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萌到你眼炸
991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07: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双十禁)



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掌握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前提.


而传统的教学大多是对概念进行字面的解


析,


使学生进行机械记忆,


再由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概 念处理问题,


这会导致学生


感觉到疲惫、


枯燥乏味,


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 概念


呢?





一、联系生活,认识概念,一点就明






新课程指出: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


数学.


只有当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


数学才是活的,

富有生命力的,


才是有价值的,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 学问题的兴趣.


教师在授课时,


将生


活 融进数学课堂往往事半功倍.






例如在讲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时,


学生 经常将互余互补混淆.


为此可以联系生


活实际来讲解:


补角,


联系到补路;


补路,

即把路补平,


补角也要把角补成平角.


< br>此一来,学生就把互补记得十分牢固了,互余自然就很容易掌握了.






又如在 多项式次数概念的讲解时,


部分学生会把各项次数相加作为多项式的

次数.


为解决此问题可以用这样的例子:


一座山往往有多个 山峰,


问这座山的海


拔时,


以最高山峰 为准.


把多个山峰理解为多项式的各项,


把最高山的海拔理解< /p>


为多项式的次数,这样学生就可以较好地理解多项式的次数了.






再如, 在学习



平行线


的时候,可以把火车铁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学


生感受什么是平行线.


当学生头脑已经有平行线的形象时,


再讲解平行线的概念,


学生就容易掌握了.






二、巧设问题,激活思维,一想就通






教师无 论是在教学全过程,


或是在教学过程的某个阶段都应该重视问题情境

的创设.


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


打破


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


从而唤醒 思维,


激发其内驱力,


使学生进入问


题 者的



角色



,真正



卷入



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创新思维的目


的.把数学概念巧妙地设计为问题的 形式展示,让学生积极思考,激发思维,从


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 br>





例如在处理相似形的概念的时候,


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图,


并 向学生提出以


下问题:


你看到什么?请用你的语言描述图中的人 ,


与画中的人有什么相同的地


方,


有什 么不同的地方?学生思考完后作了回答,


再把学生的回答作归纳,


这样


相似形的概念就已经讲清楚了.






又如在 讲解分式的概念时,


学生经常会把分母是数字的式子也当成分式,



此我提了两个问题:






1




没有分母的式子可以是分式吗


?





2




有分母但分母没有字母的式子可以是分式吗?






三、巧选练习,形成经验,一看就懂






新课程明确指出: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


件.



练习之所以成为中学生数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是因为习题中存在多种功能,


当学生一旦进入了解题情境中时,


他就能从其中使自己的素质得到提升.


同时通


过 解题训练也能及时地捕捉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


< p>
师在备课时,设计好课堂练习,可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