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雨霖铃公开课教学设计
-
《雨霖铃》教学设计
一、导语:
p>
提起唐宋文学,同学们首先能想到哪个词?(对,就是“唐诗宋词”
)在教
材必修三中我们已经品鉴了唐诗中的一些精华之作,
那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词
中的一首代表作《雨霖铃》
,共同来赏析
宋词之精粹。
二、
(
回顾关于“词”的基本知识和)介绍作者
(展示“走近柳永”——小组汇报预习情况)
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所以又称为“诗
余
”
“曲子词”等。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规定(旋律、节奏、文字、音韵结构)——
“填词”
词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流派风格:豪放(苏辛)和婉约(柳永、秦观、李清照)
字数:
小令(
59
以下)中调(
59-90)
长调(
90
以上)
段数: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段落叫阙或片)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
“柳屯田”<
/p>
。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p>
由于他的生活环境及其他各方面的条件,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他的作
品
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
“凡有井水饮处,皆
能歌柳词”
。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
都是。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年近半
百方才进士出身。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词
作极佳,流传甚广。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
今。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
、
《八声甘州》
,以严肃的态度,唱出
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
染力。
柳永一
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乐舞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
“
不
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
见,愿识柳七面。
”
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
< br>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 /p>
相沿成习,称之
“
吊柳七
”
或
“
吊柳会
”
。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鹤冲天》中
有
“
忍把
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
“
< br>此人好去
‘
浅斟低唱
’
,何要
‘
浮名
’
?且填词去。
”
,将名字抹
< br>去。柳永自称:
“
奉旨填词。
”
(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
鄙视,很有点叛逆精神。其实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骚话,骨子里还
是忘不了功名,
他在
《
如鱼水
》
p>
中一方面说
“
浮名利,
拟拚休。
是非莫挂心头。
”
另一方
面却又自我安慰说
“
富
贵岂由人,时会
高志须酬
”
。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
战科场。仁宗初年的再试,
考试成绩本已过关,但由于《
鹤冲天
》词传到禁中,上达宸听。等到临轩放榜时,仁宗以《
鹤冲天<
/p>
》词为
口实,说柳永政治上不合格,就把他给黜落了,并批示:<
/p>
“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
再度的失败,柳永真
的有些愤怒了,
他干脆自称
“
奉旨填词柳三变
”
< br>,
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妓馆酒楼之间,
致力于民间新声和
词的
艺术创作。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
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时教坊乐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调,都请求柳永为之填词,然后才能
传世,得到听众的认同。柳永创作的
新声曲子词,有很多是跟教坊乐工、歌妓合作的结果
。
)
1
雨霖铃——“雨淋铃”在安史之乱中,唐明皇颠沛流离,苦不堪言。他曾在蜀地栈道中遇
雨闻铃声,百感
交集,他悼念贵妃,不由悲从心来,痛不欲生,因而作了《雨霖铃》曲。
后来《雨霖铃》成了词牌。白居
易“夜雨闻铃肠断声”
。
写作背景——离开都城汴京(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离别的情
景。
婉约词派
“
四大名家
”
——
“
闺语
”—
—
李清照
“
别恨
”——
晏殊
“
情长
”——
柳永
“
愁宗
”——
李煜
三、
美读词作
1
、自由诵读
2
、朗读小组点名其他小组成员诵读,并作点评、指导和范读
四、整体感知
问
1
:读完本词你有什么感受?
答
:
哀伤、
悲惋之美。
(师:
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很多都带给人这种感受,
对吗?)
问
2
:
本词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
你能否为它起一个题目?
(可从文本
中找词语)
答:
“伤离别”
“离别苦”
“别佳人”
“长亭别”等。
问
3
:围绕
离别
写了哪几个层次的
内容?划分依据是什么?
答:
离别前——环境衬托
时
间
离别中——描写情态
离别后——刻画心理
问
4
: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欣赏一首词?
答:意象意境、思想感情、艺术手法
(
板书)<
/p>
五、鉴赏分析
1
、谁感意象美?
< br>(
1
)词中意象有哪些?请找出来。
(寒蝉
长亭
骤雨
兰舟
烟波
暮霭
楚天
酒
杨柳
晓风
残月
)
(
2
)这些意象中哪些是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小组展示搜集
成果并解读)
2
p>
蝉
——(郁达夫《故都的秋》
“秋蝉的衰弱
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
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
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
元代卢挚《沉醉东风
重九》
: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
片愁,
谁肯
羁
旅
情
p>
怀
悲
凉
哀
婉
教白衣送酒?”
宋代晏几道《采桑子》
:
“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
”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
“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
补充:
“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
”
(宋
朱熹《南安道中》
)
高
p>
远
追
求
高
洁
品
质
p>
“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南朝陈·刘删《咏蝉诗》
)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唐·戴叔伦《画蝉》
)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
(唐
虞世南《蝉》
)
长亭——
秦汉时期便开始在道旁设亭,供旅客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
“十里
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
送别场所,成为离愁别绪的象征。<
/p>
李白《菩
萨蛮》
: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弘一
法师李叔同《送别》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雨
——或喜或悲之情。
杜甫《春夜喜雨》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
山孤。
”
李
清照《声声慢》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 br>:
“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
杨柳——
与
“留”
谐音。
折柳送别乃习俗
(唐代尤盛
“年年柳色,
霸陵伤别”
)
。
《小雅
·
采
薇》
: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
思,雨雪菲菲。
”
王之涣《凉州词》
:
“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p>
3
春风不度玉门关。
”
(
《折杨柳》曲)
李白《春
夜洛阳城闻笛》
)
: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
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p>
李白《忆秦娥》
:
“年年柳色,霸桥伤别。
月——伤感愁绪(离别、思念、时光流逝)离合的象征
《琵琶行》
: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
苏轼:
“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
李
煜《乌夜啼》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
<
/p>
酒——消忧解愁的最好办法。
“酒醒”即是“愁醒”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醉不成欢惨将别”
——白居易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
3
)在本词中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请小结一下。
(可让上一小组随意选取其他
组成员回答并点评)
寒蝉、长亭、骤雨——交代时间、地点、特定环境,渲染凄楚
悲凉气氛,烘托出
浓重的离愁别绪。
烟波、暮霭、楚天——描绘朦胧、灰暗、迷茫之景,传递出漂泊无依的愁绪。
杨柳岸、晓风、残月——构成凄凉之景,更衬托人之孤寂难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