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锦瑟》赏析
-
李商隐《锦瑟》赏析
施蛰存
南
朝宫体诗绮丽的辞藻,到盛唐时,已被摈斥
在诗坛之外。王、孟的诗,固然清淡
;
即使李、杜、高、岑,
也绝不堆垛秾艳的字面
。从此以后,诗家一味祟尚清淡,到
了郊、岛,已清淡到质朴无华的古拙境界,不免有人
感到枯
瘁。物极必反,首先出现了一个李贺。他从齐梁诗赋中汲取
丽辞幽思,运用在唐代的声韵琅然的近体诗中,登时使唐诗
开辟了一片新境界。受李贺
影响的有施肩吾、段成式、温庭
筠、李商隐。段、温、李三人都排行十六。所以当时人称
他
们的诗体为“三十六体”。
杜甫作
诗,极讲究句法,如《秋兴》八首之类,诗句都极为
雄健。作长篇诗,又在叙事方法上,
继承了司马迁、班固的
史笔,如《北征》
、
《自京赴奉先咏怀》之类,形式是诗,精
神却是一篇散文。这一特征,首先由韩愈继
承了下来,于是
使后世有“以文为诗”的评语。
李商隐的诗,<
/p>
在句法与章法、
结构方面,显然可以看出杜甫、韩愈的特征。
p>
为了要运用绮丽的字面来结构对偶的律诗句法,有许多思
想、情绪,甚至事实,不使用本色词语来表达,于是不得不
借助于运用典
故。在李商隐以前,诗人运用典故,不过偶尔
用一二处,不会句句都用典故。而且一般的
用典故,都是明
用,
读者看得出,
这一
句中包含着一个典故。
只要注明典故,
诗意也就明白了。
但是,
李商隐的诗,
往往是逐句都用典故,<
/p>
第
1
页
<
/p>
即使都注明白了,诗意还是不易了解。因为在运用典故的艺
术手法
上,
他也有所独创。
他在诗中运用典故,
常常是暗用、
借用或活用。典故本身所代表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企图
在他的诗中所显示的意义。
南朝宫体诗,使用绮丽
的辞藻,描写男女欢爱的宫廷生活,
这些诗的思想内容,不会越出文字意境之外。因此,
宫体诗
的创作方法,绝大多数都是“赋”。李商隐有许多诗,也是
组织了许多绮丽的辞藻,描写男女欢爱。但在文字表面现象
的背后,还隐藏着与男欢女
爱不相干的意义。这样,李商隐
的艳体诗,或说情诗,仅是他的某一种严肃思想的喻体,
我
们说他是用“比兴”的创作手法来写这一类诗的。温庭筠与
李
商隐齐名,文学史上称为“温李”,但温庭筠的诗很少比
兴手法。无论意义与价值,温庭
筠的诗远不如李商隐。
在唐诗中,李商隐不能说是最伟大的诗
人,因为他的诗的社
会意义,远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但我们可以说李
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的唐代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
比爱好李、杜
、白诗的人更多。北宋初年,以杨億、刘筠等
人为首的一群诗人,掀起了一个学习李商隐
诗的高潮。他们
刊行了一部唱和诗集,名为《西昆酬唱集》
,后
世就把李商
隐风格的诗称为“西昆体”。自从欧阳修、石介、梅尧臣等
< br>提倡魏、晋风格的古诗,黄庭坚创立了江西诗派以后,西昆
体就不时行了。但是,
王安石还说:要学杜甫,应当从李商
第
2
页
隐入门。
明代是唐诗复兴时期,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
梅村
,都有李商隐的影响。清代中期以后,诗人好做情诗,
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
流品愈下,
出现了王次回的
《疑云集》
和《疑雨集》
。再以后,就有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那些香艳
诗了。
金代诗人元遗山的《论诗绝句》云: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前二句是《锦瑟》诗中的句子,下二句说诗家都爱好李商隐
的诗,但苦于不解诗意,最好
有人把它们笺注明白,像汉代
郑玄笺注《诗经》一样。这是历代以来读李商隐诗的人共同
的愿望。到了明代末年,有一个和尚道源开始为李商隐诗作
注解
。
这部书现在已经失传,
无法见到,
据
说是“徵引虽繁,
实冗杂寡要,多不得古人之意”。但清初王渔洋在《论诗绝
句》中曾极力推崇他,比之为笺解《诗经》的功臣毛公与郑
玄:
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千秋毛郑功臣在,尚有弥天释道安。
据宋人笔记《杨文公谈苑》云,李商隐每作诗文,一定要查
阅许多书本,乱摊在屋子里,
人家比之为獭祭鱼。原来水獭
