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设计(市级一等奖)

温柔似野鬼°
882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01:5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汽车着火)


《雨霖铃》教学设计





宁化六中



张茂香




一、教学内容分析



《雨霖铃》


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


4

第二单元


《柳永词二首》


中的一篇。此单元选了柳永、苏轼 、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主要目的是了解宋


词的各个流派及各流派的基本特征 ,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明确意象、意境与情感的


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所选的四位作家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


作,既充分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 ,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词发展的脉络。



此文是柳永的代表作,描 写作者与情人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及设想别后清


冷孤寂的情景。他用白描、铺 叙、渲染的手法,离别前写气氛,离别后写情态、心理,把


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并多用景物衬托,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产生


了极佳的艺术效果。此文集中 体现了婉约派词的风格。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虽然已学 过了一定量的诗词,但无法灵活运用鉴赏方法;虽能体会本文的情感,


却难把握作者的艺 术手段,因此,我把应用恰当的方法品味本词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


艺术手法的赏析作 为教学难点。另外,学生对诗词朗诵重视不够,所以,指导诗词朗诵的


方法也是教学中不 可缺少的部分。应让学生明确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基础,又是鉴赏品味的


升华,鉴赏的过程 ,既是品味的过程,更是为理解背诵做准备。



三、设计思想



< br>板块式教学设计



是余映潮老师在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基础上所提出的。


就是将一


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 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



模块



,即教学的过程呈



板块



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思路。此课 的


指导思想主要就是



板块式



教学法。板块思路为四个步骤:诵读


——


品情


——


赏句


——



诵。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



2


、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


、理解



景中见情、缘情设景



的艺术特色 。




2


、掌握名句鉴赏的重要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感受纯真美好的爱情。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2


、品味鉴赏美段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及虚实结合的写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江淹有一名句,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别赋》)我国古代以



离情别意

< br>”



题材的诗词很多,香港人把《游子吟》


摆在



十大唐诗



之首,


认为诗中抒发的情感虽寻常、


朴素,却真 挚、动人。现在,请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写离别的诗句。



设计说明:此环节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又为本课提供了比较的素材,让学生进行

< br>新旧知识的对比,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二)



诵读课文,为鉴赏做准备



1


、试读:注意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标出不理解之处。采用学生小声读的方式。



设计说明:



试读



可让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使课堂学习更具目标性、针对


性。



2


、听读、 比读


:


和自己的读法有哪些不同之处?两个人的示范朗读有何不 同?为什


么?



设计说明:我选用了两 种不同风格的示范朗读让学生听读体会,让学生明白,朗读的


方式是多样的,方式的选择 和朗读情感的表现是根据你不同的朗读需要决定的。听读结束


后,让学生展开讨论,结合 教师的点拨来完成这一过程。



教师点拔:这两个朗诵中,第一 个人是作为旁观者来读的,所以语调相对平稳,带着


欣赏本词的情感特征。第二人则是把 自己作为文中的主人公,饱含深情地朗读,抒发了他


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



3


、按要求方式诵读:




1


)、以古诗吟诵的方式:




2


)、以旁观者讲故事的方式:




3


)、以 抒情主人公的身分:




4

< p>
)、以戏曲方式: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方式可 灵活多样,可自由诵读、集体朗读,也可让朗读基础好


的学生示范朗读,吟诵方式和戏曲 方式朗读,教师可作一定的示范。以主人公身分朗读方


式的指导应把握这几个句子:




都门帐饮无绪



应读出心痛和惆怅;



< p>
留恋处,


兰舟催发



应表 现出主人公对催发人的埋怨,此时两人难分难舍,你偏偏不断催促,怎不让一对有情


之人 更生哀怨?③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 凝噎。



情到最深之处,


朗读者应自觉 进入角色,


读时略带哭腔。学生读完后,教师可把前面的示范朗读(以抒情主人公方式朗 读的)再放


一遍,加深学生的印象。但此类指导知识不必过多分析与讲解,让学生通过比 较领会,然


后在实践中训练掌握。



(三)



理解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美



1


、此文描写的是作者与红颜知己离别的情景,作者通过哪些典型景物,采用那些重


要艺术手法来表现这种情感的?



设计说明: 对本文艺术手法的使用,学生可能说出



借景抒情


”“


情景交融



等手法,但


理解还处于较肤浅的层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



缘情设景



的艺术特色。



缘情设景



体现


了作者主观情感对景物的选择性和限制性,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设置的相应意


象。


本文



虚实相生

< br>”


的写法也是难点,


应抓住


“< /p>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p>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