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余年寄山水
849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07: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红楼梦歌曲)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郭耀京、丁振 棠、邓振新、邓燕、曾敏芝、高月、王星赞、杨桂春



一、模式研究背景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 形式,


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


是用词或符号来


概括事物的本质,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 人脑中的


反映。它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生活,学习,


工作中时时接触概念,


不断地学习概念,


加深对概念的正确认识,


同时运用概念


进行工作,

< p>
学习和生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p>


而正确理解


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因此,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教学的 核心。



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是学好定理、


公式、


法则和数学思想方法

< br>的前提,


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是解决例题和练习题的 依据。


但在传统的数学


概念课教学中,


老师轻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学生自


己看课本或教师运用讲授法进行讲解,


然后学生就做例题和练习题。

这种概念课


的教学方式,


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 性认识很浅,


理解一知半解;



习得到 的概念太死板,


不能灵活运用到学习中去;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 不到提升


和培养,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切实可行的高效课堂。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初中数学学科一直致力于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吸取先进教学理念,探索适合自身


课堂教学 的有效模式,


真正做到了知识内容问题化、


教学过程互动化、< /p>


活动结论


规律化、问题解决书面化、反思简记习惯化、评价方式多 样化,从而学生思维的


打开、飞跃、完善过程暴露无遗,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



二、基本模式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


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感性经验和


知识,


去感知理解材料,


经过思维加工产生 认识飞跃


(


包括概念转变


)

< p>


最后组织


成完整的概念图式的过程。

< p>
为了使学生掌握概念、


发展认识能力,


必须扎扎实 实


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数学概念教学模式为:引入—形成—巩固与深化。



(一)


、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必经 环节,


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


“为什


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


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



发学习兴趣,


提取有关知识,


为建立概念的复杂智力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新课程


标准 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


讲授,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因此,在引入过


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


给学生提供


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一般可采取下述方法:


1.


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事物、


模型、


图识等 ,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


这些概念是从什 么问题上提出来的。


例如:


在圆概念的教学时,


让学生动手做实


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图板上,另一端套上铅笔, 拉紧绳子,移动


笔尖,


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学生通过动手实 践,


观察所画出来的图形,


归纳


总结出 圆的定义。




1




2.


从具 体到抽象引入新概念。


数学概念有具体性和抽象性双重特性。


在 教学


中就可以从它具体性的一面入手,


使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概 念。


例如:


在讲绝对


值概念时,先让学 生在数轴上求出


3


,—


3,0


与原点的距离,就直接告诉学生这


些距离表示该数的绝对值,

< p>
再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绝对值概念,


最后抽象到一


个数


a


的绝对值等于什么。



3.


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概念。


类比不仅是一种 重要形式,


而且是引入新概念的


重要方法。

例如:


可以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类比地归类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


义。作这样的类比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及区别概念,在对比之下,既掌握了概念,


又可以减少概念的混淆。



(二)


、概念的形成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合作交流中 学习数学,


交往互动的教学模式适应了新


课程改革的要求,


它主要是以合作学习、


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


充分利用师生之


间、


生生之间的多向交往、

< br>多边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


方式 。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1.


在挖掘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理解概念





新概念的引入,

< br>是对已有概念的继承、


发展和完善。


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 丰


富、外延广泛等原因,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若干个层次,逐步加深提高。如


二次函数


y



ax< /p>


2



bx



c


的图像与坐标轴交点的问题,经历了以下三个循序渐


进、


不断深化的过程:


(1)



y


轴有交点,


< br>x



0


,


y



c



交 点坐标为


(


0


,


c


)




x


ax


2



bx



c



0




轴有交点,



y



0


,


即:


(2)


涉及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


有些一元二次方程不一定有实数根,

< br>这样就要用到根的判别式,


是否有实根,



两个不等实根,还是两个相等实根。由此概念衍生出:二次函数


y

< p>


ax


2



bx



c


的图象与


x


轴交点个数与


b


2< /p>



4


ac


的值有 关。“磨刀不误砍柴工”,重视概念教


学,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 。



2.


重视概念中的重要字、词的教学





在概念教学中重要的字、词就是一个条件,应多角度、多层次 地剖析概念,


才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例如: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 )的


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这里“不是直径”指的是平分的这条


弦是非直径的弦。


“直径垂直于弦”指的是直径垂直于非直径的弦。


“并且”指的


是得到的第二结论。同时也要分清该命题的题设和 结论。若“


(不是直径)


”这个


条件不 要,可以举出反例:圆内两条直径一定互相平分,并不一定垂直。


3.


在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 系,


如三角形中位线与梯形中位线,


方程


与不等式,


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等等,


在教学中应善于寻 找,


分析其联系与


区别,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



(三)


、巩固深化概念,训练运用概念的技能





要使学 生牢固、清晰地掌握概念,必须经过概念的巩固、深化阶段。



1.


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


进一步理解其区别与联系,


有比较才有鉴别。



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 、辨析,明确它们的区别误概念,理解、巩固和深化概念



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