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

巡山小妖精
856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02: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科幻小说网)


情景交融,虚实相映



——《柳永词两首》解读



河南省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



于剑涛



【美点探微】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 歌柳词”,足见柳永词在当时产生的广泛影响。


《柳


永词两首》 兼顾了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


《望海潮》属前者,《雨霖铃》属

后者。虽风格迥异,但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却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情景交融



柳永长于慢词,慢词长 于写景、叙事和抒情的交互融合,柳永词工于铺叙,


善用白描,更是将慢词情景交融的特 点发挥到了极致。此处所言之“景”,不单


指词中描绘的自然、人文景观,也包括各种人 事场景。


《望海潮》中,无论是从


地理条件、悠久历史、人口众 多、经济繁荣等角度描写杭州的壮丽繁华,还是从


钱塘江和西湖两个极富江浙地域特色的 代表性景观来写杭州优美如画的自然风


景,


抑或是写官员巡游和 杭州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图景,


都运用了白描手法,



着一色,层层铺叙,气势磅礴,开阔清新。“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浓墨重彩

< br>描绘杭州的美丽景色,


赞美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生活,


目 的只有一个:


抒发作者


对杭州的喜爱和赞颂之情,投孙何所好, 以表渴望提携之意。据说,此词不但使


得孙何主动前去与柳永相见,更引得金主南下,觊 觎大宋江山。《雨霖铃》中,


无论是铺叙离别场景,


写眼前景致 和別时情态,


抑或是描写别后景象,


写想象之

< br>景,——表面写景,实则写情,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营造了一种凄冷沉郁的氛


围 ,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伤,凸显了全词的情感主调。



二.虚实相映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中常 见的表现手法:写景为实,抒情为虚;眼见为实,耳


听是虚;眼前之景为实,想象之景为 虚;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当下之


景为实,


未来之景是 虚;


从己方角度写为实,


从对面着笔写为虚;

< br>客观之景为实,


梦境、


仙境、


誓 愿为虚。


《望海潮》


全词极尽夸张之能事,

极写杭州美丽、


富庶、


繁华之实景,唯有末句“异日图将好 景,归去凤池夸”,显然属于虚写:希望长


官把杭州美景画出来,


等日后回到朝廷就可夸示于同僚,


回应主题,


暗含对孙何


日后飞黄腾达、步步高升的美好祝愿。而《雨霖铃》通篇,除上片开头写离别场


景是实写之外,从“念去去”直至词末,几乎全是想象中的虚景:先是想象别后


彼地之景:这一去,千里烟波,荆天楚地,暮霭沉沉,苍茫辽阔;接着想象今夜


酒醒之 后的景象:这一去,孤身一人,栖息何处?或许泊舟杨柳岸,独对晓风残


月;最后想象别 后情景:这一去,年复一年,天各一方,纵有良辰美景,也形同


虚设;纵有说不尽的相爱 、相思之情,斯人已去,又能向谁倾吐呢?



作为北宋词坛的扛 鼎之作,


《柳永词两首》可欣赏之处很多:工于铺叙,善


用白描 ,巧用夸张,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等。但作为两首词共有的特色,亲爱


的读者,你以为 笔者所言然否?



【随堂练习】



一、基础演练



1.

< br>下列词语中


,


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br>A.


参差



c

< br>ī)



寒蝉


(ch


á


n)




(z


ò


u)


良辰


好景


(ch


é


n) < /p>






B.


罗绮



q


ǐ)



凝噎



y


ē)



暮霭


(a


ǐ


)


天堑


无涯


(qi


à


n)






C.


豪奢



sh


ē)





(t


ī


)



珠玑


(j


ī


)


吟赏


烟霞


(sh


ǎ


ng)





D.


叠巘


y


ǎ


n




凄切



q i


ē)



风帘


(li


á


n)


兰舟催发


(f


ā


)






2.


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


霜雪




矍铄




烟柳画桥



羌管弄晴



B.


今宵




暮蔼




金碧辉煌



户盈罗绮



C.


梳装




箫鼓




晓风残月



破涕为笑



D.


坐落




针砭



山清水秀



风帘翠幕



3.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东南形胜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 p>
..


B.


云树


绕堤沙



云树:茂密如云的树木。



..


C.


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



..


D.


吟赏烟霞




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



..


4.


下面有关宋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 项是(






A.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因为词是合乐的歌词,又称曲子词、 乐府、乐章、长短


句、诗余、琴趣等。



B.


词始于南梁,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朝达到顶峰,是唐、宋


两朝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C.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

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D.


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豪放派

< br>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5.


下面对柳永《望海潮》《雨霖铃》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p>


《望海潮》中,“怒涛卷霜雪”的“卷”字,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涛翻滚、


排山倒海的气势。



B.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采用互文手法,意思是羌笛声与采菱的歌声昼夜


不停,在晴空 中飘荡,在月夜下荡漾。



C


.《雨霖 铃》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


染,融情于景,暗寓 别意。



D.


“此去经年”四句中,“ 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


“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 ,结构疏散有致。



6.


仿照例句,另 选两位不同的诗人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基本相同,字数大


体相等。



例句:


柳永在寒蝉骤雨后的都门外,吟咏婉约派诗词 最经典的篇章,


“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尽显其 感情的缠绵与悱恻。





7.


理解性背默填空。




1



《望海潮》


中,


从地理条件和悠久历史两方面来写杭州城的句子是:








。从人 们生活富足和城市商业繁荣发展两方面来写杭


州城的句子是:










2


)《望海潮》中


,


运用互文手法描写杭州人 民和平安宁生活景象的句子是:











3


)《雨霖铃》中,交代离别特定环境,渲染凄楚悲凉气氛,奠定全词低沉伤

< br>感基调的句子是:










4


)《雨霖铃》中,运用白描手法,重在描写别离之人离别前依依不舍的情景

< br>的句子是: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课文《望 海潮》(原文略),完成


8



9


题。



8.


关于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p>


A.


词的开头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从杭 州城的地理条件


和悠久历史两方面来说的。


< br>B.


词的最后两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呼应开头,总结全篇,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C.


若把“怒涛卷霜雪”中的“卷”字改为“推”字,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 /p>


减弱,不能形象逼真的描写浪花飞溅的情态。


< br>D.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运用并提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欢


乐生活。



9.


有评论家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炼。”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雨霖铃》(原文略),完成


10

< br>—


11


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