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设计教案
-
统
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P93-94
:统计。
二、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图、小动物答题卡、条形统计图。
三、数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
一
)
教学目标:
p>
原教材安排了让学生经历“花的颜色有几种”
,
“每种颜色的花有几盆”
,
“你最喜欢
哪种颜色的花”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笔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
计了“每种小动物有几只”
,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
“我的生日”
,
“我
最喜欢吃的水果”
等实践活动;学生则根据之前学的比一比、分一分以及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进入新知的
探究。经过近
1
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教师所要
做
的就是组织、引领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操作活动。故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
.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一般方法,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并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2
.
过程方法:
(
1
)
p>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习一些简单的收
< br>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感悟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
2
)
p>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引导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合作能
< br>力和对问题做出决策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
.
情感态
度: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
密联系,激
发其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策略:
对“统计”一课的
教学而言,其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让学生感受
统计的必要性。由此我试图让
学生置身真实又充满童趣的情境,亲身经历和体验统
计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
生良好的统计观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促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学会提出并解决
一些简单的问题,从而自主建构新知。
1.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统计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既然要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动手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时间
和空间,以期在这一时空内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行探索,自行创造的机会。
2.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统计对决策的影响。
“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
、探索”是刻画数学活
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为
此本课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
中的随机性,从而对问题做
出合理的决策。
3.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br>创设小组(同桌)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把自己富有个性的方法
与同伴交流,以达到完善个体认知结构,促进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本班学生此前刚秋
(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大家好
,
游过动物园,小动物
我叫聪聪。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请来了许
许多多的好朋友来庆祝我的
生日。想知道它们是谁吗
1.
从动物画面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观察:有哪些小动物每种小动物各有几只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涂小格的
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先数出每种小动物的只数,然后完成方格图)
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只数。
2.
对比画面与学生完成的方格图,引出新知。
汇报每种小动物的只数。
师:
(对比出示画面与方格图)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
的形象在他们的脑海
里非常深刻,因此以
小动物过生日
引入能
激发学生的兴趣。
p>
设计将动物画面
【
备选
】
如果学生所谈的感觉是偏离该问题的本质的话,教师则需进
与方格图进行比较,
一步明确问题的指向性:哪一幅图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小动物的只
数
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
小结:像刚才
这样把小动物的只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的这个就是统计。
(板书课题:统计)
。
悟简
单条形统计图的
简洁明了之特性,同
(二)实践操作,掌握新知
:
1.
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p>
时
可
以
导
入
新
课
教
学。
谈话:在四种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在答题卡
上作上你喜欢的记号。
2.
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过程
p>
(
1
)初次记录。
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的题卡,你最想了解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教师读题卡
,当发现大部分学生记录不下来,正在犯难的时候,师停
止。
师:怎么了为什么记不下来
(大部分
学生可能会认为是老师报得太快了,但必定也有少部分学生
已经记录下来)
请能记录的同学介绍自己整理数据的方法,并展示他们的方法。
(
2
)当大部分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悟之
后,引导学生用自己认为最简便
的方法来进行第二次记录,在记录之前,先在小小组里把
自己的方法
说一说。
汇报记录方法和
记录结果,师抽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讲评。
其中如果学生采取划“正”字法来记
录的要着重介绍并给予表扬。
【备选】
如果学生中没有出现划“正
”字法,师可适时加以介绍,并
课件演示“正”字形成的动态过程。
师:有记录结果不一样的吗
引导根据总人数进行验证:合计数要等于班级总人数。
3.
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学生汇报数据,师完成统计表,并随着学生的回答在课件里完成统计
图,引
导学生从纵轴上对应着的数据读出喜欢每种小动物的人数。
小
结:像刚才那样把杂乱的数据经过整理后表示成这样有条理的图形
就叫做统计图。给这个
表格取个名字,得出:统计表。
得出:统计表。
让学生在自己收
集和整理的信息里自
主提出问题,既可激
发兴趣,又可诱发探
究的动机。
通过初次记录,
p>
少数人介绍了记录的
方法,再一次记录,
使
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收集、整理数据的过
程,呈现整理数据方
p>
法的多样化,张扬学
生个性,同时促进学
生
间的互动交流。
引导学生对自己<
/p>
统计结果进行反思、
验证,以此感悟统计
的数据要尊重客观现
实,并意识到科学的
严密性。
4.
通过统计图、统计表回答问题。
5.
小结统计图表的意义:使我们清楚地看出每种东西的数量和
它们之
间的关系。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
、指名汇报自己的生日在几月几日,后出示全班小朋友的生日统计图
(
课件呈现:
“我们的生日”
统计图,伴唱生日快乐歌)
。
2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3
、提议过集体生日,引发问题:过集体生日得买些水果吧,可
是班费
有限,只能买两种水果,买哪两样呢怎么办
当学生争执不休的时候,师问:有什么好主意
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哪两种水果喜欢吃的人最多就买哪两种。
指名说自己最喜欢吃的两种水果。
4
、提议同桌两人商量出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拿出一种意见,把
磁性方块贴在相应的水果里,形成统计图。
师:看着这个
统计图,你能说说现在我们该买哪两种水果呢为什么
(四)总结
p>
从小动物的生日
过渡到小朋友自己的
生日,
既亲切自然,
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
探究的欲望。
让学生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感悟统计
对决策的作用,并能
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
理的决策,进
一步体
验统计的作用。
1.
对本节课各组得到的笑脸情况作一统计、评比。
(课中教师已有意
识地将各组所得笑脸制成条形统计图)
<
/p>
2.
师:你觉得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统计你最喜欢统计什么<
/p>
从课始至课终,
根据每组学生的表现<
/p>
让学生畅谈,如:我们在选班长的时候可以统计一下推选谁的人最多;
奖予笑脸,既把握了
我们可以统计一下喜欢看哪种动画片的人最多等等。
3
、提议课后对自己最赶兴趣的一件事情进行统
计,下节课我再来交
流。
课堂激励机
制,又使
教学资源动态生成,
体现了统计数据的随
机性,又能让学生感
受统计的广泛应用。
五、教学片段实录
(一)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