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主题阅读教案
-
课
题:
1.
《
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
课型:
精读引领课
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诗
歌,
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教学目标:
2.
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荆棘”等词语的意思,能说
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p>
3.
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出雷
锋的事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
联系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细读诗
句,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了解雷锋的先
进事迹,
学习关爱他人、
乐于奉献的雷锋精
神。
教学方法:
朗读法,示范法,合作交流法
链接丛书:
《冰冰镇来了位陌生人》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出示目标
1.
听写词语
2.
教师简介雷锋事迹,
(雷锋叔叔不但乐于助人,还特别关
心小学生的成长。在抚
顺市的一所小学里,二年级的同学都特别自豪,因为他们有一位校
外辅导员是一
位解放军叔叔,这位解放军叔叔就是雷锋,雷锋叔叔经常到学校给他们讲故
事,
做游戏,他们都特别喜欢雷锋叔叔。可是突然有一天,雷锋叔叔因公牺牲,年仅
p>
22
岁,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
p>
3.
教师板书“雷锋叔叔”
,指导书写“锋”字,联系形近字“峰、蜂”,区别偏旁,
比较识记。
4.
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初读感知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
朗读诗歌,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
思考:雷锋叔叔出现在了哪里?划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
2.
划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和同桌说一说为什么感动。
3.
汇报交流。
(二)指导朗读,读好问答的语气。
1.
引导学生发现诗歌问答的特点。观察第一、三节最后一行的标点是什么。观察
第二、四节第一行诗句有什么特点。
2.
指导朗读问句。
出示句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学生试读,教师边评价边总结
3.
指导朗读回答的诗句。
4.
小组内练习朗读第三至五小节。
5.
全班朗读展示。男女问答配合读。
三、精读课文,感悟学法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
思考:雷锋叔叔曾在哪里?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
< br>2.
边读边想象,说说眼前彷佛看见雷锋叔叔正在做什么事情?尝试用自己的话说
说这个故事。
3.
< br>出示“泥泞的小路”图片,理解“泥泞”。引导学生关注“蒙蒙的细雨”“路
上的
脚窝”等细节,联系上下文推测词意。
4.
< br>如果你走在这样一条道路上是什么感受?雷锋会遇到哪些困难?展开想象,体
会雷
锋的困难。
5.
指导朗读第一、二小
节,进一步体会雨水多、脚步重、抱孩子走路不易。
思考:雷
锋与这个孩子素不相识,为什么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要帮助孩子找到
家人?雷锋当时可
能怎么想?学生体会雷锋坚持帮助孩子的决心和对他人的关
爱。
6.
师生合作读,升华情感。
小结:雷锋就是这样,抱着一个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深一脚浅一脚地
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即使雨水早已湿透了他的衣服,即使泥巴早已裹住了他的双
脚,但他没有放弃,仍然坚持把孩子送回了家。
(二)学习第三、四小节
1.
思考:在小路上又找到了雷锋的什么足迹?为什么他会背着年迈的大娘呢?
2.
想象:
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
大娘回家是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他遇到了什么?
边
读边圈出体现雷锋叔叔做好事不怕困难的词语。
(背着
年迈
踏着荆棘
洒下的汗
滴
)
3.
出示图片,理解“荆棘”。学生结合图片谈感受,体会雷锋背着年迈的大娘走
p>
在弯弯的小路上,刺人的荆棘可能划伤他的鞋和脚,所以肯定很不好走,很辛苦,
走一会儿,雷锋叔叔就可能汗流浃背,因此花瓣上留下了他像露珠一样晶莹的汗
滴。
4.
生朗读第三、四小节,
进一步体会雷锋的辛苦。
深入思考:雷锋为什么要对陌生的老
大娘付出这么多?雷锋当时可能怎么想?
学生体会雷锋急人所急,想人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学习第五小节
1.
除了诗中的这两件事情,雷锋叔叔还会做哪些好事?
2.
指导朗读第五小节,理解“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p>
表面含义:雷锋叔叔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雷锋叔叔,雷锋叔叔
就出现在哪里。
深层含义:希望人间处处有像雷锋这样的人,
把大爱洒向需要的人。
3.
我们身边
有这样的雷锋吗?快来夸一夸吧。
出示句式:我们班(
)是小雷锋,我想对他说(
)
。
4.<
/p>
是啊,老师多么希望我们的社会哪里有困难,哪里需要爱心,哪里就有雷锋叔
叔啊!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这首诗歌吧!
四、学法运用,拓展阅读
孩子们,雷
锋叔叔乐于助人的精神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一个乐于
付出的人,不仅能够
获得真正的友情,还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下面让我们一起有
感情地读一读丛书
1
中的《冰冰镇来了位陌生人》
。
(
一)阅读要求:
1.
