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机点火系基本电路
-
电气部分
蓄电池点火系模块九:
蓄电池点火系的基础知识单元一<
/p>
能说明点火线圈及附加电阻的作用。
4
.
一、教
学内容:
蓄电池点火系的组成及高低压电路
1
.
能说明分电器总成各组成部分的作
用。
5
.
点火线圈的组成作用
2
.
理解点火提前角的含义。
6
.
原理结构,
分电器的组成、
3
.
了解离心点火调节器和真空点火调节.
p>
7
器的工作原理。
火花塞和点火开关
电容器、
4
.
掌握火花塞的热特性对发动机工作的.
8
教学目的及要求:二、会正确选用火花塞。影响,
掌握蓄电池点火系的基本组成。
1<
/p>
.掌握并理解点火过早或过迟的危害。
9
.
低压电路。
熟悉电池点火系高、
p>
2
.
.理解点火开关的控制原理。
10
3
.
能说明点火线圈、分电器总成、火花塞的内部结构。
课题<
/p>
1
:蓄电池点火系的组成及电路
汽油发动机气缸内的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气多采用电火花点燃的
,为了在气缸中产生电火花,
必须采用专门的点火系统。
目前应
用的点火系统有蓄电池点火系、
磁电机点火系和晶体管点火系。
蓄电池点火系是以蓄电池为电源,
具有电感储能元件,
带有触点
机构的传统的点火装置。
由于其
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长期以来
在汽车上得到广
65
电气部分
泛使用。蓄电池点火系的命名是因其电源为蓄电池而得名。蓄电池点火系又称为传统点火
系。
一、蓄电池点火系工作时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
为了保证在各种工况和使用条件下能可靠而准确的点火,
p>
蓄电池点火系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
要求:
1
.
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间隙的电压
p>
实践证明,
发动机在满负荷低转速时需要
8
000
~
10000
伏的高压才能跳火
,
起动时需要的跳
火电压可达
1700
0
伏。
为了保证可靠的点火,
点火系还
必须留有一定的次级电压储备量,
使之在
所有的情况下均能提供
足够的击穿电压。
但是过高的次级电压又会给绝缘带来难题,
并
使成本增
高,因此,次级电压通常被限制在
30000
伏以内。
2
.
电火花应具有足够的能量
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混合气压终了的温度接近其自燃温度,这时电火花只需要
< br>1
~
5
毫焦的能
量就已足够。但起动时由于混合气雾化不良,废气稀释严重,加之电极温度低,
所需点火能量最
高可达
100
毫焦。因
此,通常要求点火系提供的点火能量不得低于
50
毫焦,而且电
火花还应有
一定的火花持续时间,通常不少于
500
μ
s
。
3
.
点火时间与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应相适应
因为混合气在发动机的气缸内从开始点火到完全燃烧需要一定
的时间(千分之几秒)
,所以
要使发动机产生最大的功率,就不
应在压缩行程终了(上止点)点火,而应适当提前一个角度。
这样当活塞到达上止点时,
混合气已经接近充分燃烧,
发动机才能发出最大功率。
当发动机气缸
的多少、负荷的大小、转速的变化、燃用汽油的品质不同等
,都直接影响气缸内混合气的点火时
间,基于使发动机能发出最大的功率,点火装置必须
适应上述情况的变化,实现最佳点火。
二、传统点火装置的组成及功用
<
/p>
传统点火系的组成如图
2
-
9
-
1
所示:
66
电气部分
2-9-1
传统点火系电路图
b
)触
点分开
a)
触点闭合;活动触点点火开关;
7-5-
初级绕组;
6-
配电器的
中心电极;
2-
侧
电极;
3-
分火头;
4-
次级绕组
;
1-
火花塞。
10-
凸轮;
11-
臂;
8-
p>
固定触点;
9-
电容器;
< br>1
.
电源:电源为蓄电池
p>
和发电机,其标称电压为
12V
。
2
.
点火开
关:其作用是控制仪表电路、点火系初级电路、起动机的继电器电路等。
3
.
点火线圈:其作用是将低电压变为高电压,所以也叫变压器。
4
.
p>
分电器(断电器配电器)
:其作用是接通和切断低压电路,使点火线
圈及时产生高压电。按
发动机各气缸的点火顺序送至火花塞,同时自动和人为地调整点火
时间。
5
.
电容器
:减小断电器触点的火花,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点火高电压,它与断电器并联。
6
.
火花塞:将高压电引入气缸燃烧室,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
7
.
p>
附加电阻:串联在低压电路中。其作用是改善点火系统的工作特性,同时提高启动性能。附<
/p>
加电阻为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三、蓄电池点火系的工作原理极其电路
蓄电池点火系的电路如图
2
-
9
-
1
所示,当发动机工作时,其凸轮轴便驱动分电器轴旋转,使断电
器内的触点不断开闭,接通和切断初级电流,通过电磁感应,
产生高达
15
~
30KV
次级电压,击
穿火花塞气隙形成点火花,点燃混合气。
1
.
低压电路
当触点闭合时,构成了低压回路,点火线圈中的初级线圈
5
p>
有电流流过,产生
了磁场。
点火线圈中的磁
场能随着初级电流的增大而增强。
初级电流的方向如图
2
-
10
-
1
-
a)
中的箭
头所示,
即:蓄电池或发电机“
+
”
、电流表、
点火开关、点
67
电气部分
火线圈附加电阻
(
< br>在发动机起动点火时则不经过此电阻
)
、点火线圈的初级
绕组、断电器触点、
搭铁、蓄电池或发电机“—”
2
.
