



三、不足之处



回顾本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堂课,


我和学生在课文的探讨上进行得十分圆满,


但我却 有些忽略了朗读指导这一块。


课堂上,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 了,也没有找到”这一句中我没有抓住“找遍”这个词进行


指导朗读,只是简单要求学生 要读重一点。学生始终无法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此时,


我本该发挥作用,


示范朗读,


可我却忘了这么做。


可见,


我的临场应变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