读准生字词,划出自己认为最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
2.
小组合作交流:陌生人为什么觉得,冰冰镇
的“春天仿佛来了,暖洋洋的。”
3.
摘抄好词到积累本上。
(二)分享交流
1.
你是如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的
?
纳闷、爽朗、木然、疑惑、别扭
2.
“幸亏我是秋天路过这里,穿得多,不然,冻成冰雕,也没人管我。”结合故
事插图,想
象一下陌生人的笑声为什么是爽朗的?他此时在想些什么?
3
.
结合上面理解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讲讲陌生人这三天发生的故事。
4.
雷锋叔叔和陌生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你
学会了吗?
五、总结收获
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六、作业设计
抄写本课的生字并组词
【板书设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小溪
小路
迷路的孩子
年迈的大娘
乐于助人
课
题:
2.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课型:
写字指导课
1.
写会、写好“昨、洒、温、暖”等
9
个汉字。
教学目标:
2.
归类写字,通过观察、巩固汉字的结构特点,能根据其
特点和书写规律自主书写左右
结构的汉字。
3.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
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把字写正
确、美观。
教学重点:
写会、写好“昨、洒、温
、暖”等
9
个汉字。
教学难点: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把字写正确、美观。
教学方法:
指导法、示范法
链接丛书: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出示目标
1.
听写词语。
2.
出示重点语句,生自由读、指读。
3.
出示学习目标。
二、读帖悟法,规范指导
1.
投影出示生字:“昨、洒、温、暖”等生字,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
/p>
2.
想一想以前学过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认真读帖,想一
想书
写时注意什么。
3.
汇报交流:左右不等窄让宽,主动避让有礼貌,巧妙穿插多友好。
“暖”
,注意右边“爰”和“爱”的区别,左边是“日”
,不是“目”
,
有太阳才暖和。
三、范写练习,掌握要求
指导“洒、暖”例字书写
1.
仔细观察结构、占格位置、关键笔画。
2.
总结写法,师范写。
3.
生自由练写,在课后生字表中描两个,写两个。
4.
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改写,组内互评
1.
学生在“昨、温、洒、暖”中任选一个字,在练习本上写两个,注
意左
窄右宽结构的规范书写。
2.
同桌、
小组内互相评改,改正不规范的笔画。
3.
全班展示优秀作品。
五、迁移运用,再次练习
1.
出示其它字,让学生观察,在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 br>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结构、占格位置、关键笔画等方面来交流。
六、作业设计
布置课后在田字格里描写。
【
板书设计
】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洒
暖
课
题:
3<
/p>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课型:
拓展阅读课
1.
养成边读书边识字、思考的好习惯,积累背诵自己喜欢
教
学目标:
的诗歌。
2.
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发挥想象,感受诗人描绘的美好画
面。
3.
加深学生对儿童诗的了
解,激发学生对儿童诗的热爱之
情。
教学重点:
养成边读书边识字、
p>
思考的好习惯,
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
诗歌。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儿童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交流法,自主学习法
链接丛书:
《谢谢你啊,小河》
p>
《雨点荡进彩虹桥》
《山》
《日出》
《我
看见了风》
《钓鱼》
《美丽岛》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出示目标
1.
听写词语。
2
一首首儿童诗歌承载着我们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香香甜甜的梦。在这组文章中,
p>
我们将读到许多意味深长的儿童诗歌。阅读时,可以发挥想象,感受诗人为我们
描绘的美好画面。
3.
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生自由朗读
主题丛书中的
《谢谢你啊,
小河》
《雨
点荡进彩虹桥》
《山》
《日出》
《我<
/p>
看见了风》
《钓鱼》
《美丽岛》七篇文章
,了解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1.
把
不认识的字用圆圈圈出来,自己想办法读准字音。
2.
读通句子,把原来不认识,自己又想办法认会的字用三角号标出来。
3.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用(
)标出来,喜欢的句段用“~~~~~~”标出来。
三、品读感悟,理解内容
(一)小组共学。
出示学习要求,小
组内选择一篇文章,重点读,思考并讨论问题。
(二)汇报交流,朗读诗歌。
1.
《谢谢你啊,小河》
(
1
)出示语句:
小河急急地冲过
小河缓缓地流过
小河浅浅地淌过
谢谢你啊,小河!
这三个语句在形式
上有什么相同?(相似的结构,反复的句式,都有叠词)
(<
/p>
2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
3
)朗读展示
2.
《雨点荡进彩虹桥》
(
1
)通读诗歌,勾画出句式相同的语
句。读读这些句子,体会句子的韵律美。
(
< br>2
)出示诗句:
小雨点
贪玩耍
一眨一闪眼睛大
小雨点
笑哈哈
一滴一点在长大
小雨点
好潇洒
攀着云儿秋千架
(
< br>3
)文中没有标点符号,该怎么读出小雨点的调皮可爱呢?和同桌交流一下,试<
/p>
着读一读。
3.
