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郭耀京、丁振
棠、邓振新、邓燕、曾敏芝、高月、王星赞、杨桂春
一、模式研究背景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
形式,
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
是用词或符号来
概括事物的本质,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
人脑中的
反映。它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生活,学习,
工作中时时接触概念,
不断地学习概念,
加深对概念的正确认识,
同时运用概念
进行工作,
学习和生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p>
而正确理解
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因此,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教学的
核心。
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是学好定理、
公式、
法则和数学思想方法
< br>的前提,
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是解决例题和练习题的
依据。
但在传统的数学
概念课教学中,
老师轻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学生自
己看课本或教师运用讲授法进行讲解,
然后学生就做例题和练习题。
这种概念课
的教学方式,
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
性认识很浅,
理解一知半解;
学
习得到
的概念太死板,
不能灵活运用到学习中去;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
不到提升
和培养,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切实可行的高效课堂。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初中数学学科一直致力于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吸取先进教学理念,探索适合自身
课堂教学
的有效模式,
真正做到了知识内容问题化、
教学过程互动化、<
/p>
活动结论
规律化、问题解决书面化、反思简记习惯化、评价方式多
样化,从而学生思维的
打开、飞跃、完善过程暴露无遗,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
二、基本模式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
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感性经验和
p>
知识,
去感知理解材料,
经过思维加工产生
认识飞跃
(
包括概念转变
)
,
最后组织
成完整的概念图式的过程。
为了使学生掌握概念、
发展认识能力,
必须扎扎实
实
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数学概念教学模式为:引入—形成—巩固与深化。
(一)
、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必经
环节,
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
“为什
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
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
激
发学习兴趣,
提取有关知识,
为建立概念的复杂智力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新课程
标准
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
讲授,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因此,在引入过
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
给学生提供
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一般可采取下述方法:
1.
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事物、
模型、
图识等
,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
这些概念是从什
么问题上提出来的。
例如:
在圆概念的教学时,
让学生动手做实
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图板上,另一端套上铅笔,
拉紧绳子,移动
笔尖,
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学生通过动手实
践,
观察所画出来的图形,
归纳
总结出
圆的定义。
1
2.
从具
体到抽象引入新概念。
数学概念有具体性和抽象性双重特性。
在
教学
中就可以从它具体性的一面入手,
使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概
念。
例如:
在讲绝对
值概念时,先让学
生在数轴上求出
3
,—
3,0
与原点的距离,就直接告诉学生这
些距离表示该数的绝对值,
再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绝对值概念,
最后抽象到一
个数
a
的绝对值等于什么。
3.
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概念。
类比不仅是一种
重要形式,
而且是引入新概念的
重要方法。
例如:
可以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类比地归类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
义。作这样的类比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及区别概念,在对比之下,既掌握了概念,
又可以减少概念的混淆。
(二)
、概念的形成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合作交流中
学习数学,
交往互动的教学模式适应了新
课程改革的要求,
p>
它主要是以合作学习、
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
充分利用师生之
间、
生生之间的多向交往、
< br>多边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
方式
。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1.
在挖掘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理解概念
新概念的引入,
< br>是对已有概念的继承、
发展和完善。
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
丰
富、外延广泛等原因,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若干个层次,逐步加深提高。如
二次函数
y
ax<
/p>
2
bx
p>
c
的图像与坐标轴交点的问题,经历了以下三个循序渐
进、
不断深化的过程:
(1)
与
y
轴有交点,
则
< br>x
0
,
y
c
,
交
点坐标为
(
0
,
c
)
;
与
x
ax
2
bx
c
0
p>
;
轴有交点,
则
y
0
,
p>
即:
(2)
涉及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
有些一元二次方程不一定有实数根,
< br>这样就要用到根的判别式,
是否有实根,
是
两个不等实根,还是两个相等实根。由此概念衍生出:二次函数
y
ax
2
bx
c
的图象与
x
轴交点个数与
b
2<
/p>
4
ac
的值有
关。“磨刀不误砍柴工”,重视概念教
学,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
。
2.
重视概念中的重要字、词的教学
在概念教学中重要的字、词就是一个条件,应多角度、多层次
地剖析概念,
才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例如: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
)的
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这里“不是直径”指的是平分的这条
p>
弦是非直径的弦。
“直径垂直于弦”指的是直径垂直于非直径的弦。
“并且”指的
是得到的第二结论。同时也要分清该命题的题设和
结论。若“
(不是直径)
”这个
条件不
要,可以举出反例:圆内两条直径一定互相平分,并不一定垂直。
3.
在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
系,
如三角形中位线与梯形中位线,
方程
与不等式,
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等等,
在教学中应善于寻
找,
分析其联系与
区别,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
(三)
、巩固深化概念,训练运用概念的技能
要使学
生牢固、清晰地掌握概念,必须经过概念的巩固、深化阶段。
1.
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
进一步理解其区别与联系,
p>
有比较才有鉴别。
将
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
、辨析,明确它们的区别误概念,理解、巩固和深化概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