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萌到你眼炸
945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01: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来如雷霆收震怒下一句)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柳永是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体的发展过程中,他是个非常关键的人物,


他扩展并发 展了慢词,开拓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代表了宋词发展的


一个新阶段 。词风多接近民间艺术特色,融合多家特点自成一派,含义深远。语言多用俚


语,却又不 乏雅言,贴近人民,浅显易懂,受到大众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


:柳永






















语言


雅俗共赏


1






引言



柳永(约


971-1053



,字耆卿,原名三变,号柳屯田,崇安人 。景祐元年进士,一生


怀才不遇,终身落魄,穷困潦倒,死后甚至由几个妓女埋葬。虽然 他官场失意,但却写出


了一手好词,从词调到作词都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他的 很多词调都出于市井新


声,经过加工提炼,形成了其独特风格,并以之确立了他在词史上 的地位。他完成了从小


令到慢词的发展与转变,并且在词的内容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扩展 ,是历史上不可磨灭的


领军人物。




一、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柳永词的语言 特点主要为吸收大量的俚俗语言,


却又不失雅致,


在词中喜用典 故,



样的特点使得柳词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贫民百姓都能理解 和欣赏,他通过反映寻常百姓的


日常生活和心底最真实的想法来表现自己对世俗的不满和 对下层人民的怜惜。



1




吸收大量民间俚俗语言



柳永在词史上 率先吸收大量民间俚俗语言入词,更多的展示市井平民的生活与心


态,写俗人,写俗世。 他被认为是俗词的开创者,是俗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柳词俚俗拙朴、


真实动人,用平实的 语言形式传唱出真实的思想情感,以平民的姿态叙写平民的心理和生


活,作为通俗歌词, 它具体地体现了“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且为民众而生存的、


所喜悦的,投合了最 大多数民众之口味的”这一俗文学概念。



例如柳词表现下层妓 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柳永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交往频


繁。他虽然有时也不免狎 戏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用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态度对待她们,


他认为她们“心性温柔, 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



《少年游》



;欣赏她们“丰肌清骨,容


态尽天真”



《少年游》


)的天然风韵;赞美她们“自小能歌舞”



“唱出新声群艳伏”


《木


兰花》


)的高超技艺;关心同情她们的不幸和痛苦;< /p>


“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




《少年游》


)也常常替她们表白独立自尊的人格和脱离娼籍的 愿望:


“万里丹霄,何妨携


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 人见妾,朝云暮雨。




《迷仙引》< /p>


)柳永这类词作,与


晚唐五代以来的同类词作相比,不仅内容风格 有所不同,更体现了观念的变化。而作为当


时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歌妓,与市民的生活内 容、消费方式密不可分,因而,柳永词真切


地表现她们的命运,也非常贴近市民大众的日 常生活和欣赏趣味。不过其中也有些低级趣


味的色情描写,这也是他常常受到宋代文人指 责的原因之一。



再例如柳词反映市民生活的隆盛与享乐。柳词 区别于文人士大夫的荒野情趣、田园隐


逸,而带有浓厚的世俗享乐之风。反映出那个时代 充满声色娱乐和浅斟低唱的富贵之地中


人们生活的真实状态和在宴饮游乐之中的纸醉金迷 ,例如《木兰花慢》





2


“拆桐花烂漫


,


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


,


缃桃 绣野


,


芳景如屏。倾城。


< p>
尽寻


胜去


,


骤雕鞍绀幰山 郊坰。风暖繁弦脆管


,


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 人艳冶、


递逢迎。向路傍往往


,


遗簪 堕珥


,


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


,< /p>


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


朝永日


,


画堂一枕春醒。



< br>这首词描写了京都民众清明游乐的真实场景。


“倾城,尽寻胜去”是对春游盛况的 总


概,万家之管弦新声喧染了节日的气氛,人们带着丰盛可口的美食,打扮“艳冶”的妆 容


到郊外享受自然风光,极尽当时市民生活的富庶盛隆。



而另一首《望远行》则把世俗享乐生活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


“绣帏 ”



“藻井”



“金


梯”



“凤楼”



“画阑”组成了一个华丽的居住环境,然而在这样的富丽堂皇的闺阁中,却< /p>


有一位贵妇人“金钗买醉”


,可见在当时那样一个升平盛世中,人 们丰盈的物质生活仍然


代替不了精神上的匮乏和空虚。




2


、清雅华丽,雅俗共赏


< p>
柳永词在吸收民间俚语的同时又不乏雅言,还善于化前人诗句入词,表现人生所持

< br>的理性态度,做到既雅又俗,俗中有雅,雅不避俗。他是词史上第一位真正做到雅俗共赏

< br>的作家。



从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来看,该词所抒写 的是词人与恋人的离别之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


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 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


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

< br>



该词有“执手相看泪眼”之浅俗,也有“杨柳岸晓风 残月”之清雅,是该词俗不伤雅,


雅俗共赏。


这首词表现作者离 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情景相生,


别意缠绵;


写景造境,


虚实相生。实际上全词所写时空极为有限,就是在分手即将告别登 船的刹那间,但作者柳


永却铺展开来,有远有近、有虚有实、反复申诉、委婉曲尽,将一 对恋人离别之际的神态、


动作、


心理及所处环境氛围描绘得淋漓 尽致,


恰似一幅工笔画,


笔笔皆到,


但 却灵气活现,


毫不板滞之感,这既是长调本身具有采用这种铺叙的可能,更是柳永铺叙的 才能所致。本


篇的语言自然流畅,雅俗兼备。


“执手相看泪眼” 等语,浅近俚俗,当和民间俗曲同调;


而“今宵酒醒何处”二句,清雅俊逸,堪与文人雅 词比肩,因此被称为“古今俊语”


,后


人也常用之来指代柳词的 风格。此词体现了柳词俗不伤雅,雅不避俗,雅俗共赏的语言特


色。



3


、用典



柳 永善于融化前人的诗句入词,


用典又不拘于典,


臻于

< p>
“用事不使觉”



《颜氏家训》

< br>)



3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