《山》
诗人将自己和山作比较,到底是谁大谁小?说说你的理解,并带着理解多读几遍
诗歌。<
/p>
4.
《日出》
作者把太阳写成了一个调皮的、胖乎乎的孩子。你也能
说出这样的句子吗?
5.
《我看见了风》
同学们,你“看见”过风吗?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它呢?
6.
《美丽岛》
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作者为什么把台湾岛称为美丽岛了吗?
7.
《钓鱼》
这首儿童诗真好玩儿,和同学们拍着手读一读吧!
四、总结运用,布置作业
1.
多种形式反复诵读,争取背诵优美句段。
2
.
在语文积累本上摘抄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设计】
我的诗意童年
儿童诗
反复
音乐美
想象
画面美
课
题:
4.
《千人糕》
课型:
精读引领课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写“甘、甜”两个字。
教学目标:
2.
能默读课文,借助插图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
的。
3.
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借助
插图,
想象画面,
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教学难点:
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法
链接丛书:
《兔妈妈的生存格言》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出示目标
1.
听写词语。
2.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美食——千人糕。
(齐读
课题)介绍千人糕的相关
知识。
3.
出示学习目标。
二、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初读感知
1.
自读课文。
(
1
)轻声读课文,要求: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
上标记。
(<
/p>
2
)开火车读课文。
2.
汇报交流。
(
1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试着用“先
......
然后
......
最
后”的句式说一说。
(
2
)结合课文,说说自己对“千人糕”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学习方法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到千人糕的制作?品读第六至九自然段。
(一)感受米糕的来之不易
1.
p>
指名读
6-9
自然段。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
)
2.
学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补充
米和糖在生产、加工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初步
理解“千人”在课文中的特殊含义。
p>
(
1
)了解生产
米所需要的劳动
①关注标点符号:在第八自然段中,有个省略
号,想一想:爸爸还有哪些话没有
全部说出来?
②出示“种植水稻”的图文资料,了解“耕地、播种、育苗、移栽、施肥、防虫、
收割”等劳动过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边想像边交流农民在种植水稻时辛勤
劳动
的情景画面。
③提问:除了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外,还
需要什么?种子、农具、肥料、
水又是怎么得来的?
(
2
)了解熬糖所需要的劳动
< br>
①提问:糖是怎么来的
?
(从
甘蔗、甜菜中熬出来。
)
②出示甜菜、甘蔗图,认识两种植物。学写“甘、甜”
2
p>
个字。交流:甘蔗、甜
菜怎么来的?甘蔗汁、甜菜汁又是怎么来的?
③出示“熬糖”图片,观察图中人在干什么?熬糖需要什么工
具?除了工具还需
要什么?怎么熬糖?理解“熬”字指的是长时间地煮。
(
3
)小结:米和糖是制作
米糕的主要原材料,从它们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你感受
到了什么?(制作工序之繁杂、参
与人员之广泛、工作程度之辛劳等)
3.
米糕做好后,怎么卖出去?
p>
(
1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米糕做好后还
需要许多劳动?
学生品读句子,圈画出“就算
......
还得
......
又......”。用上“就算……还
得……”“要有……还得有……”说一句话。<
/p>
(
2
)对照插
图,说一说包装、送货、销售的劳动情景。
(
3
)指导朗读。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
出感叹的语调,“就算”“还”“又”字要重读,突出劳动的繁杂。
4.
齐读第
6-9
自然段,读好爸爸说的话。
(二)理解“千人糕”的寓意,升华情感
1.
默读第十、十一自然段。
2.
出示句子:
(
1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
在我们面前。
比较词语:平常
平平常常
(平平常常比平常意思上要
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平常)
“才”字的作用是什么?
(
2
)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
仔细想了想,
说:
“爸爸,
这糕的确
应该叫千人糕啊!
”
为什么叫它“千人糕”呢?
3.
p>
交流:如果你是文中的孩子,现在吃着米糕,还会觉得它很平常吗?你会想到
什么?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
< br>练习说话。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
西也
是由许多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例: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经
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三)小结全文,畅谈感受
1.
总结全课。
2.
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
/p>
(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我们只有共同努
力,
互相合作,
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
四、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文中爸爸和孩子共有
3
组对话,
孩子从最初的“好奇”到“不以为然”,
直
至最
后“恍然大悟”“心服口服”,语气随着心理变化而发生变化,爸爸从始至终,
p>
为解开孩子的疑惑娓娓道来,耐心十足,稳重平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丛
书
1
中的《兔妈妈的生存格言》
。
(
一)阅读要求:
< br>1.
读准生字词,读好兔妈妈和乖乖的对话,体会人物心理变化。
2.
