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设计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是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
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的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
合、
归纳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p>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计算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让
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增
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
2
难点: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
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
课件,
每个学生
12
个一立
方厘米的正方体。
长方体模型。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1
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 br>2
、体积单位的认识并且能填上合适的体积单位
生: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让学生利用
手中的
12
个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
有几种摆法?
(让学生在展台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提问:
1
摆成的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生:体积都相同,长、宽、高不同。
p>
2.
长、宽、高不同即形状不同,而体积相同呢?
< br>
生:因为它们都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
12
个
1
立方厘米。
<
/p>
观察:
这个长方体长、
宽、
高的数,
除了表示出长、
宽、
高的长度外,
还表示什么?
生:<
/p>
长除了表示
4
厘米的长外,
还表示一排摆出
4
个
1
p>
立方厘米的正
方体。
宽除了表示
3
厘米外,还表示摆出了
3
排。
高除了表示
2
厘米外,还表示摆了两层。
想一想:如果要摆一个长
5
厘米,宽
4
厘米,高
3
厘米的长方体,该
如何摆?体积是多少?
生:一排摆
5
个,一共摆
4
排,上
下摆
3
层。
思考:这些数据与长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
生: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
即:长方体的体积
=
长×宽×高
V=a
×
b
×
c
p>
例
1
、一个长方体,长是
< br>7
厘米,宽
4
厘米,高
3
厘米,它的体积是
多少?
生:
7
×
4
×
3=84
(立方厘米)
练习
:一块水泥板,长
5
分米,宽
3
分米,厚
2
分米,这块水泥板的
体积是多少分米?
生:
5
×
3
×
2=30
(立方分米)
观察
:长
5
厘米,宽
4
厘米,高
< br>3
厘米的长方体,长缩短
1
厘米
(图
上从右边去掉一排)
,
高增加
1
厘米(图上在上边增加
1
排)
,此时的长、宽、高各
是多少?变成了什么图形?
生:长
4
厘米,宽
4
厘米,高
4
厘米,变成了正
方体。
正方体的体积
=
-
棱长×棱长×棱长
V=a
×
a
×
a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