啣到了鱼,并不立刻吞食,它要把得到的鱼,一条一条陈列
第
3
页
在面前,好象祭祀这些鱼。好久以后,才把这些鱼吃掉。李
商隐
乱摊书本,
找寻资料,
以写诗文,
情状
也和獭祭鱼一样。
“獭祭”这个词语,现在已被用来讥讽人家东抄西袭做文章
了。道安是苻秦时高僧,自称“弥天释道安”,诗中用以指
道源。
清初,朱鹤龄在道源注本的基础上,增补了许多。其后,经
过程梦星、姚培谦、冯浩等人的笺注考释,现在我们用的是
冯浩的《重校玉
溪生诗详注》
。借助于这个注本,我们对李
商隐诗中的典故,<
/p>
大致可以了解。
但是,
对于整首诗的涵义
,
还是不容易明白。尽管冯浩作了大量的考证笺释,恐怕还有
许
多不能作为定论的地方。
李商隐的诗,既然有了详尽的注解,
还是不容易看懂,而读
者偏偏还是爱好,这不是很有矛盾吗
?<
/p>
并不矛盾。这正是唐
诗的特征,
尤其是在
李商隐诗中体现了出来。
唐诗极讲究声、
色、意。首先是声,平
仄谐和,词性一致,都是为了追求音
律的美,所以称为律诗。隋代以前的五言诗,在不合
乐的时
候,
都是平读的,
象我们现在朗
诵白话诗一样。
唐代的律诗,
即使不配音乐,也可以象歌曲一样
吟唱,因为它的文字组织
有音乐性。其次是色。它属于文字的美,是诉之手视觉的。
p>
李商隐极能组织绮丽的辞藻,他运用的单字和语词,浓淡,
刚柔,非
常匀称,看起来犹如一片古锦上斑斓的图案。最后
才是意。深刻的思想、感人的情绪,都
是诗的内容,我们称
第
4
页
为诗意。李商隐的诗,尽管我们不
能理解其诗意,但是它们
的声、色同样有魅力能逗取我们的爱好。现在我举出一些历
p>
代以来众口传诵的名句:
永忆江湖归白髪
,欲回天地入扁舟。
(
《安定城楼》
)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
《回中牡丹》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无题》
)
纵使有
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
《春日寄怀》
< br>)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卷旗。
(
《重过圣女祠》
)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
浓。
(
《无题》
)
< br>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无题》
)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
p>
《无题》
)
以上八联,都是不朽的名句。
第一联不用绮丽字面,而句法
却俨然是杜甫,钱良择在《唐音审体》中称之为“神句”。
这些诗联,放在全篇中,尽管全诗的涵意不甚可解,但就是
这一
联,已具有吸引人的魅力,使人击节心赏了。此外,还
有许多联句,连意义都在可解不可
解之间,只因为有高度的
声、色之美,也使读者不求甚解而仍能感到它是好诗。
李商隐的诗,有许多题作《无题》
、
《有感》
、
《读史》的,这
些诗题,并不象历来诗人那样,用以说明诗的内容。为了记
录他的恋爱生活,或者发
泄他的单相思情绪,他写了一首隐
隐约约的诗,并不要求读者完全明白,于是加上一个题
目:
“无题”。如果他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方面有所感触,也
第
5
页
用艳情诗的外衣写下来,也题之为“无题”或“有感”。如
果他对当时的政治、国家大事
有所愤慨,他就用借古喻今的
手法作诗,题之曰“读史”。“读史”就是“咏史”,这种
诗题是古已有之。“有感”也有人用过。“无题”则是他的
创造
。
此外,
李商隐还有许多诗,
用第一句
开头二字为诗题,
如《锦瑟》
、
《碧城
》之类。这些诗,其实也就是“无题”。
白居易作《新乐府》
,惟恐读者不明白他的诗意,在诗题之
下,还要摹仿《毛诗》<
/p>
,加上一个小序。例如诗题《杜陵叟》
下面有一句小序:“伤农夫
之困也。”白居易希望自己的作
品大众化,要做到“老妪都解”。尽管他的诗已经够明白
浅
显,
他还是不惮烦地要在诗题上表现清楚。
< br>李商隐恰恰相反,
诗意已经朦胧得很,
还不愿加一个说明
性的题目。
留有馀地,
让读者自己去感觉,而不是理解。白居易
和李商隐,代表了
两种文艺观点,两种创作方法。一个是现实主义,一个是近
于象征主义。
现在我们就以《锦瑟》这首诗为例
子,看看历代以来许多人
的体会: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宋人《许彦周诗话》云:“《古今乐志》云:
‘
锦
瑟
第
6
页