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灰雀》课时目标、教学内容

玛丽莲梦兔
813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00: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华阳南湖公园)


《灰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 br>能借助书中注释、联系生活、查字典等方式,认识“脯、婉”等


5


个生字,掌握多音


字“散”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


正确读写“郊外、胸脯、仰望、严寒、 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


实”等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 解词语的意思。



3.


读通读顺课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抓住主要人物做的主要事件,初


步把握文章内容。< /p>



4.


抓住人物对话,走进人物内心,体 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并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人物


对话。



5.


圈画描写列宁的语句,分析列宁这样说话的原因,体会列宁善解 人意、循循善诱和对


儿童的保护。圈画描写小男孩的语句,体会其心理的变化,懂得做错 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


受到“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的教育。



6.


学习用词语作批注。



教学预设(教学内容)



一、激趣导入:



教学方法与策略




同学们,这节语文课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小伙


< p>
伴(出示灰雀图)你认识它们吗?(简介灰雀)


(出示列

< br>


宁和小男孩)他们是谁呀?你了解他们吗?(简介列宁)



从主要任务切入,为概括主要内


列宁、一个小男孩,再加上三只 灰雀,就发生了一个动


容做方法渗透。



人的故事。想知道吗?那我们就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自由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



事?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


默读第


1



2


自然段,看看通过读书,你都知道了


宁对灰雀的喜爱)



2.


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深红的。


”对灰雀的样子的描写,体会颜色美。




2


)通过“来回跳动、婉转、惹人喜 爱”等体会灰




< br>2.


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什么?你是从哪体会到的?把你找 到的句子画下来。


(列



抓住主要人物 与主要事件来概括


课文主要内容,培养语言概括能力。




1



“公园里有一 棵高大的白桦树……一只胸脯是





1


雀的可爱。



3


)通过“每次、都要、经常”等词语体会列宁对


灰雀的喜爱程度。




4


)通过灰雀消失后,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


了”体会对 灰雀的着急和担心。



3.


默读课文


3


——


13


自 然段,看看你都读懂了什


么?(重点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和心理)圈一圈,


画一画,用一些词语批注你的感受。



指导朗读



(追问:他可能在想什么)




2


)通过第


6



7



8


三个自然段 的对话,体会小男


孩被列宁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所感染,


已经认 识到错误,


并下定决心改正错误。




3


)通过第


9



10


自然段的对话,体会列宁的欣喜


和男孩改正错误的决心(指导朗读)




4


)通过“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体会


男孩仍在为 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5



通过列宁问灰雀的话,


体会列宁没有责怪男孩 ,


反而很爱护他。



四、探索中心,升华主题:



你觉得这个男孩是诚实的吗?和同学们讨论一下。



五、推荐阅读:



课外继续搜集、阅读 其他名人故事,和同学们谈谈


你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学生生活,


的?它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为走进人


物内心做铺垫,培养养成边读边想的


阅读习惯,丰富阅读经验。












学习用词语来批注感受,培养语< /p>


感和语言概括能力。







通过分 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引导


学生走进人物内心,


体会其心理变化,


丰富阅读感受。















1


)通过“没……我没看见。


”体会男孩的心理,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灰雀是怎样



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