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电池剩余容量的常用方法
-
计算电池剩余容量的常用方法
阅读次数
:105
我要发表评论
作者
< br>:
optimumchina
发表时间
:2010-10-13
本
文将讨论尽可能精确计算剩余电池电量的重要性。
令人遗憾的是,
仅通过测量某些数据点甚至
是电池电压无法达到上述目的。
温
度、
放电速率以及电池老化等众多因素都会影响充电状态。
本<
/p>
文将集中讨论一种专利技术,该技术能够帮助设计人员测量锂电池的充电状态以及剩余电量
。
现有的电池电量监测方法
<
/p>
目前人们主要使用两种监测方法:一种方法以电流积分
(curr
ent integration)
为基础;而另一种则
以电压
测量为基础。前者依据一种稳健的思想,即如果对所有电池的充、
放电流进行积分,
p>
就可
以得出剩余电量的大小。
当电池刚充好
电并且已知是完全充电时,
使用电流积分方法效果非常好。
这种
方法被成功地运用于当今众多的电池电量监测过程中。
但是
该方法有其自身的弱点,
特别是在电池长期不工作的使用模式下。
如果电池在充电后几天都
未使用,
或者几个充、
放电周期都没有充满电,
那么由内部化学反应引起的自放电现象就会变得
p>
非常明显。
目前尚无方法可以测量自放电,
所以必须使用一个预定义的方程式对其进行校正。
不
同的电池模
型有不同的自放电速度,这取决于充电状态
(SOC)
、温度以
及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历史
等因素。
创建自放电的精确模型需要花
费相当长的时间进行数据搜集,
即便这样仍不能保证结果
的准确
性。
该方法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
那就是只有在完全充电后立即完全放电,
才能够更新总电量值。
如
果在电池寿命期内进行完全放电的次数很少,
那么在电量监测
计更新实际电量值以前,
电池的真
实容量可能已经开始大幅下降
。
这会导致监测计在这些周期内对可用电量做出过高估计。
即使
电
池电量在给定温度和放电速度下进行了最新的更新,
可用电量
仍然会随放电速度以及温度的改变
而发生变化。
以电压为基础的方法属于最早应用的方法之一,
它仅需测量电池两级间的电压。
该方法基于电池
电压
和剩余电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已知关系。它看似直接,但却存在难点:
在测量期间,
只有在不
施加任何负载的情况下,才存在这种电池电压与电量之间的简
单关联。当施加负载时
(
这种情况
发生
在用户对电量感兴趣的多数情况下
)
,电池电压就会因为电池内
部阻抗所引起的压降而产生
失真。此外,即使去掉了负载,发生在电池内部的张持过程<
/p>
(relaxation processe)
也会在数小时内<
/p>
造成电压的连续变化。
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
基于电池阻抗知识的压降校正方法仍存在问题,
本
文会在稍
后讨论这些原因。
电池化学反应及电压响应
电池本身
复杂的电化学反应导致其瞬态电压响应。图
1a
显示了从锂离子
电池的电极开始的电荷
转移基本步骤
(
其它电池的步骤与其类似
)
。
p>
电荷必须首先以电子的形式穿越储存能量的电化学活性材料
(
阳极或阴极
)
,
在到
达粒子表面后以
离子的形式存储于电解液中。这些化学步骤与电池电压响应的时间常数相
关。图
1b
显示了电池
的阻抗范围,
时间常数的范围从数毫秒到数小时不等。
在时域中,
这意味着施加负载后,
电池电压将随时间的推移以不同速率逐渐降低,
并且在去除负
载后逐渐升高。图
2
p>
显示了在不同的充电状态下,对锂离子电池施加负载后的电压张弛情况。
考虑到基于电压的电池电量监测会产生误差,我们假定可以通过减去
IR
压降来校正带负载的电
压,然后通过使用校正
后的电压值来获取当前的
SOC
。我们将要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
是:
R
值
取决于
SOC
。
如果使用平均值,
那么在几
乎完全放电的状态下
(
此时阻抗是充电状态下的
10
倍以
上
)
,
对
SOC
的估测误差将达到
100%
。
解决该问题的一个办法是根
据
SOC
在不同负载下使用多
元电压表
。阻抗同样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温度
(
温度每降低
10°
C
,阻抗增加
1.5<
/p>
倍
)
,这种相互关系
应该添加到表格中,而这也就使得运算过程极为复杂。
电池电压具有瞬态响应特性,而这意味着有效的
R
值取决于负载的加载时间,显而易见我们可
以将内部阻抗简单视为欧姆电阻而
无需考虑时间因素,因为即使电压表中考虑到了
R
和
SOC
的
相关性,负载的变化也将导致严重误差。
由于
SOC(V)
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S
OC
,所以瞬态误差的
范围将从放电状态下的
< br>50%
到充电过程中的
14%
不
等。
不同电池间阻抗的变化加大了情况的复杂性。即使是新
生产的电池也会存在
±
15%
的低频<
/p>
DC
阻
抗变化,这在高负载的电压校正中
造成很大差异。例如,在通常的
1/2C
充放电电流、
2Ah
电池
典型
DC
阻抗约为
0.15Ω
的情况下,最差时
会在电池间产生
45mV
的校正电压差异,而对应的
S
OC
估测误差则达到了
20%
。
最后,当电池老化时,一
个与阻抗相关的最大问题也随即出现。
众所周知,阻抗的增加要比电池
< br>电量的降低显著得多。典型的锂离子电池
70
个充放电循
环后,
DC
阻抗会提高一倍,而相同周
期的无负载电量仅会下降
2%
~
3%
。
基于电压的算法似乎在新电池组上很适用,
< br>但是如果不考虑
上述因素,在电池组只达到使用寿命的
1
5%
时
(
预计
500
个充放电周期
)
就会产生严重的
误差
(
误
差为
50%)
。
两种方法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