小组合作交流:兔妈妈的生存格言是什么?你从
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
摘抄好词到积累本上。
(
二)分享交流:
< br>1.
面对兔妈妈的三次教导,
乖乖的表现分别是什么样的
?结合文中的词句说一说。
(傻傻地摇摇头——使劲地点点头——有了自己的思考)
p>
2.
这三条格言哪一条你觉得最有道理,
结合兔子的生存实际情况,
说说你的理解。
3.
借助插图,想象一下:乖乖奔跑在充满危险的山林间
,勇敢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它又会发生哪些故事呢?说给大家听一听。
< br>
4.
词语积累。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
又香又嫩
又高又密
措手不及
健康勇敢
智慧超群
勇敢顽强
五、作业设计
练习册的阅读题
【板书设计】
千人糕
米
+
糖
=
米糕
包装、送货、销售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课
题:
5
《千人糕》
课型:
拓展阅读课
1.
读通文章,积累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段。
教学目标:
2.
借助插图读懂文章,读好对话,留意描写人物的词语或
句子,体会人物思想情感。<
/p>
3.
想象故事情景,激发学生阅读童话
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插图读懂文章,
读好对话,
留意描写人物的
词语或句
子,体会人物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想象故事情景,激发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链接丛书:
小松鼠出走记》
《不能陪你去远方》
《最后一片银杏树叶》
教学过程
一、
听写词语,出示目标
1.
听写词语。
2.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有关“关
爱”的文章,
《雷锋叔叔,你在哪
里》讲的是社会上陌生人之间
直接的关心、帮助,
《千人糕》讲的
是对他人劳动及劳动成果的
珍惜、尊重,这节课我们再来阅读几篇
与“关爱”有关的文章。
3.
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由读文,感知大意
自己默读主
题丛书中的《小松鼠出走记》
《不能陪你去远方》
《最后一
p>
片银杏树叶》三篇文章。
1.
依次出示故事插图,想象故事讲了什么事?
2.
通读文章,用不同符号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和喜欢的字词,整体感
知故事内容。
三、品读感悟,学法运用
1.
小组内选择两篇文章,重点读,任选以下两个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并结
合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回答。
①
《小
松鼠出走记》
小松鼠为什么出走?又为什么打消了出走的念头?
②《不能陪你去远方》妈妈不能去的远方,谁可以陪儿子去呢?还可
以去哪些远方?
③《最后一片银杏树叶》为什么结尾说“
孩子们再也不忍心向他提什
么请求了”?
2.
教师引导交流,并指导朗读。
四、总结运用,布置作业
1.
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自己喜欢的词句段,争取背诵。
< br>2.
在语文一日一句本上摘抄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设计】
奉献暖人心
读通
读懂
读好
课
题:
6.
《千人糕》
课型:
写字指导课
1.
< br>写会、写好“能、味、具、甘、甜、劳”等
9
个汉字。<
/p>
教学目标:
2.
通过观察、巩固汉字的结构特点,能根据其特点和书写
规律
自主书写汉字。
3.
掌握汉字的基本
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把字写正
确、美观。
教学重点:
写会、写好“能、味、具
、甘、甜、劳”等
9
个汉字
教学难点: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把字写正确、美观。
教学方法:
示范法,指导法,展示法
链接丛书: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出示目标
1.
听写词语。
2.
出示学习目标。
二、读帖悟法,规范指导
1.
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
2.
练一练,巩固学生字音的识记情况;
p>
3.
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
4.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
位置及书写的要点。
三、范写练习,掌握要求
1
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能
:第三笔是竖,不能写成撇;右边部分的“匕”要先写撇,再写竖弯钩,层叠
的两个“匕
”是上小下大。
桌:上窄下宽,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第
一笔竖与中间部分相连没有间隙,
“木”占下格。
味:口字旁要写在横中线上面,右边的“未”第二横要比第一横写得略长,不能
写成“末”
。
具:里面三短横
距离均等,不与横折相连,第四个横写得略长,最后一笔是点,
不能写成捺。
甘:居于田字格中央,左竖从左上向右下略微倾斜,右竖从右上向左下略
微倾斜,
形成一种开合呼应关系。
甜
:书写时尽量向中间靠拢,避免结构松散。第二笔横从横中线起笔,稍微向上
斜。
劳: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宽一点,支撑起整个字的间架。
2.
学生练习书写。
四、评价改写,组内互评
1.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两个,注意生字结构的规范书写。
2.
同桌、小组内互相评改,改正不规范的笔画。
3.
全班展示优秀作品。
五、迁移运用,再次练习
1.
出示其它字,让学生观察,在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 br>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结构、占格位置、关键笔画等方面来交流。
六、作业设计
布置课后在田字格里描写。
板书设计
能
桌
具
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