高压电路
凸轮轴驱动分电器轴旋转,
使断电器内的触点分开时,
切断了初
级电路,初级线
圈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即向电容
9
充电,
出现了初级线圈
5
和电
容器
9
间的磁场能与电场能交替转
化,
形成衰减震荡。
于是在点火线圈次级绕组
4
中感应出
15
~
< br>30KV
的高压电,
经分电器送到火
花塞上实现放电。次级电流的方向如图
2
-
10
-
1
-
< br>b)
中箭头所示,即:点火线圈、附加电阻
(
起动点
火不经此电阻
)
、
起动开关
(
正常点火时不经此辅助接柱
)
、点火开关、电流表、蓄电池正极、蓄电
池负极、搭铁、火花
塞侧电极、火花塞间隙
(
放电
)
、火花塞中心电极、配电器旁电极、分火头、
配电器中心电极、火线圈
。从点火线圈到火花塞的线路被称为高压电路,
或叫次级电路,在感应
< br>放电阶段,次级电流是经过初级线圈和蓄电池的。
68
电气部分
2
:点火线圈和分电器课题
一、点火线圈点火线圈是点火装置的核心组件,按冷却方式
的不同,可分
为油浸式和沥青式;
按有无附加电阻分为有附加电阻式
和无附加电阻式;按接线柱的多少分为二接线柱式
和三接柱<
/p>
式。按磁路的结构不同分为开磁路式和闭磁路式。
点火线圈构造(以三接柱式开磁路点火线圈
为例)
1
.
p>
所示传统的开磁路点火线圈的构造如图
2
-
9
-
2
(
1
p>
)由陶瓷或玻璃制成圆盘形状,用作外壳底部与绕组之间的绝缘。
绝缘座:
铁芯:
(
2
)
由条形硅钢片叠成,
各片间利用氧化薄层或涂绝缘漆隔离,
以减
少涡流,
用于加
强
磁场,进行电磁感应。
高压绕组:
(
3
)
匝而成,其作用是产生高压电动势。
11
000~23000
又称次级绕组,由漆包铜线绕
散热,其功能是利用绕组电流的变化实现电磁感应。
69
电气部分
低压绕组:
4
)
(匝而成一般绕在次级绕组的外边,
有利于又称初级绕组,
由漆包铜线绕
300~400
(
5
)
导磁铜套:
用硅钢片卷成桶形,使铁芯形成半封闭磁路,减少漏磁通,提高电磁互感效能。
(
6
)
外壳:
用
薄钢板冲压而成,用于封装内部构件并与胶木盖扣合,使点火线圈为一总成。
(
7
)
胶木盖:
用优质绝缘胶木粉在钢模中热压而成,
外部中心突起为高压线输出的插线孔,
旁边有三个接线柱。
其作用除与外壳扣接成整体外,主要是连接高低压电路
。
(
8
)
安装抱持:
用薄钢板制成抱箍形状,用于固定附加电阻和安装。
(
9
)
填充物
点
火线圈总成的内部空隙用沥青或绝缘油填充,以便增强绝缘性能和有利散热。
点火线圈的型号及规格.
2
《汽车电器设备型号编制方法》规定,点火线圈的型号编制格式如
下:<
/p>
83JB1546
—按
—表示“线圈”
,
< br>QDQ
—点火线圈的名称代号,
D
—表示“点火”
24V
。
2
代表;
(
1
)
分类代号(电压等级)
1
代表
12V
2
)分组代号(用途)
(
1
代表单双缸
发动机;用途代号:
代表四、六缸发动机
2
;
3
代表四、六缸发动机(带附加电阻)
代表六、八缸发动机(带附加电阻)
;
4
代表六、八缸发动机;
5
代表六、八缸以上发动机
6 8
表示高能点火。
设计序号
3
()
)
变形代号
(
4
所列。
2
-
9
-
1
点
火线圈的型号、
主要参数及适用车型如表
点火线圈附加电阻.
3
附加电阻为具有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连接于开关和“电源—开关”
两个接
线柱上。
两接线柱
式点火线圈体不带附加电阻,一般采用外接附
加电阻线取代。使用附
70
电气部分
加电阻线的优点是冷却性能好,热敏度高
,有利于改善点火特性,使用寿命长,便于保修。
我们知道,初级电流与发动机的关系是,当发动机低速工作时
,
断电器触电闭合时间长,初级电
流大,所以附加电阻的温度升
高,其阻值增大,从而限制了初级电流,
使其不致过大避免了点火
线圈过热;当发动机在高速下工作时,触点闭合时间短,初级电流小,附加电阻的温度变小,阻
值变小,
就使初级电流下降的少些,
从而改善了高速时
的点火性能。
为了克服发动机起动时蓄电
池端电压急剧下降对点
火系的影响,
在起动时,
利用起动开关上的辅助触点将附加电阻
短路,
增
大初级电流,提高次级电压,改善起动性能。
71
电气部分
表
2
-
9
p>
-
1
点火线圈主要技术性能
、分电器二
72
电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