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

萌到你眼炸
710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07: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顽石金刚)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是孩子们 学习数


学的坚固基石。对于第一学段的孩子来说,正确地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更是孩子学 好数学的前提和保障,


有利于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形成完整的、清晰的、系统的数学知识 体系。





[


存在问题


]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的概念包罗万象 ,它们有的需要用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有的需要一定的概括能


力,有的又需要一定的 抽象思维,掌握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了。在第一学段的概念教学中存在着如下几方面


问题:





来自学 生的:对于第一学段的孩子来说,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有一定的

难度,而这将直接影响孩子们对概念的巩固和运用。





来自教师的:教师对数学概念本身就没有一个系统的、清晰的 认识,只是跟着教材、教参走,结果在


某些问题上自己也拿捏不准,自然会使得孩子们数 学概念越来越不确定,越来越糊涂。同时由于课堂教学


在空间、时间上的限制,使得概念 教学显得枯燥、乏味,教学也往往只浮于表面。





来自概念本身的: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 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具有抽


象概括性;数学概念又是以语言和符号为中介的, 这和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是不同的,造成了生活概念和数


学概念的混淆。比如大部分孩子对 于





就仅 停留在角的顶点上,并需要依托具体的实物才能进行描述,


而数学中的

< br>“




则是


角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几何图形



,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费劲的。





[


解决策略


]




怎样让这些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 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让概念在


孩子们心中得到完美内 化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概念的引入讲述宜直观形象





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 较弱,对数学语言描述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


用形象的描述,创设有 趣的问题情境,打些合理的比方等,努力让孩子们理解所学概念,可以采用以下一


些方式 来进行教学。




< br>夸张的手势,丰富的肢体语言,理解运算所蕴含的意义,区分概念的差别。在让一年级的孩子认识加


减法的时候,我举起双手像音乐指挥家一样,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 号,加号


就是横一部分,竖一部分组起来的,减法则反过来展示。孩子们看得有趣,记得 形象,不但记住了加减号


还明白了加减号的用法。在教二年级孩子感受厘米和米时,我让 孩子们学会用手势来表示


1


厘米和


1< /p>


米,


使得孩子们在估计具体物体的长度时有据可依。形象生动的讲 解,让孩子们自然接受数学符号。教师的语


言讲解也要力求符合学生实际,特别是第一次 描述时,教师一定要斟字酌句地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尽可能


用数学语言简洁地描述。因为 对于第一次接触新概念的孩子们来说,第一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当然在适当


的时候我们也 可以选择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来试着对概念进行解释,一方面同龄人的解释会


让孩子们概念的理解更为容易;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一下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要记住:孩子们


的数学概念应该是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当然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 规律。很


多时候第一学段的孩子对于部分数学概念,只要能意会不必强求定要学会言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